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慈禧太后为什么如此残忍的折磨光绪帝?背后原因竟然是这样!

2022-05-19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晚清时期由于掌权人的不作为,导致了迅速的腐败,慈禧太后是其中主导者之一,而当时的皇帝光绪帝可以说是清朝历代最悲惨的皇帝,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慈禧太后为何如此残忍的折磨光绪帝?背后原因竟然是这样!

慈禧作为朝堂上的一把手,掌握实权,保守派的势力屹立多年不倒,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这也意味着光绪的统治结束了。

当初皇帝年幼,慈禧亲政也算是师出有名,可等到皇帝成年后,慈禧仍旧没有放权,又打着“训政”的名义仍然把持朝政,让皇帝声称自己因为疾病无法理政,所以还需要太后听政,发布了谕旨。这样一来在群臣上奏的时候,皇帝还需要经过太后的示意,才能作答,而且作答也不能发表自己的深刻见解,只是勉强几句就可以了。

这样的皇帝,当得实在是太过窝囊,说是傀儡皇帝也不为过,每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贴士侍卫监视着,一言一行也要经过深思熟虑说出,以免惹得太后不满意。每次他退朝后,他都会被带到瀛台,这样一来限制了他的出行,就差没有真正地将他关进冷宫中了,毕竟光绪是皇帝,慈禧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瀛台这个地方修建得还是不错的,四面环水,亭台楼阁相衬,就像仙岛一般,明朝时期修建,在西苑南海中,到了清朝,也被精心修缮,顺治和康熙还将此地作为听政、避暑和居住的场所,每年皇帝祭祀结束后,便会来到此地更衣休息,上元佳节也会在此地举办宴会,但即便是这样的美景,恐怕以囚禁的心情也无法做到安心欣赏。

皇帝被幽禁后,然是皇帝过的生活,但是却并不被人重视,这一切都是慈禧的主意,她下令撤去了伺候皇帝的太监,有的被处死,有的被发配边疆,而后派了二十名太监监视皇帝。

甚至,为了看管便利,慈禧还下令拆除了瀛台与外界唯一的通道——板桥。只是在每天清晨,才会重新“连接”,方便皇帝去“陪”慈禧上朝。

据记载,有一年的冬天,北京温度很低,连中南海的水面都结冰了。一天,光绪皇帝趁机微服私自溜出,只是还没走多远,就被崔玉贵等太监发现了,光绪就被太监们拽了回来。慈禧太后知道后,命人将冰凿掉,不给光绪任何逃走的机会,而那些“同行”的太监也都被杖毙了。从此之后,中南海水面上的冰每天都被凿,再没有过冰。

涵元殿的窗户纸有了个窟窿,也没有人去给补一补,皇帝冻得实在受不了,就去找内务府的大臣,大臣不敢不搭理皇帝,赶紧派了人来做。慈禧听闻后,第二天就让这位内务府大臣来见她,还给了赏赐,其他的大臣到手的都是荷包。这位办事得力补窟窿的大臣,本以为和大家一样,谁知,却是一只小狗,这位大臣深知被羞辱了,但是,也不得不向小狗 “叩谢圣恩”。

至此,谁还敢“过问”皇帝的生活杂事?

可怜的光绪,没有了政治权利,连人身自由也被剥夺了,连他自己都感慨:自己活的连汉献帝都不如。

被“囚禁”的生活是单调的,每天的内容就是上朝与退朝,在屋子里待着,吃饭、读书与睡觉。他无聊的时候,就画乌龟,由于,恨袁世凯,乌龟的背上写的就是袁世凯的名字,再将纸粘贴在涵元殿的墙上,当成靶子,用竹签射击,很快,纸就成了筛子状。他又取下纸,撕成碎片,洒于空中,以此,度过了那些无聊的时光。

日子就这样毫无变化的过去了十多年,他一直没有停止对袁世凯的“诅咒”,如果不是袁世凯,自己怎么能落得如此的凄惨下场?在慈禧执政,不需要光绪出面的时候,他就只能在涵元殿读书。在此期间,光绪阅览了很多书籍,以此来打发漫长的时光。

1903年,德龄入宫,她的父亲裕庚是清政府驻法、美等的公使。德龄不仅是慈禧身边的女官,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负责每天教光绪学习一个小时的英文,有时候,她还会教光绪跳舞,两人会一起跳上一段西洋的舞蹈。德龄在宫中待了两年,与光绪相处的倒是不错,两人既是“师徒”,又是“朋友”,有她的相伴,光绪的生活也充满了一丝色彩。

可以说,德龄在与光绪相处的这段日子,为她以后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她把自己眼里看到的光绪用英文写进了《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御香飘渺记》之中。更因其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这些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也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和参考依据。

光绪三十四年的时候,光绪与慈禧同时生病,光绪就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两人... ...”但不料,这段日记却被李莲英知道了,他立刻就告诉了慈禧,说:“皇上想让老佛爷死在他前面... ...”慈禧听后,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前面,我们两个看谁先死... ...”

不久之后,光绪就病重了,光绪三十四年的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至此,光绪皇帝过完了自己悲催的一生,一代大清朝的皇帝,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真是可悲可叹。之后,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溥仪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痛哭流涕,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皇帝不是不是好当的。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五日的未正三刻,慈禧也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慈禧太后如此的折磨光绪呢?

原因无他,只因光绪在维新变法中,想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将慈禧太后囚禁瀛台。

维新变法的六君子在菜市口被开刀问斩,可是光绪皇帝因有外国人支持,故此不能杀,慈禧太后就决定用“软刀子”杀人,她孤立光绪,折磨光绪,而且还使出了最损的一招,那就是不给光绪修建陵墓——让光绪死无葬身之地。

隆裕做为光绪的皇后,在慈禧活着的时候,她真的没有敢提修陵这件事,1908年11月,慈禧因为痢疾,而病倒了,14日的时候,光绪皇帝驾崩,到了15日,慈禧已经出气多,进气少,眼看就不成了。

不管多么穷凶极恶的人,到了临死的时候,也会转性,这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由来。隆裕便凑到了慈禧的病床前,小心地说:“大行皇帝(光绪)招惹皇阿玛生气,是大逆不道,可是他毕竟是一国之尊,请阿玛开恩,传旨按我大清的礼制,为大行皇帝,修建陵墓!”

慈禧张开了眼睛,可是目光阴冷,吓得隆裕打了个寒颤,慈禧断断续续地说:“修建陵墓可以,但要劣于其他皇帝!……”

慈禧讲完这句话,就开始呼呼地喘气,这时候,几位内阁大臣,手捧着他们代拟的慈禧“遗诏”走了进来,李莲英为了完成既定的程序,他急忙凑到了慈禧的耳边,低声呼唤几声,道:“老佛爷,内阁大臣已将诏书拟好,恭请您最后裁决定夺!……”

这个遗诏非常重要,里面不仅有对慈禧一生的评价,还有对后继皇帝的嘱托,一旦这个遗诏搞不好,慈禧就会带着骂名而走。

慈禧睁开了眼睛,抬手示意内阁大臣将遗诏读一遍,一名内阁大臣就开始一句句地朗读这份遗诏:

予以薄德,祗承文宗显皇帝(咸丰)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龄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交扰,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满目疮痍。予与孝贞显皇后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及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统,前年,宣布预备立宪诏书,本年颁示预备立宪年限,万几待理,心力俱惮。幸予体心素强,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政务殷繁,无从静摄。眠食失宜,迁延日久,精力渐惫,犹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增剧,遂至弥留。回念五十年来,忧患迭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今举行新政,渐有端倪。嗣皇帝方在冲龄,正资启迪。摄政王及内外诸臣,尚其协力翊赞,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国事为重,尤宜勉节哀思,孜孜典学。他日光大前谟,有厚望焉。丧服二十七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慈禧听罢这份遗诏,她摇了摇头,说道:“再加上我几次垂帘,实非贪图权势,实乃形式所逼!……”

这几位内阁大臣听慈禧太后说完,全都面露难色,这份遗诏里面,为了美化慈禧太后,已经很有水分了,慈禧几次三番,垂帘听政,就是贪恋手中的权力,如果他们为慈禧赤裸裸地“美白”,估计这份遗诏发布后,肯定是一片骂声。

慈禧一见这几名内阁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动笔,她使劲一睁眼睛,眼睛里射出了一缕比刀尖还要锋利的寒光,她还没等说:不按照自己的口旨行事,就要狠狠地治他们的罪——那几个内阁大臣知道,慈禧太后一瞪眼睛,就要杀人,他们为了保命,只得在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统的后面,加上了“时事愈艰,民生愈困。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得不再行训政”这句话。

慈禧确实是油灯将枯,没有精力再争什么“是不是贪图权势了”,她摆了摆手,这道遗诏就算通过了。

慈禧心事一了,她倒在了病床上,喉咙里的痰声“呼噜呼噜”乱响,没过一会,她瘪的脸色发红,随着一口气没上来,就彻底咽气了!

其实,不管慈禧的遗诏,如何精心粉饰,她贪图权力,固守祖宗僵化的制度,不接受发展和改革,致使清朝一步步地走向深渊的“罪行”,她绝对是推卸不掉的。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