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以前为何鲜见“雾霾”? 城市规模小
2022-05-19
雾霾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如今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关注“雾霾”天气的记载始于何时?
目前对其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据《元史》记载:元天历二年(1329年)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降雪,春天又少雨水,天气异常干燥,导致“雨土,霾”,“天昏而难见日,路人皆掩面而行。”至元六年(1340年)腊月,“雾锁大都,多日不见日光,都(城)门隐于风霾间”,“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由此可见,元代史籍中所记述大都城的这两次“霾灾”,持续时间较长,能见度很低。
到了明代,有关“霾灾”的记载逐渐增多。明成化四年(1468年)初春,《明宪宗实录》记载:“今年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今春狂风阴霾”。“西直门外霾尘积聚,难见路人,官军半掩城门,以遮霾尘。”类似记录明代北京地区“霾灾”的多达数十次。清代也发生过多次“霾灾”,康熙六十年(1721年),“今日(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如此大风,榜必损坏。”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极少,所以对雾霾的程度、浓度、范围和危害等,只能凭感觉,且只记录灾情,对于如何预防“霾灾”,没有什么记载。
为什么元代以前史料中很少见到的雾霾,而在明清时期雾霾却时常光顾京城呢?有气象学家研究认为:一是元代以前有关北京气象资料记录极少;二是与北京的地理有很大关系;三是元代以前北京地区没有形成较大的城市规模,人烟稀少,出现雾霾天气相对较低;四是明代以后随着城市规模扩展,建筑物不断增加,空气流动速度下降,雾霾发生的几率相应提高了。
古人对雾霾灾害的认识很肤浅,人们多认为是老天爷降的“霾灾”,所以多求神灵保佑,“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
- 上一篇:米注山【第五场】
- 下一篇:历史上的悬案,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