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门巴族宗教信仰

2022-05-19

门巴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藏传佛教。佛教受官方支持,占统治地位,原始宗教流行于民间,是门巴族固有的信仰,历史久远,与传入较晚的佛教并存。

门巴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到五十年代还处在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的自然崇拜之中。天有天神,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青蛙、蛇类、奇树异石也是神,神灵无所不在,得罪鬼神就是造罪,所有病痛和灾祸都归结为鬼神对人的怪罪。在缺乏科学文化的思想王国里,万物有灵的实例,不胜枚举。于是一些充当人神之间的沟通者如:觉莫,把莫,把窝,登龙坎,苯波等名称的巫师应运而生了。他们为“请神送鬼”、“禳灾除病”以满足门巴族人民精神上的需要。

门巴族的巫师中,苯波与别的巫师又有所区别。但各种巫师的作法仪式和内容,并无根本的差异,都是苯教巫师,从职能上看,登龙坎、把窝和苯波主要是送鬼,由男子充任。觉母和把莫是女巫,专事请神。而苯波可能与藏区的原始苯教有一定渊源,苯教是藏族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最常见的是登龙坎,有人生病即请他送鬼。登龙坎作法时无法器和服饰,注重杀牲祭祀。为人请神的觉母,作法时,双肩披红布为装饰,头饰是称为“冗浪”的圆形银饰物,面前摆祭品,皆为奉食。把莫是坎主神的化身。传说有五妹妹,其父滚独藏布,为苯教的一个神。

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在门巴族中都有影响,但以宁玛派和格鲁派传播最广。十一、二世纪时宁玛派由西藏僧人称为“三素尔”的素尔家族的三个人来建立寺院,开展活动,才算形成,因奉八世纪的莲花生为祖师,与当时奉行新密咒的教派不同,故称宁玛派,意为“旧派”,俗称红教。如前所述宁玛派很早就传到门隅,发展门徒,建立寺院,影响广泛。如德顿然那灵巴到门隅传播宁玛派所倡导的跳神活动,至今仍在崩饶晓参庙进行。门隅铁孜寺(又名居尼寺)的活佛,即是由宁玛派敏珠林寺派出的活佛之一,因此铁孜寺常派喇嘛到敏珠林寺学经。宁玛派是一个组织涣散,教法不统一,教徒可以娶妻、居家参加劳动,教律松弛的一个教派。特别是它吸收了一部分原始苯教的内容,与分散在民间的苯教活动,在某些方面比较接近,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矛盾。所以易为本来信仰原始宗教的门巴族接受。

在门巴族的许多村寨都有一个宁玛派小庙,常有一二个喇嘛管理小庙,为群众所信赖。

十七世纪中叶,格鲁派在全藏占据统治地位后,于1680年(藏历第十一甲子铁猴年)五世达赖派梅惹、洛卓嘉措喇嘛到门隅管理政教事务,相继扩建、改建了原属旧派的达旺寺成为格鲁派寺院。格鲁派势力在门隅各地大为发展,达旺寺下属的寺庙就有打陇寺、沙丁寺、多烈寺、江袁尼姑寺,同门寺、根母寺、扎玛东尼姑寺、僧松尼姑寺及乌吉林寺、桑吉林寺、春定寺等,大的宗教活动仍以达旺寺为中心举行。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有纪念慈尊佛圆寂灯节,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圆寂灯节,十一月举行送鬼活动,以村为单位,在各村的小庙举行。一年中各个季节都有念经活动,春播时喇嘛为全村念经,祈求庄稼茁壮成长。在收割前,喇嘛念经预祝丰收,然后村民跟随喇嘛绕着庄稼地边游行,称“雀可节”,类似藏族的望果节。收割后喇嘛再为全村念经庆祝丰收,人畜两旺。生病时,请喇嘛念经送鬼,送鬼时念经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如“多加”经时,喇嘛要在用糌粑做成的“鬼怪”身上扎入带刺的树枝,抛进火堆,意为把鬼怪“烧死”,念“叫习”经时,做众多的小面人抛向四方,意为借“众人”之力驱鬼。也有人由家属或病人自己去敬奉神山、神树或神水,甚至把病人背到大寺院去转经,要一点活佛给予的信物,以求得神佛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