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微妙关系:“秦晋之好”背后的阴谋与战争

2022-05-19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干脆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在此后二十年间,又有过两度“秦晋之好”。本文想说的便是这三度“秦晋之好”背后的阴谋与战争。

话说这晋献公又娶戎人二女,分别生子重耳、夷吾。重耳、夷吾和申生三兄弟,申生居幼,但申生是齐姜所生,故立为太子。献公五年(公元前671年),骊戎主送献公骊姬、少姬姐妹,骊姬美貌,深受献公宠爱。骊姬生下儿子奚齐,献公不顾臣下的反对册立骊姬为夫人。在之后发生的“骊姬之乱”中,太子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夷吾潜逃异国,奚齐成为晋太子。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归天。晋大臣荀息受遗命扶立奚齐为新晋君。晋重臣里克、邳郑不满骊姬擅权,希望公子重耳回国继位,便私下收买武士将幼主奚齐刺死在献公灵堂上。骊姬便立其妹少姬所生之子卓子为新君。但好景不长,在不久的宫变中,里克、邳郑等在晋宫中摔死仅九岁的卓子,诛杀荀息、骊姬等。里克暂掌国政后,即派人去请逃亡在外的重耳回国。

重耳不明国内真相,对回国继位举棋不定。那二公子夷吾逃至梁国后,娶梁伯长女并生子姬圉。夷吾闻听献公已亡,而里克杀奚齐、卓子等,重耳又不想当国君的消息后,心中窃喜。夷吾一边许诺里克做国相并封地百万亩,一边请求秦穆公出兵助自己返国继位,承诺事成后将晋国河西的五座城池划归秦国。秦穆公目光远大,他看重的并非那五座城池,而是感到夷吾无德无能,必定是一昏君,这对秦国东进争霸中原有利。于是,秦穆公接夷吾求援信后,即命大将公孙枝率三百辆兵车,护送夷吾返回晋国。公元前650年,夷吾如愿以偿地继承国君,是为晋惠公。

[page]

夷吾即位后,暂留晋都的公孙枝便索要那河西五城,但夷吾却食言不肯给。之后又听信谗言逼迫里克自刎,罪名是“杀君乱政”。同时诛杀一批亲和秦国与公子重耳的大臣,如邳郑、七舆大夫等。秦穆公非常恼怒,扬言伺机报复。这惠公也是时运不济,即位后晋国连续几年遭遇风旱虫灾,庄稼欠收。公元前647年,又遭遇一场特大旱灾,境内大片田地几乎颗粒无收。百姓四处逃荒,国库吃空,士兵挨饿,怨声载道。

夷吾实在无奈,便厚着脸皮派大夫庆郑向秦国乞求购买粮食。夷吾此前背信弃义,不曾想到秦穆公却很大度地答应卖粮给晋国解救饥荒。秦穆公与他的“智囊团”的用意很明确:用粮食收买晋国人心,以图人心归秦!为把这次跨国救灾义举弄得声势浩大,秦穆公专发诏命,征集车辆、马匹、船只,满载粮食护送至晋国首都。当时,秦国的运粮船队从秦国雍都到晋国绛都,塞满河道,绵延数百里。晋国百姓听说秦穆公送来了粮食,都十分感激。这次跨国救灾行动,史称“泛舟之役”。

正所谓世事难料,风水轮流转。第二年秦国渭河流域遭遇罕见大旱灾,发生全国性饥荒。而晋国却风调雨顺,庄稼大获丰收。秦穆公便遣使臣泠至向晋国借粮救荒。不料夷吾却幸灾乐祸,拒绝买给秦国粮食。夷吾的宠臣吕饴甥、隙芮等还丢下一句挑衅性的狠话:“要吃晋国粮食,除非秦兵来取。”

面对再度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决定派兵讨伐。他同宰相百里奚亲率三军兵马攻打晋国。秦军兵马虽少,但群情激愤,斗志高昂。晋军则背着恩将仇报的恶名,军心涣散。经过三次战役,晋军连吃败仗。公元前645年秋,秦晋两军在韩原决战。夷吾的“小驷马”陷入泥潭,便向正好经过的晋将庆郑求救,庆郑不愿救这无德之君,竟扬鞭策马弃之而去。决战以晋军大败而告终,秦军俘虏了夷吾及家仆等。

秦穆公原本想杀掉夷吾这个小人,但大将公孙枝则劝阻道:不如仍立他为君,让晋国归还河西五城,让晋太子圉在秦国做人质,使秦晋两国友好相处。秦穆公觉得很有道理,即命将夷吾严密看守。秦穆公夫人穆姬(即伯姬)是夷吾的同父异母姐姐,原本怨恨夷吾。原因是夷吾回晋继君位时,伯姬曾托付他善待庶母贾君并接回流亡在外的众公子,结果夷吾对贾君淫乱,又不接回众公子。但听说要杀掉这位无德的弟弟,还是于心不忍,便让人在后花园里垒一高台,台下堆积干柴,带着太子、公子与女儿穿上素衣以自焚胁迫秦穆公释放夷吾回国。于是,秦国放夷吾回晋,晋国割让河西五城,并把太子圉作为人质留在秦国。

秦穆公寻思着让做人质的晋太子圉回晋做国君,便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他为妻,还把河东地区的土地归还晋国。这便是第二次“秦晋之好”,时间是公元前643年。五年后,太子圉听说其父病重,生怕被人抢走君位,便私下跟妻子怀嬴商量一同逃回晋国。怀嬴表示:不敢跟太子圉逃走,也不敢向人泄露此事。于是,太子圉便偷偷地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病故,太子圉继承君位,即晋怀公。晋怀公一上台,便宣布与秦国断绝来往,并命令不许跟随流亡在外的重耳。秦穆公大骂这个忘恩负义的女婿,同时四处寻找晋公子重耳的下落,欲扶植重耳取而代之。

晋献公的长子重耳自四十三岁那年逃亡后,四处漂泊流浪,其间还发生了著名的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此时的重耳正被楚国收容,并成为楚成王的好朋友。很快,秦国大将公孙枝便来迎接重耳入秦,重耳拜别楚王后带着那一班谋臣跟公孙枝去了秦国。秦穆公见到重耳后热情款待,送给重耳五个女子,其中便有太子圉的原妻怀嬴。秦穆公为拉拢重耳,竟让女儿改嫁给重耳。于是,穆公之女再嫁年过六旬的重耳,成为后来晋文公的夫人(文嬴)。这便是不足二十年间的第三次“秦晋之好”。穆公之女先嫁公子圉,再嫁其伯父重耳,在当年似乎并不是件稀奇事儿。

[page]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决定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做国君。穆公亲率百里奚、公于絷、公孙枝等秦重臣领四百多兵车,将重耳送到黄河边后,分一半兵马送重耳过河,另一半则在对岸接应。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文公。之后,重耳诛杀了出逃的晋怀公,粉碎了国内的叛乱。结束了晋国动荡不安的局面,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重耳死后不久,秦穆公便伺机打败已成中原霸主的晋国,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晋关系如男女恋情

有时候,两国之间的关系处理其实和男女恋情有著相似之处,双方必须条件相当而且愿意彼此付出,否则那就不叫两情相悦,而叫蓄意欺骗。纵观秦、晋两国的历史,秦国不断为了晋国出兵、出粮、出钱、出力,晋国却始终没有给予秦国应有的回报,秦穆公心里郁积的怨气自然愈来愈重,当这种不平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所谓的秦晋之好,自然也会很快走到尽头。

引发秦、晋走向决裂的导火索,便是郑国。

前面说过,郑国的所在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市。郑国的地理位置在春秋时代为它招来了很大的麻烦,它的正西面是东周王畿,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市所在;其东是以齐、鲁、曹、卫为主的东方诸国;其南是楚国的卫星国蔡国;北面又悬著晋国的南阳之地。

这样的核心位置,决定了郑国的土地极有战略意义,所以人称「中国(中原上国)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拒中国」。齐桓公争霸,先收服东方列国,进而便西进并联郑国,打通与东周的联系,建成了一个东起大海、西达成周的战略联盟,将楚、秦、晋三国全部隔绝在战略核心区域之外。楚成王北上,首先也是逼迫郑国归顺,进而联合东方诸国,压宋称霸。

所以,在整个春秋时代的大国争霸战中,除了春秋后期吴、越争霸之外,郑国永远都是大国想要征服的首要目标。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现实,让郑国吃尽了当三文治肉馅的苦头。

[page]

而到了现在,晋文公要想进一步扩张,必须征服的对象就有郑国,只有征服了眼皮底下的郑国,控制了中心枢纽区域,才能保证晋国的势力畅通无阻的升向任何一方。

秦晋联军郑军难招架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亲自率军前往攻打郑国。

史书上说,他发动这场战争的理由是「其无礼于晋」,意思就是郑国对他晋国不讲礼貌,活该被揍。不难看出,这和美国嘴上说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实心里明知他没有一样,是一个根本上不了台面的罪名,但由于两国的实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晋文公已经连一个象样的借口都懒得找了,反正就是一口咬定你不乖,非要修理你一顿不可,然后顺带著从你兜里再掏点东西出来,这多像街头小混混儿的作派!其实,自古以来的国际政治就是这样子。义兵者王,兵义者胜。人就是这么奇怪,即便穷凶极恶的坏人,也时刻不忘以道德粉饰行为。名分和道义虽然很虚,看不见、摸不著,却往往比真刀实枪更要具有杀伤力。

当然了,在出兵之前,晋文公也没忘记通知老丈人秦穆公一声,邀请秦军一同攻打郑国,至于将来如何分享胜利果实,他早就想好了,其基本原则就是──我吃肉,你喝汤。

战争的进程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小小的郑国再怎么能扛也不能同时对付两大霸主。秦、晋联军分兵两路,「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直逼郑国的都城新郑。《国语》记载,秦、晋联军攻势凶猛,郑军招架不住,连城头上的墙垛都被大片大片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