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细说镇远春节文化习俗

2022-05-19

一年中,镇远人最重视而且最喜庆、最隆重的传统佳节首推春节。身处天南地北的家人,无论远近,都要抢时间、挤火车、蹲汽车,甚至乘飞机,归心似箭,连日赶夜,大包小包,一路劳顿,忙着赶回家来团圆过年,欢度春节。 镇远人,习惯上把春节俗称为“过年”,一般指旧历腊月三十(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除夕和新年正月初一。 镇远民间,过年的年味,是从杀年猪吃泡汤、腌猪肉灌香肠开始的,此后,年味便逐渐浓烈起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送灶),则是一个重要节点,告诉人们,年关即将到啦。镇远城乡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为了置办年货赶乡场进县城“劳苦奔波”得不得了,尤其是赶年场的时候,古城镇远人流如梭,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把所有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围挤得水泄不通。 春节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镇远人过年欢度春节的习俗,受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影响极大,由来已久,《镇远府志》记载:“世俗有所谓‘三十夜火,十五日灯。’……自正月初三日以后,城乡酬资备鼓乐,制龙灯,……”,“三十夜火”,是指大年(除夕)夜通明的灯与旺盛的火;“十五日灯”即为正月十五日元宵节龙腾狮舞的龙灯会、韵味十足的花灯戏。镇远春节文化习俗,除秉承和包容了中国春节文化习俗的基本元素以外,不断融入新的极具镇远地域特色的苗侗土家等文化元素,形成了遗风犹存、底韵深厚、内涵丰富、喜庆热闹、年味浓烈的镇远春节文化习俗。 杀年猪泡汤香肠出年味 自冬月底腊月初起,镇远就进入了准备过年、置办年货的时期。“粉墨登场”的有:杀年猪吃泡汤、炕腌肉灌香肠、酿米酒、晾米粉、做豆腐。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除尘、祭灶、送灶神起,人们更加紧张忙碌,一心一意准备过年:打扫房屋、擦洗门窗、买新衣新鞋、增添年节器具、买大红公鸡、红公鸭、香纸、红烛、炮竹、烟花、门神、春联、年画、挂历、打糯米粑、做血豆腐、盐豆腐、灰水粑、黄糕粑等等。有钱人家还要买山珍海味,大红灯笼,几十百把响的大型烟花。一切准备活动都突出一个主题:“团圆过年”、“喜迎新年”、“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隆重的仪式、饱满高昂的热情、浓郁喜庆的氛围,过好大年,喜迎新春。 年关近扫尘送灶除霉气 年底扫尘有“除陈布新”、“辞旧迎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苦难、病灾“一股脑儿”清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要打扫环境,洒扫庭院,清洗各种器具,擦洗门窗,掸拂尘垢蛛网,掏沟疏渠,清理猪栏牛圈。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净整洁迎新年的欢乐气氛。 “福”到了喜贴春联敬门神 镇远人为了祈求一家人的福寿安康,普遍保留着贴春联、门神的习惯。传说,大门上贴上两位威风凛凛勇猛无比的门神(多为隋唐英雄尉迟恭秦琼),能镇住妖魔鬼怪,以正压邪,把守好大门,驱凶除恶。镇远城乡居民的住房,通常都是两扇门对开,门神一左一右张贴,挺枪持剑,挥枪舞棍,把守门户。 而红底黑字的春联,则表达了一家男女老少对新生活的最大愿望和美好追求。或吉祥康宁,万事如意;或荣华富贵,幸福美满。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主要有门联、窗联、柱联、春条(可单独使用)。 倒贴“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幸福、福禄、福寿。是希望福寿到来,多福长寿。

 写贴联红底黑字庆丰年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或买)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金炉不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土地神联“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牛羊成群、鸡鸭满圈”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或春条,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等等。对于大门上的对联(门联),往往给予特别重视,含义深刻,寓意美好,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大年天喜庆热闹过个年 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树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少一些病灾。春节还是合家团圆、祀祖探亲的日子。除夕当天,待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高挂中国结、大红灯笼、摆猪头、红公鸡、美味、佳肴、好酒、名茶于桌上祀祖祭神、敬天地、祭列祖、烧香烧纸、磕头作揖等活动结束,鞭炮齐鸣,全家高高兴兴欢聚一堂,吃“团年饭”(但普遍不许喝鸡汤),举杯畅饮,兴致高昂时则发拳猜指高声吆喝。除夕“团年饭”十分丰盛,各家各户桌面上的美味佳肴,丰富多彩,少的十余种,多则二三十种,轮番登场。有蒸、炒、炖、炸、煎、焖、煮、红烧、凉拌等各类菜肴二十多种。其中,爆炒公鸡、黄焖鸭、清蒸仔鸡、道菜扣肉、粉蒸肉、糟辣鱼、小米蒸肉、腌猪肉、香肠、血豆腐、盐豆腐、盐鸭蛋、皮蛋等均为享誉四方的镇远传统名菜,闪亮登场,成为“团年饭”的“主角”“贵客”。酒足饭饱后,长辈们即给小孩们分发“红包”“压岁钱”。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希望福佑健康成长、学业进步。 烧旺火点灯彻夜守年岁 镇远的守年,即中国通称的“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一家人灯火通明熬夜迎接新年到来的传统习俗,也叫除夕守岁。 夜幕降临明灯燃烛,一家人就围坐火坑边或团坐电炉旁“守岁(守年)”。灯要通明,火要旺盛。或打麻将,或斗地主,或看春晚,或摆龙门阵,或猜拳饮酒,熬夜守好年,晚上十二点,鞭炮声齐鸣,烟花怒放,此起彼伏,辞旧迎新进入又一个高潮。 兴起于南北朝的守岁习俗,到底何时流传入镇远,很难考证了。现在镇远的城乡居民,习惯于大年夜里,烧旺柴火,点亮灯笼,燃起红蜡烛,或看春节联欢晚会,或打麻将,或斗地主,或饮酒吃宵夜,或摆龙门阵,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灾祸赶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祭灶神荣发富贵保太平 祭灶,是一项在镇远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如财神、喜神等等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夜,仪式要比白日过年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门、神龛前,也可在自家庭院燃香烧纸就算了事。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新春到正月里来拜年忙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大人小孩都穿上崭新的衣服,男的打扮得整整齐齐,女的装饰得漂漂亮亮。 正月初一早上,爆竹声、恭喜发财声,声声入耳。小孩们对着长辈们逐一抱拳拱手,恭贺新禧,恭喜发财,大人们则互致祝福,新年好。大年初一的禁忌有:不许扫地,不许挑水,不许乱说话,不可动刀,不准杀生,不能见血,否则新的一年会破财遭灾惹祸,四季不宁。同时,初一早上不准吃饭菜,只许吃米粉、面条、灰水粑和甜酒粑之类的食品。 初二起,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特别是新婚夫妇,要带上厚礼到岳父岳母家及女方主要家亲内戚逐一拜年。 压轴戏元宵节里赏龙灯 初一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舞龙灯、舞狮子、跳花灯、踩高跷、踩莲船、对山歌、唱歌、打球、斗牛、斗鸡、斗羊、斗鸟、屯锣、循环请年酒等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目的在于闹新春、贺新年、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纳福免灾。各种活动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龙灯会,再次形成高潮。 在古城镇远,过年之后的压轴戏就数元宵龙灯会了。这可是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玩龙灯又叫龙灯会,虽然是叫龙灯会,但表演内容十分丰富,舞龙、舞狮、花灯戏、采莲船、踩高跷、对山歌、燃爆竹、放烟花等等绝对堪称精彩纷呈。表演活动都在夜间进行,是古城百姓每年春节期间自发组织举办的大型民间艺术节。玩龙灯长达半个月,参加玩龙灯的有镇远城关的各方百姓。各个队组筹划周密、管理严格,推选一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灯头,统一指挥玩灯。正月初一至初七,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正月初八,各队将陆续出龙亮灯,灯头提灯率队,依次为横幅旗幡、竹编鸟兽牌灯、纸扎造型花灯、鼓乐演奏、踩高跷、划旱船、耍蚌壳、舞狮子、玩龙灯,歌舞表演等十多项民间传统艺术。正月十二,各队亮灯后,手举若干灯笼火把,开始玩龙灯。不少单位及家庭在门前摆上烟酒糖果,鸣放鞭炮,热情接灯。应邀队组接受馈赠,便在接灯处围成圆圈,纵情展演各种技艺和节目。随后是舞龙表演。 镇远龙是竹编硬龙(这可是镇远龙灯的一大特色),龙头雄俊昂扬,龙身浑圆强壮,龙尾翘立飘逸,红黄蓝紫,色彩各异,长达二十多节,腹内点燃油灯。舞龙壮士身着古装,头系布巾,英姿矫健,动作敏捷。举柄挥舞起来,龙口衔宝,上下翻腾,形同真龙,栩栩如生。接龙观灯者此时兴起,纷纷用成扎的爆竹、成捆的烟花对着长长的龙灯燃放,烘托龙威,舞龙者则使劲舞龙,在火海烟云中穿梭,时高时低,时隐时现,或独龙翻卷,或双龙抢宝,场面壮观精彩,震撼心灵。玩龙结束,父母带着幼儿穿过龙身,沾点龙的灵气,以祈求龙王爷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正月十五入夜,各龙灯队敲锣打鼓从街道社区出发,汇聚在府卫两城古街道上。龙灯队锣鼓声吸引着无数的观灯者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不一会,几万人已云集于各支龙灯队的周围。古街两侧,家家门前挂红灯,户户商家飘旗风,人山人海热闹闹,古街古巷喜洋洋。八时整,元宵灯会开始,上千人的数支龙灯队同时表演,各展才艺,各显其能。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文艺表演队的歌声,回荡起伏,整个镇远古城火树银花不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