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安多地区丧葬习俗
根据佛教教义,死亡只不过是一段生命里程的终结,而灵魂还将轮回附向另一个人身载体。所以,他们欣然接受生与死的轮回,以自己看待逝去的哀伤,迎接新的生活。
死亡:另一段生命之旅的开始
在安多藏族地区,传统丧葬方式有多种,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天葬和火葬作为主要葬俗并存延续下来。因此,与其他藏区相比,安多独特的宗教仪轨和奇异的度亡观可谓独树一帜。
依照安多地区习俗,临终者在亲属和邻里们的守望中去世后,首先须速请历算高僧为死者卜算“死卜”。占卜喇嘛按照死者的属相、原质、生日、故日等来推算出“出殡日”等。此后,为超度死者进行的各种宗教活动将贯穿着整个丧葬过程。死者家属根据自己的贫富,邀请附近各寺僧侣到家念经,所诵的经文因派别和专修的不同而异,如《胜乐》、《密集》、《普见》等。
一时间,僧侣诵经朗朗,钹鼓齐响,有人塑制“朵玛(用糌粑捏成的食子)”,有人点酥油灯和藏香,这种忙碌的景象延续至出殡。一般由两名德高望重的僧人承担“斋戒上师”和“俗僧”之任,依照寺院大喇嘛的推算结果负责办理“除灾法事”。因为在当地人眼里,死亡只不过是一段生命里程的终结,另一段生命之旅即将展开,灵魂得以轮回。
布施:对死者最有意义的行为
安多地区民风淳朴,邻里关系相当融洽。在这里,无论何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去世,消息一传出,远亲近邻和朋友们都会主动前来协助死者家属料理事务,他们或砌大锅台,或煎方状油饼,或给前来问丧的人做饭端茶。除亲戚和朋友外,当地村庄的上百户人家,每家每户都会带一盆面粉和几斤牛肉作为抚慰品前来吊唁。
进入家门后,人们通常给遗属一些安慰,或陪着啜泣一会,然后,由专门的帮手请到其他房间用餐。饭食一般以酥油炒面为主,不管你能否吃得下,每个龙碗中必须放一块“麦嘎”(专门分配给每位客人的块状酥油,用手掌和手指捏成,形似人耳朵)。有些人会把酥油拌成球状带回家中,分食与孩子们,认为这样对死者更有意义。
死者的直系亲属们来吊唁时则要带几百甚至上千块油饼,数十斤酥油,还有面粉、砖茶、肉等。亲友们进入家门后一般会长时间陪伴在遗属身边。长辈们默念六字真言,小辈们则要给死者磕头,表达对死者的眷念之情,以及对遗属的同情。他们相信因死亡而布施,是对死者最有意义的一种行为。
哭诉:独特的遗体告别仪式出殡前一天,要举行一种鲜为人知的特殊仪式,俗称“哭诉”,在其他藏族地区极为罕见。
“哭诉”时,所有与死者生前有一定关系的人聚集在停放遗体的房间内,先由死者的一名男性亲属蹲在死者旁边,翻开记录本,一边喊死者的名字,一边把某人为此次丧事所献的食物、钱财、邀请喇嘛、僧人的数量及为此布施的物品、金额等,逐一进行说明。然后,由一名年迈的妇女为死者领路。
这种仪式让所有在场的人仿佛置身超现实境界,目睹生者与死者的直面交流,聆听他们生死别离的倾诉,无不感到悲悯和痛苦。
“善人尚在世上时,如光洁的岩石山,是神鹰们的依靠,是隼儿们的知己,是鸟儿们的家园……”仪式上,也会有这种歌颂亡者的说唱。说唱的主题会按照死者身份的不同而转换。
出殡:火祭上师主持的送别
出殡当天,太阳刚刚爬上山顶,全村几乎每户派出一名代表聚集到殡塔旁,参加葬礼。出殡前,遗属先必须请一名德高望众、修行有功的僧人作“火祭喇嘛”,请6名僧人作随从。在当地人眼里,灵魂只能由高层功德的喇嘛才能够引导。
火祭上师盘腿坐在事先准备好的泥座上,6名僧人在旁坐于羊毛毡上。煨桑,点香,点酥油灯,由喇嘛领诵,僧人们跟随其后,齐念“怖威金刚经”,为死者壮胆添魄。同时在旁边的木桌上供两排七碗“曼荼罗净水”。把火祭物种按顺序排列在一条哈达上。这些火祭物种由12种不同的植物构成,即“芝麻、白芥子、青兰、古沙草、沙柳、白豆、大米、黑青稞、大麦、酥油、百节草、松叶。
此刻僧人们依旧井然有序地念经。火祭上师一边念经,一边用手清点刚才的火祭物种。仪式结束后,喇嘛、僧人及所有送葬的人都回去。到死者家门口时专门有人提奶水等候,人们都用奶水冲洗双手后方才进门,临走时还给每人送4块油饼。从此人们对死者不能直呼其名,而要叫“去魂者”,其子女一般都称其为“恩人”。
吉祥:开启今生与来世的新生活
出殡后第49天的凌晨,亲人们将收集到的骨灰带到祖传的天葬场,撒到天葬台四周。假如死者是一位生前未能如愿朝拜圣地拉萨的老人,当地人则习惯于将其头盖骨从骨灰中完整取出后,混合红泥做成“擦擦”(泥塑小佛像或佛塔)保存下来,待儿孙们有条件时带到拉萨,朝拜释迦牟尼佛。直到上个世纪,当地人仍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对死者最高贵的感恩方式。
如果在这49天中恰巧遇到活佛或者知名喇嘛,乃视为大吉,遗属会邀贵人到家中作客,并献一些油饼作为布施品,请活佛给死者念“移魂经”,为死者早日转世铺平道路。
从出殡第二天起,农历每月十五和三十早晨遗属都要向指定寺院“念望日的喇嘛”送“望日”。一般是一壶茶,一顿由酥油炒面或者花卷、包子组成的饭。大年三十晚上,全村各户会有一位老人拎些糖果之类的礼品前来“问苦”,安慰遗属。
第二年秋天,收完庄稼,死者家属要举行一次布施性的祭日,叫做“取望日”。届时会邀请念望日的上师和几名僧人到家念经,还将请全村各户代表吃一顿饭,临走时给每人送一些油饼。从这天起,给寺院送“望日”的程序结束。
最后,周年祭当天,还要举行一个纪念性的谢孝活动,被称为“吉祥”,依旧请念望日的上师和僧人,以及全村各户代表在家吃饭,并给念望日上师和俗僧送一些白毡、砖茶之类布施品表示感谢。当天,遗属一般都到寺院去给死者算卦,以了解他(她)转世何方,何类人家,什么性别等等。这项活动的完成表明家人对逝者的所有超度和祭奠法事都已经圆满结束。
周年祭后第二天,遗属们换白腰带为红腰带,男人们理发,姑娘们则重新系上鲜艳的“头绳”,新的生活也从此开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