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家族的遗传怪病
曹操在汝南袭杀刘玄德未能如愿,只得率部怏怏而回,在提军河上欲对袁绍再觅战机之前,绕了一个弯,回了趟老家谯县。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那个被小孩揭穿了把戏的皇帝,光屁股都愿意在大街上显摆显摆新衣,又何况已真正成为了中国第一人的曹操?
汉高祖功成名就之后,威风还乡沛县,一曲《大风歌》流传千古:“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千年后读来,仍觉豪气干云,动人魂魄!
曹操此次回乡,却非是为了向家乡父老显摆“皇帝的新衣”,而是为了高祖《大风歌》之末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家乡的子弟兵自随他陈留起事,历经恶战,伤亡惨重。在曹操近乎全军覆没之关头,一批批生力军开出谯县,助他东山再起,历经磨难,未见背叛,实是曹军之脊梁,曹操之后踞。
如今趁正月春初不利征战,回乡慰问乡亲,抚恤孤弱,当然对军心士气大为有利,将来恶战再起之时,将士们肯定会更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送命也甘心。
曹操行文慰问乡亲:“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出了个中央大首长,地方上当然也要跟着借点风水,突击上马点基本建设大项目,那是哪朝哪代都免不了的事情。
今天到京城逛一圈,那林立的各省市县驻京办事处是干吗的?一是向外送,二是往回要,送出去的是家乡的公款厚礼,要回去的是项目资金,天下没有做赔本生意的,这是种双赢的买卖。--谁是输家?
曹操收到的是家乡美酒九酿春,连同配方回去献给了皇帝,让献帝在熏醉中渡过美好的时光吧!据说今天亳州的古井贡酒,就是那时流传下来的九酿春古方酿造的,老孙此书一热销,估计古井贡酒业九酿春系列美酒即将面世而供不应求也!
但曹操却是为家乡人做了点实事:投巨资,兴水利,修缮治理了睢阳渠。工程期间,没忘了去看望故去的“伯乐”桥玄,也算不忘旧恩,只是祭奠之时,还没忘了对前桥太尉开个阴阳之间的玩笑,对其生前毕恭毕敬,死后哪能还那么严肃认真?
曹操祭祀之文,意词优美,情深言而有据,诙谐不失庄重,老孙不忍舍弃,原文抄录如下: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曹操荣归故里之时,袁绍愧愤冀州之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庚戌,袁绍突发怪疾,大口呕血不止,暴病身亡。
老孙有些不解:怎么这袁绍、袁术兄弟俩得了一样的病呀?都是呕血而亡,莫非有什么家族遗传怪病不成?现在的袁姓朋友不要心惊,就像老孙与当家子孙悟空一样,两千多年,血缘上是八不沾边的,要沾边咱也与那前知五千年、后知五千年的袁天罡沾边,东汉时的袁家,离咱太远了。
就算比咱早得多的中华民国大总统、洪宪皇帝袁世凯,人家归天的路子不也与这袁家怪病正相反么?东汉的袁氏兄弟是上边吐血,那民国的袁皇帝是下边不出水。
据说袁皇帝得的是尿毒症,小便时还需要那最美的第九房小妾献忠心,用樱桃小口尽力吸裹出来,真难为这位小娘娘了!也幸亏袁皇帝预知归路,有备无患,要是只娶八房姨太,那还不得生生憋死?哦--明白为什么有句极普通的话为什么流传那么广了:老九不能走!
袁氏兄弟的同病相归,估计是心理上的原因,都是被窝囊死的,人心里窝囊极了是否会呕血不断?老孙未学过医,不敢妄言,但弟兄俩死前的境遇有点相似:袁术是恨天不公,竟被织席小儿刘备欺负;袁绍是怨天无眼,竟被宦官的孙子羞辱,的确是殊途同归。
袁绍暴亡,曹操运至。一直等待的机会从天而降,出兵河北的时机终于成熟了!马上兴师?且住!古人云:趁丧伐国,不义也。曹操终于忍住贪婪没有立即兵向河北,是曹操突然又追求起那个“义”字来了?
非也,曹操是在等待:趁袁家热丧举兵,必然会造成袁家小兄弟的同仇敌忾;袁氏所统四州官吏、军民,也必将怜弱仇强;举国骂曹操,也就算有了口实与理由。若能等到袁谭、尚、熙兄弟为争遗产而内讧,那就一拖两得了。
俗话说得好: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袁氏小兄弟们是坚决继承老一辈袁家兄弟光荣的内斗传统呢?还是团结一致,枪口对外?
家族与集团的兴亡其实就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就现在说,袁氏的军事与经济实力还是远大于曹操的东汉政府,只要别学父辈兄弟相残,效尤后世工于内斗,外敌如何能侵?
将要到来的实战将会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