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揭秘故宫的修建之谜

2022-05-19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内陈列我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并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从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公元1420年建成,这个历经十几年的浩大工程究竟是如何完成的?今天小编就来揭秘故宫的修建之谜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 采伐满是险境

永乐皇帝定下修建皇宫的计划后,开始派心腹亲信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他们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他们去往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开采楠木。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时常出没着虎豹蛇蟒,而且常会遇到树篱藤蔓杂草的重重拦阻,需要刀、短斧等工具在前面劈荆斩棘开道。官员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也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

采伐成功后,楠木的运输同样也是考验。经过千难万险将楠木采伐并拖到水边后,用毛竹、粗麻绳结成结实的木筏,携楠木经金沙江向北漂流,在宜宾附近汇入长江,然后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之处的扬州暂泊,再沿大运河北上京城。抵达张家湾后,再上岸搬运至崇文门外。

冰道运输的创新之举

故宫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坐落在八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气势雄伟,而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最为引人瞩目。云龙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左右,重250吨,这么巨大的石雕完全使用一块汉白玉雕琢而成,这么大的一块石头能够运送到北京,也让很多人心生疑虑。据历史记载,这些石头都来自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青白口。

这块石料光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而将它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两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整28 天的时间,才将这块石料运到京城。经过计算,若是在没有水的道路拖拉123吨重、9.5公尺长的巨石,需要338名男子拖拉,但若是以使道路结冰,只需46名男子就可拉动这块巨石。那些同样被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上。

运送这块巨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雕刻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据说大石窝的雕刻师们为了雕刻此石,夜以继日,最后竟有人累死在雕刻现场。朱棣特别地封此巨雕为“镇宫之宝”。

金砖不“金”

太和殿又名金銮殿,这是源于铺墁在地上的金砖而得名。金砖,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尺寸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

金砖不是金子做的,但因其制作手续之繁杂、工艺精细,价值贵如金子,因而得名。它叫金砖还有一个原因:这种砖只能运到北京,供皇帝使用,开始叫“京砖”,慢慢地由谐音演化成了“金砖”。

皇宫用的金砖也不是哪都能制造的,它们都来自苏州陆慕(古称陆墓)御窑村一带。这是因为御窑村一带土质细腻,颗粒细,杂质少,可塑性大,澄浆容易,制成的砖质地坚硬密实。从苏州制好的金砖再取道京杭大运河送到北京。

临清的砖为何会受青睐?

撑起整个皇宫的殿基是用山东临清的贡砖建造的。贡砖,顾名思义,就是“进贡”给皇帝的砖。临清的砖为何会受青睐?

临清当地的运河淤积土质好,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用这种土烧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再者当地的烧造工艺技术娴熟、独特。烧出的砖品种齐全、色泽纯正、形状规整。再者,临清傍临运河,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解运京师。

后人说“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除了楠木、金砖之外,临清的贡砖也都是借助大运河运道北京的。

声明: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