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永靖县回族、东乡族的民俗习惯

2022-05-19

民族风俗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永靖县的回、东乡等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惯与风俗,同时又因各民族杂居,各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又具互相渗透吸收的特点。

一、服饰

回族和东乡族服饰,基本上沿袭旧的式样。女性少时多穿红袄绿裤,戴绿盖头;成年妇女多戴青盖头,穿长袄、戴环;老年妇女戴白盖头,穿长袄。男性多穿对襟白衬衣,上套青坎夹。阿訇、满拉及老年人多穿黑色“中摆”(小大衣)。做礼拜时头戴“特斯大尔”(头巾)。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活水平提高。中青年妇女兴戴白、桃红色“卫生帽”,衣着讲究新颖、美观、大方。中青年男人兴穿“制服”和西装。

 二、居住

永靖回族、东乡族建筑房屋式样基本与当地汉族相同。房屋规模、结构都依经济条件优劣而定。习惯上房舍均建在“庄窠”(围墙)内,多为土木结构。“堂屋”(上房)多系坐北朝南,厨房多建于东北角,厕所多建于西南角。农村少数殷实户分别建有“描檩画纤”、“平方悬纤”等形式各异造价较高的堂屋;个别富户则建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虎抱头”、“上下对厅”、“飞檐”、“屏风”等相对高大、秀丽、气宇轩昂的房舍,大多贫民房舍均属矮屋陋室,其结构形式主要有出檐、挑檐房,还有“驴驮柴”两流水房、“秃屁股”平顶房,此类房舍结构简单,花钱较少,大都是中间放一根梁,两边担檩子到土墙上,每间放10根小椽泥糊即成,房门大多是单扇门,或用次等木板镶制或用藤条纺织,窗户大多是“潢天星”、“尺尺窗”,即用几根竖木条凿眼穿几根木条,镶嵌在房门两侧墙上。山区部分贫民无力盖房,依土崖挖窑居住。

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许多农户新建、翻修旧式与新型结构相结合的“堂屋”。新建房舍,多为二、四扇的。部分较富裕户房舍墙壁、使用“瓷砖”、“马赛克”、“水磨石”等建筑材料,用石灰、涂料、漆刷涂墙壁已很普遍。王台、川城等集镇少数农户还建起砖混结构、瓷砖贴面的小二楼。过去住土窑、“地井子”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三、饮食

境内回族、东乡族饮食以麦、豆糜谷、洋芋为主。善做“油香”(油饼),喜食鸡、牛、羊肉,“手抓羊肉”尤其美味可口。逢年过节,招待客人时,摆上油香、馓子、油馃等食品。饮茶,特别爱喝放有陕茶或春尖茶、桂元、葡萄干、冰糖、杏干的“三泡台碗子”,素称“三香”、“五香”茶。

永靖回族、东乡族在饮食上,对禁食猪肉极为严格,同时禁食自死的动物和一切动物的血液,禁食非经阿訇和穆斯林念经所屠宰的动物(宰牲时只说宰,忌说杀),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类似,还禁食马、驴、骡、狗、猫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严禁食用牛羊,骆驼的阳具。严禁用禁食食物开玩笑。在制做食物时,忌用非穆斯林的灶具。妇女在厨房掌勺炒菜时,忌先尝试口味,忌用鼻子嗅食物。在吃馍馍、烙饼、油香食品时,要掰开来吃,忌拿着整个食物啃吃。

四、语言文字

境内的回族、东乡族以汉语为通用字。回族以汉语为基本语言,亦保留、融合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汇。东乡族除会讲自己的语言东乡语外,基本上兼通汉语。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日本及西方一些国家的著作中称“撒尔塔语”。句子结构是主、宾、谓次序,状语在谓语之前。现在东乡语中,32.89%的词汇与蒙古语相同或相似;汉语词汇约占49%,其余为阿拉伯、波斯、突厥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