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高力士靠什么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如何看待高力士其人 他为什么对李隆基这么忠心?

2022-05-19

高力士是唐代著名宦官,幼年入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玄宗宠信。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众所周知,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心腹,深得唐玄宗的信任,那么大家又是否知道,高力士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唐玄宗心腹,靠什么取得唐玄宗信任的呢?

出身名门,奈何成为宦官

高力士原名叫冯元一,父亲是冯君衡,担任过潘州刺史,曾祖冯盎还是隋朝名将,唐朝建立以后,被封为耿国公。因此这样算下来,高力士还是出身名门,可到了他这一代,为何就去当了宦官呢?原来他的父亲在当官期间,被小人诬告导致抄家,自此高力士家破人亡。当时岭南招讨史李千里,认为高力士看起来很机灵,于是便将他送进宫去当了太监,并送去伺候武则天。

原本他聪明伶俐,深得武则天喜爱,但由于不懂宫中规矩,后来还是因为犯了错,被赶出了宫。后来被武三思的宦臣高延福收养,从此便改名为高力士。经过义父的一番调教,高力士慢慢熟悉宫中的规矩,渐渐明白应该如何在宫中生存,就这样,他再一次被武则天召进宫。

史书记载:“内官高延福收为假子。延福出自武三思家,力士遂往来三思第。岁余,则天复召入禁中,隶司宫台,廪食之。”这一次来到宫中,高力士学会了察言观色,他时时刻刻关注武则天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怠慢,武则天也觉得他愈发懂事,于是越来越信任他。就这样,高力士一直在武则天身边伺候着,直到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被赶下台去。

步步高升,成李隆基心腹

武则天下台之后,李显复位。可这时候韦后想效仿武则天,便与安乐公主联手,打算培养自己的势力。李隆基想要铲除韦后一党,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其中高力士身为宦官,又侍奉武则天多年,在宦官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李隆基便想着拉拢高力士。高力士在宫中待了这么久,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伺候过武则天,知道韦后绝不可能成为武则天第二,于是毅然决然站在了李隆基这边。

有了高力士的支持,宫内很大部分关系被疏通,后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一同铲除了韦后一党,高力士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从此以后,高力士就跟在李隆基身边,直到李隆基登基,他便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在这段时间内,高力士步步高升,先是被封为太子太保,后来又晋升为朝散大夫、内给事。在李隆基登基之后,高力士又因诛杀萧至忠等人有功,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紧接又兼任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务。

不仅如此,唐玄宗在政事上也要询问高力士意见,每次百官送上来的奏折,都要高力士先看一遍,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给唐玄宗看。如果是小事,高力士可以自己决断,如果是大事,再禀告给唐玄宗,而唐玄宗也要询问他的看法。当初太子李瑛被废,唐玄宗就在人选上犹豫不决,当时武惠妃和宰相李林甫,都希望唐玄宗立李瑁为太子,但高力士看出来皇帝更想立李亨,于是给出建议,唐玄宗这才下定决心,立李亨为太子。

就是因为高力士的贴心,唐玄宗甚至在自己的寝宫放了张小床,让高力士睡在这里,以便随时传唤他,连唐玄宗都说:“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可见高力士以他多年的经验,取得了武则天和唐玄宗两代皇帝的信任,在唐玄宗时期,甚至能直接干预朝政。可自古以来,干预朝政的宦官都是为了权力,甚至还有祸乱朝纲,导致国家灭亡的,就比如秦朝的赵高。既然有前车之鉴,唐玄宗为何还敢给高力士如此高的权力,他就不怕高力士祸乱朝纲吗?只能说唐玄宗的眼光很毒辣,他一眼就看出,高力士不是那样的人。

权倾朝野,始终忧国忧民

高力士在唐玄宗的信任下,已经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如果他想祸乱朝纲,其实是很容易的事,但高力士以他的行动来证明,他配得上“千古贤宦第一人”这个称号。唐玄宗将权力交给高力士,是因为他完全有这个本事,奏折先由高力士看一遍,很多小事就已经被处理妥当,这时候皇帝的任务就轻松了,同时也能保证,所有事情都得到解决,不然仅靠皇帝一个人,很多要事恐怕只能被拖延。

高力士虽然身为宦官,但他忧国忧民的品质,时时刻刻都在体现。当时连日大雨,很多农田都受了灾,百姓的收成并不好,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自然很是担心。他找来杨国忠询问,可是杨国忠却拿好稻谷欺骗说收成很好。之后唐玄宗问高力士才知道,百姓收成很差,民间已经产生混乱了。

得到唐玄宗的厚爱,朝中很多人就想着要巴结高力士,就连公主驸马等人,都对其十分尊重。当时岭南节度使为了巴结他,还专门去寻找高力士的母亲,结果还找到了,高力士这才得以和母亲团聚。史书记载:“肃宗在春宫,呼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可即使有这么多人巴结他,高力士也从来不因此而自满,他仍然勤勤恳恳,忠心为皇帝做事,为百姓谋福。

后来高力士看出北方兵力太强,便婉言提醒唐玄宗,还让他多多提防安禄山,希望唐玄宗能够收回其兵权,可惜唐玄宗没有听进去,后来果然爆发了安史之乱。不过高力士并未因此而埋怨唐玄宗,他仍然坚定站在皇帝这边,在众人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的时候,高力士还苦口婆心,向他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为了保护好唐玄宗,高力士还因此得罪了李辅国

等唐玄宗从四川回去之后,他已经被尊为太上皇了,这时候所有人都跑去巴结新皇帝李亨,只有高力士、陈玄礼等人仍忠心侍奉李隆基。后来在李辅国的陷害下,高力士和陈玄礼等人都被流放,唐玄宗身边空无一人,没多久便去世了。高力士听说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没多久也追随唐玄宗去了。

自古以来多少宦官手握重权,但他们想的都是自己,只想着如何享受,如何将权力紧紧抓住,可高力士不一样。他真正做到了,手握重权而不贪权,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忠心事主无怨无悔。能在权力和欲望中保持清醒,实在堪称“千古贤宦第一人”。

历史上高力士算不上坏,他之所以被后人以为是坏人,一则是太监的身份,毕竟太监的形象在历史上已经臭名昭著。但太监中的所谓坏人与正常男人中的坏人比例差别不大,明代也有如张敏等颇有品德的太监。二则民间传闻中李白戏高力士之说,加强了高力士矮小的形象。

尤其是马嵬坡下,乱兵如麻,群情汹汹之际,连亲贵大臣都下手杀死,还要追杀贵妃全家。如果老皇帝再不忍对贵妃下手,就这情势之下,恐怕自身难保。只有高力士拉拉皇帝衣袖,暗示他不可再逆众意,可怜贵妃倾国倾城貌,瞬间玉殒香消,就这忠心耿耿,劳苦功高,还被民间鄙夷,酸腐文人编排,说成是奸邪小人,安排李白醉酒,给贵妃写颂歌艳曲,让他脱鞋。

其也向玄宗力荐过人才,且对玄宗可谓赤胆忠心。不止是在马嵬坡中孤身救玄宗,即使是当时的皇太子李亨其曾经也多次帮助,这也是为何高力士在军士哗变时,却没有人要杀他的原因之一吧。面对鱼朝恩对玄宗的百般刁难,高力士敢去孤身力抗,这那里是奸人,分明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贤臣。而且高力士家族也不差,自己文化修养也很高,可不像大多数太监穷苦出生,文化小白。所以高力士大德无愧,略有私心。

然而宦官是人,也是臣。一个人是会有品格有水平的。一个臣子也是会有忠心耿耿的。不要因为是宦官就全部打死为恶人。这样再看这没那么难理解。高力士并不是奸臣。一点也不是。同时必须说的是高力士不仅忠心,还是一个有能力有远见的臣子,和我们常看到的误国专权的大宦官不一样。高力士不仅不乱来,在玄宗晚年懒散犯昏的时候常常直言进谏。但是往往不被采纳,只能趴在地上罪该万死。

而玄宗对信任的臣子是非常优厚的。人都是知恩的,安禄山如果不是杨国忠乱搞,未必会在玄宗在位时期被“激反”。没有杨国忠,安禄山不反玄宗的几率有八成。当然李亨的话就不用说了。玄宗从始至终都非常信任高力士,高力士也从来不让玄宗失望。高力士本人就不是一个昏人,相反还是一个头脑清楚,不弄权的好官,为主殉亡并不值得奇怪。高力士与唐玄宗的关系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君臣关系了。

高力士参与了玄宗皇帝早期一系列大事件,他的死甚至不能用“忠君爱国”来概括。只是应证了最耳熟能详的道理:士为知己者死。“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如果把太监集团当做一个利益集团来看。古代集团的权力基础只有两个,,周朝建立的的确确是神权的统一,自称神权归于帝王。号天子。所以但凡聪明的皇帝,讲究礼仪征伐出于天子。就是凡是与上天沟通的事情要出自皇帝,凡是征伐前要祭天,也是天子下令。基本上坚持每年按照礼仪祭祀上天,凡是征伐前必定祭天代天下令的皇帝,基本上不会成为傀儡。官员的权力源于人民。因为他们直接管理民众。

因此基本上能够掌握大部分官员的权臣,又遇见一个不坚持神权的皇帝,他就已经具备篡位的实力。军队的权力最直接但最不持久。因此只靠军队的人往往一时风头强劲但往往没好下场。太监集体依附于皇帝因此普遍比较忠诚,但一旦皇帝因为信任太监个人让太监直接管理官员或军队,那就是太监乱政的开始。综上,我认为,高力士之所以忠诚,是因为他虽然掌握了部分军队,但一直有可以在军权上压制他的人,在官员管理上压制他的人,而李隆基对神权并没有放手,也就是说,他看起来虽然权势大,但根基自始至终都是皇帝。他没有办法控制皇帝,只好效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