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陈天华与汪精卫为什么打赌?结果又如何?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新化县知方团( 今湖南新化县荣华乡小鹿村)人。母亲早逝,家境贫寒,仍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
最早关于陈天华的故事,我是听外公说的,与当今一些资料所记有出入,但我认为外公的讲述更为真实,因为外公和陈天华是同族,陈天华属“显”字辈,我外公属“远”字辈,只相差一辈。更为可信的是,我外公的祖父曾经是陈天华的启蒙教师。
首先是陈天华名字的来由。外公说陈天华故居旁边有一棵自下分开成两根大枝的古树,树下有一陨石,于是其父便为其取名为显宿,即为天上星宿下凡的意思,他的字星台也有这层意思。至于陈天华的号,那是他进行革命活动后自己取的,因为他的理想是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而黄帝,正是汉族的象征,所以取号“思黄”。陈天化故居现已被水淹没,这些记述应该算是符合事实的。
其次是陈天华的启蒙教育。有很多记载说是跟其父幼读,说其父是一个落魄秀才,我外公的说法则完全不同。陈天华的家与外公家只有一江之隔,那时没有柘溪水库,所以鸡犬之声可以相闻。外公的祖父叫陈云帆,是一个饱学的秀才,也是陈姓族长,且兼陈姓子弟的启蒙教师。云帆公看到陈天华天资聪颖,心中甚是喜欢,于是陈天华就寄住在云帆公家中,除了平时帮忙放放牛外,吃住都跟着云帆公。云帆公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来对待。那时的陈天华身材瘦小,面部有许多麻子,常流鼻涕,趿拖鞋,不苟言笑,但是读书却是非常认真的。有次吃糍粑时竟把墨当成糖蘸着吃了,一时传为美谈。陈天华在云帆公家中住了多年,直到去资江书院读书才离开。陈天华对恩师的感情很深。虽然陈天华先后去了长沙和日本,很少有时间回来,但他时刻记着恩师,而云帆公也一直关心他,并且动员族人从经济上予以援助。
陈天华与云帆公最后一次会面,应该是1904年。那次可能是华兴会起事失败后,陈天华连夜潜回家乡,那时已是深夜,云帆公正在祠堂看书,忽然有急促的敲门声,云帆公忙问是谁,门外传来“是我,显宿”的声音。云帆公忙打开门,把高足迎进屋。是夜,师生抵足而眠,云帆公劝陈天华成个家,但陈天华说“胡虏未灭,何以家为”,婉拒了恩师的提议。
[page]第二天天不亮,陈天华就准备离开,云帆公送他到资江边。临别时,陈天华赠与恩师洋伞一把,墨镜一副,银元数枚。但云帆公却愁眉紧锁,说:“显宿,你是走了出去,我那三个不肖子不及你万一,该当如何?”陈天华想了想说:“恩师,你不要着急,将来我有出息了,我那师兄弟难道连少爷也不会当吗?”云帆公这才转忧为喜,回去之后遂将三个儿子改名为大少二少三少。我外公就是陈二少的儿子。也许有人会说,陈天华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是不会讲这样的话的,但彼时那样的情景,他只有如此说,才能解除恩师的后顾之忧,其实这是人之常情。
最后是陈天华的记忆力和志向。陈天华的记忆力超群,这是不争的事实。外公说过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是陈天华在资江书院读书时,他的亲戚托他买本《唐诗三百首》带回,那时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从新化县城到家,估计是一天一晚的时间,他就坐在船上,没多久就看完了。
到家时,不知怎么回事,那本书竟不见了。亲戚很遗憾,陈天华笑着说,没什么,我给你抄出来。于是找来纸笔,凭着记忆,硬是一首一首地背下并抄出来。二是说陈天华参加革命后,有一次和汪精卫在上海霞飞路游玩。汪精卫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于是两人决定打赌,看谁的记忆力好。打赌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比记商铺的招牌。别看方式简单,但难度却是非常大的。霞飞路是一条繁华的街道,大大小小的商铺不计其数。比赛的结果是汪精卫输了,输在把两块招牌记反了位置。至于陈天华的志向,可以说从小就有凌云之志,他小时候就作过一联:莫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
- 上一篇:蜀道剑阁“大肉会”
- 下一篇:朝鲜宪宗李奂的生平经历是什么 谥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