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古代的骑兵相比较步兵优势有多大?铁浮屠拐子马,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至今仍然成谜

2022-05-19

在我国历史上古代封建社会,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的,在战场上骑兵相比较步兵有着很大优势,那么这个优势究竟有多大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铁浮屠拐子马,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至今仍然成谜。

在古代军队里,骑兵就好比是现在的重型坦克,对步兵形成巨大的威胁。战马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以后,没有产好马的地方,以至于一直疲弱,被动挨打。但是其实骑兵对于步兵来说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存在,步兵也可以倚靠特殊的武器、方阵、战法取胜骑兵。

早先的骑兵其实并不是那么强。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出马镫,所以骑兵无法直接对敌军冲锋,只能充当骚扰消耗的角色。那个时候战车是军队中的战略武器。看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军力就看这个国家有多少辆战车。

后来马镫的出现让士兵在马背上能做出更多的动作,骑兵也在战争中唱起了主角。但是步兵在对抗骑兵中总结出了办法。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缺少马匹,都是以步兵为主。魏国的骑兵披坚执锐,所向披靡。蜀相诸葛亮就为阻挡魏国的骑兵总结出一套车阵战法。诸葛亮制作出一种小车叫做偏箱车。这种车分为两种,一种在上面放上枪尖,一种在上面用木板搭成一个小屋,里面有一个弓弩手朝外射箭。这种车一个人就能启动,有效防御骑兵的冲击,堪称低配版的坦克。

淝水之战 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骑兵在战斗中常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既可四处游动来加固本军阵地,也可伺机待敌阵松动后,利用速度和冲锋起来的冲击力以及压迫感给予敌人强势一击,在敌军败退后又可以继续扩大战果。但中原地区地势多变,又以农耕为主,马匹较少,所以在内部战斗中骑兵数量较少。然而中原王朝苦于长期遭受游牧民族对于内地的侵袭,只能在经历了大量血和泪的教训后,被迫接受和发展这种先进的作战样式。

战国初期,中原地区诸国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就处于弱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机动能力。战国时作战人们常用战车,步兵跟随其后,机动能力很差,出塞作战常处下风,秦,赵,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只能在边境修筑城墙,这种被动防御手段被后世延续千年。而这巨大的威胁也逼迫着赵国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建立起了第一支真正的骑兵部队,赵国逐渐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李牧的带领下痛击匈奴。同时这种新型作战方式对中原诸国造成极大的压迫和震撼,也促成了中原各国放弃战车。秦一统之后,击破居住在河套地区的匈奴。但以秦兵之勇也无法彻底歼灭匈奴,就是因为游牧民族机动能力太强,秦兵主要以步兵为主,根本追击不上很容易被敌人反攻,因此只能就地修建长城屯边开发。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汉朝初创之时,马匹极度缺失,汉高祖刘邦尚未意识到游牧民族骑兵的厉害,率军贸然强行突进,反被匈奴围困在白马城。刘邦此时出击追不上,出城逃跑又容易被骑兵围歼,最后只能和亲上贡数十年,来避免与匈奴进行大规模作战。晁错曾精辟的分析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劣势: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极大的增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马政的大力推行,骑兵能够有持续稳定的马匹供应,汉武帝也因此有资本和信心与匈奴决一死战。

游牧民族有很多良马,所以,骑兵也就比较强大,中原王朝的马匹根本无法与游牧民族的马匹相比。更为重要的是,中原王朝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压制。汉朝打败匈奴之后,又出现了突厥、契丹、女真等等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或多或少的都对中原王朝进行过侵略。

宋朝是历史上唯一崇文抑武的朝代,在整个古代史中,宋朝被人们看成是弱宋。不过现如今看来,宋朝其实并不弱,只不过当时的宋朝面临很多强敌,在这些强敌的征战之下,宋朝显得很弱。要知道面对强敌,宋朝仍然存在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宋朝在没有良马和没有北方的崇山峻岭和长城的阻隔,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仍然是对游牧民族进行作战的,完全可以说是用血肉之躯来抵挡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进攻。在游牧民族进攻的记载中,经常出现一种叫做“拐子马”的马种。

无论是宋朝的史籍资料还是小说中,都出现了“拐子马”,那么“拐子马”到底是什么呢?叶适在曾在其《水心别集》中仍称:“拐子马,虏之长技”。由此说来,宋朝的灭亡与“拐子马”肯定是有很大关系的。那么“拐子马”究竟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进行过讨论。很多人认为“拐子马”属于“铁浮屠”,也就是骑兵和马匹都披上厚厚的重甲,然后经过训练,这种骑兵的战斗力会大大增强。可以说“铁浮屠”属于古代的坦克,很多士兵的生命葬身于“铁浮屠”之下。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拐子马”属于轻骑兵。轻骑兵的机动性肯定比重骑兵好很多。轻骑兵可以用来冲开步兵的阵营,这样就可以达到斩杀敌军的作用。可是这种说法仍然存在争议,轻骑兵的话直接叫轻骑兵就好了,重骑兵直接叫重骑兵就好了,为什么偏偏叫“拐子马”呢?这显然不合理。

所谓的“拐子马”就是金兵置于两翼的骑兵部队,并没有将战马连接在一起,而是分两边进行集团冲锋。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的士兵阵营被冲垮。金国女真骑兵以两翼“拐子马”更进迭却,作迂回侧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的士兵根本无力抵挡。对于“拐子马”到底是什么,现如今的史学界也仅仅是猜测,原因就是“拐子马”的史籍资料太少,根本无法考证。

当然虽然骑兵相比较步兵有着许多优势,但也不是无法对抗。

诸葛亮曾使用扎马钉和诸葛连弩来遏制骑兵。扎马钉能扎伤马蹄,使骑兵的冲锋中断,而诸葛连弩的强大火力更是魏国骑兵的噩梦。

步兵对抗骑兵还有特殊的阵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曾经用两千步卒抵抗三万骑兵。刘裕使用的阵法叫做“却月阵”。还是以战车为核心,把战车围成一个弧形,像一弯月亮面对骑兵的进攻。战车上有枪兵也有弓弩手。还有少量的骑兵游走策应。骑兵接触却月阵以后,不但冲不破步兵的防守,还被弓弩和长枪杀得死伤惨重。

宋朝的时候,战车在武器的升级换代中被淘汰,抗金名将岳飞发明了更为先进的“三叠阵”。

此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作战部是长枪兵。这些士兵把枪尖朝向骑兵举起,坐在地上不能动,充当拒马枪,遏制骑兵的冲锋;第二部分是处于最后方的弩手。宋朝时期有一种弩叫做神臂弩,威力大射程远。骑兵快到的时候,这些弩手就朝骑兵开始射击,造成杀伤;第三部分是处于中间的弓手。骑兵更近一些的时候,他们就和弩手一起攻击骑兵。岳飞就靠这种阵法,在野战中多次战胜金朝的铁骑。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