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王朝“大明”是怎么得来的?大明的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2-05-19

在历史上一直对明朝有很大的争议,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建立的国号大明有什么含义,那么“大明王朝”是怎么得来的?大明的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立了大明王朝。曾经朱元璋跟随郭子兴反元的时候,建立过西吴政权,他自称为吴王,那为什么后来称帝的时候,国号却定为大明呢?关于这个得从明教说起。

明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约为中国的魏晋时期)波斯人摩尼所创立,所以也叫摩尼教。摩尼教认为世界上存有两种对立的力量,叫做明暗两宗,明是光明,是善,是理;暗是黑暗,是恶,是欲。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从而开始在中原地区盛行。唐武宗时期(公元845年)灭佛教,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进行地下活动,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因此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于是纷纷入教。元朝末年,韩山童称明王,率三千明教徒起义。韩被元军捕杀后,其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统辖各地明教的义军,朱元璋当时即为小明王的部将。

朱元璋建立新王朝后,一些农民出身的将领自然赞成以“大明”作为国号,一些地主阶级出身的文臣,如刘基等人也认为日月是朝廷的正祀,为历代皇帝所重视。而且新朝起于南方,元朝起于北方,拿阴阳五行之说推论,南方为火,属阳;北方为水,属阴。那么,以火制水,以阳消阴,以明克暗,元朝就必然灭亡。再则历代王朝的宫殿名称多被冠以“大明”二字,古代神话里“朱明”一词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连在一起,虽说巧合,但也很吉祥,因此他们也赞成用大明作为新朝国号。

对于大明的亡国,不少人都有些耿耿于怀,于是几百年不遇的“小冰河期”,便做了最完美的顶锅侠。殊不知,晚明时候的病态政治、赋役苛扰与民心的丧失,早已恶化到非改朝换代无法挽回的地步,大明覆灭的迹象早就昭然若揭了。

病态政治

说起晚明的病态政治来,很多人难免自会联想到“宦官擅权”,只是我们所熟知的明末的“宦官擅权”,怕还不过仅仅是诸多病态政治现象的之一呢。究其病态政治的根源,其实在于历史和政体。

大明的立国,至少在士大夫们的心中是将其作为宋王朝制度的继承者来看待的。我们知道,两宋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同治国的。所以在大明的士大夫看来,他们也应该有相似的政治权力。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却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集权制度。废除丞相,由所谓的“内阁”秉承着圣意去处理政务。内阁的意见通过“票拟”递到皇上手中,一切的最终决策,又都要通过皇上的“批红”去实现;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勤于政务的皇上来讲,“内阁”,其实不过是皇帝的秘书处而已。

倘若皇帝怠于政事,内阁的权力便会急剧上升,这就难于避免要出现内阁各成员间为争夺执掌权而时常会明争暗斗。

其实明朝党争的缘起,也正于此。

赋役苛扰与两极分化

当隆庆、万历之交,在张居正改革期间,明廷便开始推广“一条鞭法”,将诸项赋役归并后折银缴纳,本意是为了简化赋役制度,减轻人民的负担,固然是好的;而臭名昭著的“火耗银”也正是基于此出现的。再加上其他一些巧设名目的正税外滥行科派,其少则占正税的十之二三,多则达正税的数倍,反而又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极大地刺激了诸多王爷及皇上,生活更加骄奢淫逸。尤其从万历年间起,开始无度的加征赋税,百姓艰于完税,不得已或售卖地产,或逃亡他处。

顾炎武的估计,在富甲天下的苏州、松江等地,在晚明的时候,失地的农户已经有十之八九了。这使得晚明的社会危机空前剧烈,社会动荡也开始出现愈演愈烈的局势。

民心的丧失

病态的政治与沉重的税负,带来的自然是官民间的离心离德;何况在我们的整个历史上,从来都不乏有通过起义实现改朝换代的故事,这是与欧洲诸国截然不同的。

所以当民生艰难到无以为继,民众自然要将生死置之度外,举义反抗,将明王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崇祯年间的自然灾害,旱灾、蝗灾、瘟疫的齐袭,正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起义军的队伍里,不止是失地的农民,甚至还有一些过去明军的将士、士大夫文人。崇祯帝通过加派“三饷”来筹措军费,在剿灭义军的同时,又将更多的农民推入到了义军的队伍中去,这也正是闯王的队伍越剿月大的主要原因。

当京师被义军攻陷的时候,除了东南沿海,大部分的省份都已经被义军席卷了。即便是义军未曾到达的地方,民众也普遍对大明王朝失去了忠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反清复明”,讲到底,民众们所反的,更多其实是多尔衮所颁的“剃发令”;民众们所要复得,也不是大明的统治,似乎多是要恢复汉民族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