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祭田神”习俗

2022-05-19

布依族多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以种植水稻著称,素有“布依水乡”和“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稻作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传统节日,“祭田神”是贞丰布依族过“六月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朴神秘又极富特色。布依语称过“六月六节”为“genlxianglrogt”(庚香偌)。相传在远古洪荒时代,布依族祖先“盘古”发明了水稻种植技术,使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布依族的子孙为了纪念“盘古”的发明之恩,把“盘古”誉为“田神”。于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盘古”谢世的这一天,以各种形式祭祀“盘古”,天长日久,便形成了布依族“六月六”民族传统节日。

“祭田神”布依语称为“gacdaangx”(嘎氹),又叫“敬氹纳”(意为“敬田神”)。祭田神又称敬秧苗、敬青苗、敬谷神等。相传“田神”也是由自家逝去的老祖先演变而来的,布依族认为老人死后灵魂仍然脱离躯壳而存在,老祖宗的“灵魂不灭”并随时随地活动在子孙的周围,对子孙进行庇佑。这是源于布依族各姓氏供奉祖先的杯盏、碗筷、供品份数有“千人共杯,万人共盏”的千古不变的规矩。由此,逝去的老祖先在“家神”中的地位和权力一代又一代地被替代,最后只好退居到自家的田缘地角给子孙守护田业,便变成了庄稼的守护神,即“田神”。此外,还有杀鸡祭田,插纸马,能防止“天马”(蝗虫)吃庄稼、糟踏庄稼的传说等等。

六月六当天,各家各户准备好过节食品,用白棉纸剪好纸马(布依人把“纸马”视为吉祥灵物和粮食丰收的象征),并扎在笆茅杆上(传说芭茅杆锋利的叶片是消灭害虫的锐箭),再用竹篮装上祭田神用的香四柱(其中一柱为小孩叫魂用)、冥纸一沓数张、筷三双、碗三只、酒杯三个、熟刀头肉一块、五色糯米饭、三角粽子等菜肴和祭品,抱着大红公鸡,带上小孩,三三两两来到自家秧田的田坎上水出口处,摆上碗筷祭品,将扎好纸马的芭茅杆插于供品近前方的秧田里,焚香添酒杀鸡祭田,将鸡血滴在纸马上。并念诵:前辈老祖先,发明功劳大,耕地造田苦,撒谷种庄稼;雄鸡来敬祭,蝗虫得灭杀,禾苗长势好,抽节又扬花;风调雨又顺,谷穗粒粒大,岁岁好收成,粮丰谷归家;祭秧又祭祖,佑我子孙发……待“田神”享用祭品十余分钟后,烧钱化纸,让小孩磕头作揖,将祭品在燃烧纸钱的青烟上绕三转,表示田神、祖宗得以领受所有祭品。之后,大人小孩陪同“田神”供品,吃糯米饭、粽子等食物,家长利用这一时段进行“家风”教育,给小孩讲述庄稼如何种植,粮食如何来之不易的道理,教育子女要勤劳动、爱惜粮食等等。饭毕,抽一注香给小孩叫魂回家,希望小孩健康成长。最后留下三只纸马插在秧田里,其余分别移插到自家的所有田块中,每块田都要插上一只纸马标记,意为雄鸡吃尽蝗虫,粮食获丰收,马驮不尽。布依族六月六“祭田神”习俗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对祖先艰苦创业的敬仰,对劳动成果的珍重,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对五谷丰登的企盼;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在远古时代人类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去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体现了布依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布依族六月六“祭田神”习俗是布依族作为古老农耕稻作民族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