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拾趣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如约而至。重阳节民俗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登高之所以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值此秋高气爽之际,登高望远,赏菊插萸,饮酒作诗,对于身心健康是有很大益处的趣事。这才真正是登高风俗所以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是重阳节最主要的时令风俗食品。九月初九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重阳在农历中接近岁暮,诗人们登山临水时不由会产生一种时不我待的伤感,初九是他们诗酒雅集时歌咏的主要对象,而民俗则在登山的同时,也要欣赏一番秋景。
- 上一篇:姜子牙是什么人物?韩国人为什么称姜子牙为国父?
- 下一篇:东汉时裸奔的皇帝汉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