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蔡伦及宣纸习俗
安徽省泾县原蔡伦祠遗址上仅剩的一座寺庙。
这个举世闻名的“宣纸之乡”安徽省泾县,有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手工造纸企业,却少有人知道“蔡伦会”或“祭蔡伦”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安徽泾县曾经的业界祭祖只是随着农耕社会的退出和众所周知的政治运动,很迅速地淡出人们的记忆。以至于,至今人们还想不起来或根本也想不到,曾经的这块土地上还有这样的文化记忆。
我在贵州考察的时候,无论是人居相对集中的乡镇还是人迹罕至偏远的山区,几乎所有的造纸户都知道他们的老祖宗是蔡伦,都知道“蔡伦会”是怎么一回事。恰恰相反,在安徽省泾县——这个举世闻名的“宣纸之乡”,有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手工造纸企业的县里,有上万人从业的庞大“社区”,却少有人知道“蔡伦会”或“祭蔡伦”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在安徽泾县,曾经的业界祭祖好比宣纸一样,比其他手工纸要细致得多,也复杂得多,只是随着农耕社会的退出和众所周知的政治运动,很迅速地淡出人们的记忆。以至于,至今人们还想不起来或根本也想不到,曾经的这块土地上还有这样的文化记忆。
祭蔡伦
行业祭祖是我国农耕社会时期的一种普遍现象。各地造纸业界祭奠蔡伦的日期不一定,有农历三月十六,有三月十八,也有五月十二或十七。尽管日期有所差别,但都说这一天是蔡伦的生辰。宣纸行业中祭蔡伦的时间是三月十六,每年的这一天,全行业停产,由业主率领纸业工人拿着香烛、纸钱和各色供品前往位于小岭许湾的蔡伦祠拜祭。这种方式被称为“祭蔡伦”,而围绕整个行业的集体活动被称之为“蔡伦会”。
在宣纸行业中,还有一项是别地造纸业中不常见的,就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十八集体停产,传说这一天是蔡伦的忌日,由业主宴请雇工,靠近蔡伦祠的从业者,多前往上香祭祀。在这一天,整个行业人人地位平等,业主充分听取雇工们对所供职的宣纸作坊的意见,其中也包括雇工劳资和伙食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纸坊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关于整个行业的事情,由各业主们在自行集会上讨论。商谈最多的是每年的原料收购、产品售价和雇工们提出的劳资问题。这种习俗一直持续到民国以后,在那个时候,许多地方都成立了行业公会,又称同业公会,大多是旧政府变相盘剥行业的组织,有的行业就此一蹶不振,我在有的少数民族地区考察时,就听说过在行业公会的干扰下,当地的造纸户不堪重负奋起反抗的故事。宣纸行业成立了行业公会,每年商量业内大事时,都由公会负责人召集。通过行业公会讨论的原料收购、产品售价、人工工资等结果,各宣纸作坊参照执行,允许有一定的浮动,但不能突破10%。
蔡伦会将宣纸业连成一个整体,纸坊之间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等作用。在师徒传承、年初开业、岁尾停业、创制新品种、工艺改进、商量业内大事等方面,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蔡伦,蔡伦的精神左右着整个行业,也规范着整个行业行为,企业间虽然有着竞争,但都在自觉维护行业的基本规则。尽管在最为繁华的清代宣纸产业遍布着泾县的小岭、古坝、南容、乌溪、百元等地,但无不执行蔡伦会所讨论的结果。我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泾县,无论是宣纸业主还是匠人,逢年过节在祭祀时,都将祭蔡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比如:业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专门祭祀蔡伦,祈求纸祖在新的一年里的佑护;而匠人只是在每年的年夜饭之前的祭祖中,摆上蔡伦、土地、祖先等供位,进行祭拜。
一般匠人在遇到技术性难题时,或者在技术上想有所突破时,首先想到的还是祭蔡伦,这种祭祀方式是单个进行,纯属个人行为,晚上在家或在背人的地方,烧上数量不等的纸钱,在烧纸钱时,需要在纸钱内放上一炷香,烧完后跪拜。
业主在正常生产时,遇上制作特殊品种的宣纸时,由业主带领着工人设香案、烧香、叩拜、烧纸钱,这种场面较大。因为平时业主根本不露面,作坊里的生产全由管棚的(相当于现在分管生产的副总)一人负责,只是阶段性地将生产什么品种的纸,生产多少量等要求,告诉给管棚工,由管棚具体落实。只有在落实新品种的生产时,业主须亲自出面祭奠蔡伦。在清末及民国年间,宣纸产业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没有开发新的宣纸品种,因此各作坊也几乎没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但此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业内的自觉行为。
1964年,泾县宣纸厂在恢复生产丈六宣纸时,由于此纸幅面大、操作难度高,就有工人自发在家烧纸钱祭拜蔡伦,后作为封建迷信被破除。
另有孔丹造宣纸的传说。现在有一种说法,单宣实际上就是纪念孔丹,也可称之为“丹宣”,如:四尺单也可称为四尺“丹”。
春酒
在宣纸业界,每年纸坊开工,定要在当天聚会,此称为办“春酒”。春酒又称开工酒,时间也不确定,根据宣纸作坊业主的自身情况而定,一般在春节过后、第一天开槽捞纸的时候。这一天,业主开办筵席,宴请的对象是所有在他家工作的纸工,以及全村没有开办宣纸作坊的人家、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人。在筵席开始前,业主要带领纸工祭蔡伦。祭祀的方式各家不同,讲究的业主在自家堂前设香案,带着纸工摆香炉烧香、磕头,礼毕后烧冥纸,燃鞭炮后开席。不太讲究的业主,露天烧上一些冥纸,就直接鸣放鞭炮开席。
业主开办“春酒”,其主要作用就是宣布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希望本作坊在全体纸工的努力下、全村老少的帮助下、纸祖蔡伦的佑护下,全年顺利地财源广进。
关门酒
除此之外,宣纸业内还有“关门酒”的习俗。这是在每年岁末放年假时,由业主举办的一种仪式,具体时间也不一定,最迟不能迟于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所谓“长工短工,不过腊月二十三,全部要散工”。在散工的这一天,业主请所有的纸工吃宴席。席中,业主与雇工们交流并总结一年的工作,业主也可对雇工说明来年工作的方向以及年后开工时间,纸工们可以畅所欲言。讲究的业主,在筵席开席之前,进行祭纸祖,祭祀方式与办春酒时差不多。不讲究的业主就在吃晚饭时开席。吃完宴席后,业主或纸工此时可能会有个别交流,这种交流的中心内容主要是个别纸工去留的问题。比如,业主要想解雇一个雇工,会单独找到那位雇工,对他说:“明年我可能要减产,所以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人了。”雇工自然知道老板是什么意思,便主动向老板请辞。还有一种就是雇工自己不想在这个作坊做了,对老板说:“我家有个亲戚,来年叫我到他那边去做。”业主要想挽留,便说:“这一年我做得不好,请直接指出来,来年改正。”或者说:“要过年了,带几斤肉回去。”如果这位纸工还想继续留下,便直接对老板说哪里有什么问题,或者坦然接受老板的馈赠,就说明来年愿意留下。
“关门酒”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年终总结会议,既表达了宣纸社区间的相互尊重,也反映出业主与雇工之间相互和谐的关系。在关门酒仪式结束后,村中也有个别困难户会找上业主,对业主说:“某某老板,开过年来,我想卖点柴火给你家”或“某某老板,开过年来,我想卖点檀皮给你家”。见此,业主会主动拿出两个大洋,用红纸封好给此人。否则,业主家的木柴库或檀皮库失火,定然是此人所为。两个大洋基本可以保证此人一家过春节的费用,开年后,此人也会象征性地挑上几担木柴或一些檀皮给业主,当然也有不提供的,业主也不追究。■
(本文发表有删节,作者系中国宣纸集团宣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