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北蒙古族婚俗
肃北蒙古族的家庭为父系制。近亲血缘男女禁止结婚。婚恋一般为自由恋爱,多为女嫁,亦有招婿,实行男女平等。有爱婿如子之传统。儿女都享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婚礼一般遵循恋爱、探亲、定亲、送“祖苏”、婚礼等过程。
男女双方父母确认子女恋爱要求后,多由男方父母去女方家探亲,若女家允许,男家准备定亲。定亲由男方父母会同一位有威望的人带着哈达酒到女家,双方互相敬酒,商定送“祖苏”和婚庆日期,嫁女还是?赘婿,婚后是否单独生活等事宜。商定成婚日期后,由男方长辈选择结婚吉日,新婚出门良辰及娶亲程序等,转告女家同意即可。
“祖苏”,即粘胶。用来表示希望儿女婚后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象征性礼物。“祖苏”礼,由男方在娶亲前送往女家。“祖苏”多寡,视男方经济条件而定,但相沿成俗的有回头礼,6头商议礼,12头“祖苏”礼等3项。
送“祖苏”举行比较隆重的仪式,请亲朋邻居前来助兴。仪式开始,男方先敬献求讯礼,再敬献商议礼。即双方商定有关娶亲事,并当场委托主婚人和伴娘。接着再献“祖苏”礼,设“松恩酒”,献全羊,男女新人领尝“祖苏”等3项内容。每项内容都伴有丰富多变的祝词和唱词。具内容多为歌颂天、地、日、月、名山、大川、草原、湖泊、水源等自然物及自古以来的民族英雄和领导人物,歌颂父母双亲的美德和养育之恩;祝愿本民族团结向上,祝愿新人终生相爱,艰苦创业,品德高尚等。仪式毕,宾客共享“松恩酒”宴,尽情欢乐。最后由长辈领唱“图那格之歌”之后,来宾自觉解散,乘马扬鞭而归。
举行婚礼之前,男家蒙古包移至女家附近,并另立一属新包当新房。婚礼在婚家或新房举行,婆家往房只做一般待客用。整个婚礼仪式包括送席和娶亲两项过程,各有若干仪式,一般进行两天。清早装束整齐的新郎及其父母给女家送去6头和24头的食品礼,双方来宾都到女家,除女家盛宴待客外,还举行新娘束发仪式和两位情人接受亲友们赠送的礼品仪式。新娘束发,由其生母先咏颂“解发词”,后解开女儿头发少许,接着由伴娘引新娘入房梳妆,伴娘边唱边将数条小穗发辫梳成六根新娘发辫,配戴各种首饰,穿上结婚礼服,佩上特别的装饰品,梳妆完毕,等待佩彩。
娶亲时新郎不去女家,只有其父母和伴娘去迎接,时间一般在当天午时,其仪式有驮送嫁妆,新娘出门登程,撒“萌恩”赶路、喇嘛给新娘摩顶赐福,新郎新娘拜天地及给双亲磕头,婆婆给新娘交勺把,新郎报答父母之恩等仪式。这些仪式需进行2天,在此过程中,都有颂词、赞词和祝词引导。咏词者除专门的说唱艺人之外,新人双亲、主婚人,伴郎及来宾都有颂词和歌咏。亦咏亦唱,亦问亦答,一咏众应。新娘出门登程时,女家的青少年将蒙古包门内外堵上两层人,男家娶亲者和伴娘,同时用歌唱形式说服女家开门让新娘登程。若再不开门送一些小礼品请求开门。若仍不开门,就用“武力”开门,强迎新娘登程。
婚后第三天,在新房内举行谢幕仪式(蒙语称“呼希格塔它胡”,即拉开娶亲时给新娘遮太阳的幕帐之意),谢幕式毕,由嫂子将新娘的六条婚发辩梳成两条大发辩,套上发套。从此,新娘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此宴称“谢幕席”。象征着新娘已过门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男女双方的父母还分别给儿女划拨牲畜。新婚夫妇还以15天左右的时间串门走户看亲戚,亲朋、好友们给他们送些日常用品,羔畜数几十头(只),以助他们独立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婚姻法的贯彻执行,广大蒙古族群众对婚嫁风俗也进行了一些简易的改革,仍保留着传统的习俗,但大势已经向“婚事简办、新办”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