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历史悠久的民族 德昂族的发展历史

2022-05-19

德昂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常自豪地说:德昂人的历史像江河一样久远。他们和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各族成员一样,曾有过历史的辉煌,也经历过苦难的历程。全国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和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

解放前,德昂族在我国境内仅有几千人,现有人口15461人(1990年),是云南省特有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德昂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与镇康县,少数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 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蜿蜒伸展于德宏、临沧等地,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生长着杉、松、柚、楠、红木、麻栗、楸木等优质树林;漫山遍野长着嫩绿的青草和数不清的野生药材,如黄连、玉京、柯子、三奈、史君子等;在深山密林中,栖息着虎、豹、熊、鹿、麂子、野猪、蟒蛇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成群的猴子、美丽的孔雀活跃于丛林蔓草之中,古代还有象群生活其间。勤劳的德昂族同胞祖祖辈辈就居住在这里。

这里属印度洋季风影响下的季雨林区,具有夏无酷暑、冬无飞雪、无霜期长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特点。一般年平均温度坝区为22℃,山区为19℃左右,年降雨量约为1500毫米,80%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10月,尤以七八月为多,气候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由于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不论是低山、缓坡或平坝,土质肥沃,自然条件甚为优越,是个宜农、宜牧、宜住居的美丽之乡。

德昂族旧称“崩龙族”,1985年改为德昂族。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没有本民族传统文字,部分地区通用傣语、汉语、景颇语。

德昂族信仰佛教。

德昂族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也善于种茶,素有“古老茶农”的美称。茶叶是德昂族重要的经济来源。德昂族还擅长编织竹器,文化上多受傣族影响。

德昂族源于古代“濮人”,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传说在唐宋时期,他们已能自制和使用陶制器皿,至今在潞西县芒市河边等地还有古代德昂族的巨大村落遗址。

历史上的德昂族曾在滇西一带以武力称雄,特别是在12-15世纪时,德昂族的先民建立了金齿国,更是称雄一方,后来逐渐走向衰落,以致在很长时期只能靠租种别人的耕地维持生活,直至1949年以后,他们才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与南方许多民族一样,德昂族喜欢干栏式竹楼。德昂族居住的地方多产竹子,其中一种大龙竹直径达8-9寸,干粗梢长,史书上称之为“濮竹”。长期以来,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镇康地区是由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屋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边为各家庭的住室,间壁而居,各有火塘。这样的竹楼较大,有的占地400多平方米,现在,这种大竹楼已为各家各户的小竹楼所代替。

德昂族人好饮茶,饮食以大米为主,玉米、小麦、豆类次之。由于德昂族信仰佛教,而佛教教义是严禁杀生的,因此过去德昂族人较少吃肉。德昂族人尊敬老人,在临沧地区的镇康县至今还保存着一种为老人献饭的习俗,每当水节到来时,家家户户都把做好的上等饭菜,每一样一份,一起送到寨中年岁最高的老人家中,表达青年人尊老敬老的心愿。

德昂族的服饰以深色为主,男子多穿蓝、黑大襟上衣及宽而短的裤子,裹黑色或白色头巾,头巾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黑色、藏青色的对襟上衣和长裙,配上银项圈、耳筒、耳坠、红绒球等首饰,别具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德昂族姑娘腰间的腰圈,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腰圈多用藤条编成,染成红、黑、绿等颜色,有的还缠上银丝。传说古时,德昂族女子是满天飞舞的,男人为将女子拴住,便用藤篾做成圈套在女人腰上,久而成俗。德昂族小伙子习惯把腰圈送给姑娘作为爱情信物。

由于德昂族信仰佛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佛教有密切关系。一般男孩儿到10岁便要入寺为僧,学习佛经,除少数人升为佛爷外,大多数人几年后便可还俗。

德昂族人的传统节日也多与佛教有关,最隆重的节日当数泼水节,届时人们要用“水龙”为佛像洗尘,排成长队,祝福吉祥,互相泼水共贺新年。

(内容出自雅嘎热、韦鹏飞、祁崇海等编著的《中华各民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