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贵州省瓮安县苗族习俗及文化探索

2022-05-19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有着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瓮安境内的苗族多为迁入,大多数为重安江支系、黄平支系,总人口约13402人,占瓮安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0.7%,主要分布在我县东南部,北部,居住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习俗等已汉化,但总体上看还是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下面就我县苗族习俗及文化进行探索。一、习俗(一)饮食:据《瓮安县志》记载,食粮以大米、玉米为主,麦子、高粱、荞子和薯类为辅。清代吃糯食较多,民国以来逐渐减少。副食有豆类、蔬菜等,尤喜食狗肉。酒和辣味是特殊爱好,多数人家都能烤小作酒,常备有酸菜、漤菜坛。每年用于烤酒的粮食占收入粮食的三分之一左右。喝酒用大土碗豪饮,食具、饮具简单。三十年前家家均有火坑、铁三角架和鼎罐、沙锅或铁锅。用鼎罐煮饭,沙锅、铁锅煮菜,各种菜一锅煮,蘸辣椒吃。居住在县境东南部和西部的苗族,春节前每家都要打糯米粑(糍粑),用以过节和待客、送礼,有“无糯不成礼”之俗。(二)婚俗:现在,大多数苗族婚俗与汉族无异同,但也有少数苗族仍行传统婚俗。居住在县境东南部(木瓜河、桃子冲)的苗族,婚姻自主,青年男女通过“玩马郎(游方对歌)”、赶场、社会活动,互相了解,沟通感情。双方情投意合,互赠信物,各自征求父母意见后,在由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之后,“喊亲”、“唱酒歌”、结婚。婚后新娘往返在婆家、娘家住数月,最后在婆家“安家”(长住)。居住在县境北部(桂花坪、岩坑)的苗族,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尊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姑娘到十四五岁,由父母做主婚配。有的还结“背带亲”,结婚时,新娘步行到婆家。(三)丧葬:均为土葬。居住在县境东南部的苗族,老人死后,要净身、更衣、剃头、扫尘、入殓、安葬。葬后请年高福大的亲友用扫帚在堂屋中扫三下,丧家方能扫地。“复山”时,由舅父、女婿各杀一只鸡,扯几根鸡毛插在坟上,祭奠后各砍一只鸡脚带回家,其余部分在丧家煮食。居住在县境。西部的苗族,老人死后,要敲铜鼓,使寨邻亲友听到鼓声,前来帮忙和吊唁。丧家要杀牛祭奠。青年男女要跳舞绕棺,称“闹丧堂”。二、节日瓮安县境内的苗族除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等以外,还有自己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苗年、踩山节、斗牛节、砍火星节……..,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一)苗年: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如祭龙潭、祭田神等,祈神求丰收,这是苗年活动的主题。(二)踩山节,农历的六月六这一天居住在桂花坪一带的苗族身着节日盛装,吹奏芦笙、笛子,尽情的唱歌跳舞。(三)斗牛节:在农历四月初八日这一天,未婚女子相约好友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男人在这一天,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地把这一天的活动叫"斗牛节"。居住在我县南部平定营镇花江一带的苗族,挑选身体壮大结实,胸宽头大,前肢高后肢低,身长挺胸;体毛乌黑粗硬的水牛相斗,展示苗家敬牛爱牛拜牛的特性。(四)砍火星节:在县境北部珠藏一带的苗族以家庭为单位举行的节日,过节时间各姓不同,一年一次,整个程序由苗族的“鬼师”(即巫师)或称“苗老师”主持,主要是为了突出苗族对鬼神的祭祀、祈求,反映出浓厚的巫术色彩。举办此活动的寓意有三:其一最主要的是祭祀鬼神,祈求神灵保佑,驱祸禳灾(特别是火灾),降福予苗民。其二,欢庆秋收,祝祷人户一切吉祥如意。其三,家族团聚,增强情谊,并借机处理族内事务,交流生产经验。近年来,由于我县境内的苗族人口居住分散,加上被汉化的原因,很多节日都没有如期举行了。三、文化苗族有着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古老丰富的文化艺术。如神话、传说、故事等口头文学以及歌舞、绣织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解放后,瓮安政府着力发展苗族地区的教育,先后在通大坪、牛坡岭、桂花坪、小王、江山、雷文、毛沙坪等苗族集中的地方、边远村寨兴办学校24所,入学苗族子女达1200余人。80年代在金竹乡修建第一所民族学校,瓮安一中、二中专门开设民族班,苗族入学人数倍增,文化结构、层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文学艺术上,瓮安籍苗族老红军陈靖将军创作了传世佳作《金沙江畔》、《贺氏姐妹》、《往事心情深》、《重雾长江》、《贺龙前传》等,曾任瓮安县人大副主任的苗族干部龙治水发表发短诗《温度计》。苗族人民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也颇有造诣。银饰制作技艺,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是由苗族工匠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多达30道工序,工艺水平极高。他们制作的其它工艺美术品,种类繁多,如刺绣、编织、彩绘、蜡染、雕刻、剪纸等等都各有特色。放眼中华大地,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苗家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里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苗家人淳朴到将自己认同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苗家人的地方就埋藏着深邃和神秘;有苗家人的地方就蕴含着宁静和安详;有苗家人的地方无不彰显着真诚和炙热。苗家人给人们留下的是无尽的向往和留念,我们用文字、书画……记录着苗族人民走过的历程,也将用科学的眼光去继续探索和感知苗家人幽远和神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