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刘禅真的是乐不思蜀,为什么还能在乱世中做了四十年皇帝?

2022-05-19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里,很多的英雄,像刘备曹操诸葛亮等太多了,但是我们提到刘婵,相信大家都会带着贬义的眼光去看他,刘禅在投降魏国后曾经说过一句话“此间乐,不思蜀”,就因为这句话,刘禅被后世嘲笑了几千年,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真正历史上刘禅真的是乐不思蜀吗?那为什么还能在乱世中做了四十年皇帝呢?

  史上关于刘禅的评价是非常差的,为何会这样呢?其实主要因为这三件事。第一件就是在归降曹魏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表明了他的志向,只知玩乐而已。第二件事就是他与那些昏君无异,重用黄皓这样的宦官,使得宦官揽权。第三件事情就是没有一点志气,当初邓艾率领着两万疲惫部队,突破到成都,而刘禅却直接弃城投降了,一点抵抗的意愿都没有。这样的人,怎能担起大任呢?所以后人一提起他就很失望,认为他扶不起。不仅如此,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赵云拼死救出阿斗,已满身伤痕,而这阿斗却睡得很死,对此刘备很愤怒,想要摔掉这个孩子。众多原因,刻画了一个“扶不起”的形象。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当然了,小说中的刘备怒摔阿斗,并不是真的,而是虚构的,我们在此就不提了。毕竟,如果真有此事,也不能证明阿斗的“扶不起”,毕竟那时他还是个幼儿,什么也不懂。此外,另三件事的真实性,也是另有解释的。司马昭询问刘禅,对于蜀国是否有念想?而刘禅回答了那句此乐间,不思蜀。这个故事是《汉晋春秋》中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就算此事不假,那也能说这是司马昭的试探之语。要是刘禅回答不慎,答了思念蜀国,那么他的处境就很危险了,很可能会丧命。所以说,刘禅那么回答是明智的,不思蜀能够证明并没有复国之志。从此处可以看出刘禅还是很聪明的。至于黄皓弄权,也是后人夸大了,事实上没那么严重。

  还有就是邓艾率军来到成都之时,刘禅其实也有过抵抗。他曾派了诸葛瞻带着人马,去和邓艾一战,不过在绵竹战败了,全军覆没。此时,成都之中已没有什么抵抗力了。更何况,邓艾大军那么强悍,如果不开城投降的话,那么此城的百姓便会遭到牵连,甚至会遭到屠杀。刘禅不愿看到这一幕,只有投降了,这也是为了百姓着想,不能说他扶不起,也不能说明他无能。所以说,这最能说明他“扶不起”的三件事,现在都已论据不足了。其实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而且还很有本事。在乱世之年,刘禅做皇帝还能坚持了四十年,实属不易了。而且在失去了诸葛亮之后,他又一人支撑蜀汉坚持了差不多三十年,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那么刘禅为何能在这样的乱世,坚持这么久,他有什么能力呢?首先他有着明确的治国方针。在刘备死后,朝政在诸葛亮手中,治理了差不多十年。这期间,诸葛亮只做了两件重要之事。第一件就是北伐,还有一件就是屯田搞生产。虽然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北伐也没什么大的进展,不过这种主动攻伐策略,能够让蜀国平稳发展,不至于很快就被曹魏和东吴给灭掉。从大局来看,这样的战略是基本正确的。诸葛亮死后,刘禅上台了,一般那些皇帝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都会对权臣进行打压和削弱。例如史上的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的打压等等。不过,刘禅却没有做出他们的举动,而是对于那些大臣给予足够的信任。诸葛亮留给他的那些人,也深得他的重用,没有被清洗掉。

  我们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阿斗的。刘备曾对刘禅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里的丞相指的就是诸葛亮,这段话其实是诸葛亮对射君说的,射君转告刘备,刘备再告诉刘禅。转了那么多次才到刘禅耳朵,诸葛亮应该没有拍马屁的嫌疑。诸葛亮还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评价也很中肯。诸葛亮的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刘禅有智慧,天性仁德,有容人之量。那刘禅是不是真的是诸葛亮评价的那样呢,我们可以拿刘禅登基后的事情验证一下。

  刘禅登基时十七岁,刘备临死前特意叮嘱他“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一点被刘禅完美的执行了,直到诸葛亮死前,刘禅都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是因为刘禅昏庸懦弱,才把所有事情都交给诸葛亮的吗,从刘禅后面的举动来看,显然不是。诸葛亮死后,刘禅就撤销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丞相这个职位,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分管军务和政务,费祎和蒋琬死后,刘禅更是直接军政一把抓。刘禅在自己有能力直接管理军政的情况下,依然能将大权交给诸葛亮而且完全配合,只能说刘禅是有容人之量,能为了蜀国大局,容忍诸葛亮这个权臣。

  刘禅的仁德宽容也是有事实依据的,刘禅再位长达40年,但没有赐死过一个臣子,这应该是历史上独一份。李严犯了军法,导致北伐失败,还把罪名推在诸葛亮身上,刘禅只是让他罢官回家。魏延不顾军令,和杨仪刀兵相向,罪同叛逆,刘禅也因为他没有投降魏国而下令厚葬。黄皓擅权,姜维请求杀了黄皓,刘禅说黄皓只是个小人,没必要为难他,还让黄皓去向姜维赔罪。

  诸葛亮说刘禅有大智,这一点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事件来证明,但刘禅是政治手腕一点也不差,就算不是大智,也绝对算不上昏庸。刘禅登基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却没有放任诸葛亮打压益州系官员,很好的维持了益州系和荆州系的势力均衡。同时期的吴国和魏国内部互相倾轧的问题都很严重,只有蜀国维持了既有争斗又有合作的良性竞争关系,这和刘禅的居中调停是分不开的。而且,诸葛亮死后,刘禅从分权到抓权稳步推进,平稳的将权利从权臣手中慢慢集中到自己手上,过程也很和平,这就需要很高明的政治手腕。纵观历史,哪一次君主收权不是腥风血雨,人头满地。

  刘禅投降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回到蜀国,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何尝不是一种装傻的政治智慧。司马昭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暗藏杀机,刘禅如果流露出一丝思念故国的心思,司马昭就不会放心他,不但会杀他,还有可能把西蜀降臣都清洗一遍。郤正以为刘禅向司马昭说思念故土就有机会回到蜀国,未免太天真了。

  所以刘禅要以乐不思蜀来麻痹司马昭,让司马昭放心,后人单凭这一句话就彻底否定刘禅,只能说是庸人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