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产生的九大著名汉奸:马占山溥仪上榜!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欺凌,国仇家恨屈辱深重。与此同时,从早期的“二毛子”、“二鬼子”到后来的“汉奸”、“卖国贼”,这些带有强烈民族义愤的词汇便越来越频繁使用。国人一旦身背“汉奸”、“卖国贼”的骂名,便是千夫所指,举国共讨之,永世不得翻身。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谋划实施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短短数月,东北三省便迅速沦陷。九一八事变后的副产品之一,便是伪满洲国的成立,由此也迅速产生了日本近代侵华以来首批著名大汉奸人物。他们当中,部分是东北军人,部分是清末遗老,各怀不同目的加入到汉奸队伍之列。
张海鹏:趁火打劫的奉军“老资格”
张海鹏(1875—1951),字仙涛,别号连溪,绰号“张大麻子”。辽宁盖平人。张海鹏本属奉系张作霖义兄、奉系元老级将领冯德麟,冯失势后,转投张作霖。张作霖死后,在张学良手下任洮辽镇守使,驻洮南,因向张学良谋求黑龙江省省长未遂,投降日本并宣布就任伪边境保安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张海鹏在日军委任黑龙江省长的唆使下,10月1日在洮南宣布独立,就任“边境保安司令”,并在关东军的支持下派兵向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开进,配合日军与马占山部在江桥激战。
不久,张海鹏拥戴溥仪出山,溥仪在日军的支持下成立满洲国。1933年2月,日军进攻热河,发动热河战役。满洲国政府也发表《讨热声明》,任命张海鹏为前敌总司令,张海鹏和于芷山的伪军,由通辽攻开鲁。热河沦陷后,日军任命张海鹏为满洲国热河省省长兼警备司令官,后又兼任第五军管区司令官。
1936年,张海鹏从伪满洲国获得将军军衔,历任侍从武官长、总理大臣等职。1941年告老退职。1951年,张海鹏在镇反运动中被逮捕镇压。
臧式毅:认定汉奸不回头的不肖子
臧式毅(1885-1956),字奉久,原籍山东诸城,生于辽宁沈阳。早年追随孙烈臣。后受张作霖及张学良赏识,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辽宁省政府主席等职。九一八事变后成为伪满洲国四巨头之一。
九一八事变时,臧式毅被日本关东军扣押,软禁3个月后,他不遵母命,投降日本,任伪奉天省长,其母投缳自杀。臧式毅积极参与策划成立伪满州国。伪满州国建立后,他担任伪满民政部总长兼奉天省长,康德元年(1934年)伪民政大臣,1935年5月任伪参议府议长、兴亚国民运动大会总司令。1941年10月28日,他以伪满州国全权代表身份飞往南京,与南京汪伪政权签订所谓《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在伪满的“新京”,日本人派特务暗中监视他,臧式毅感觉苦闷,以鸦片烟自醉。
1945年,伪满政府垮台后,臧等人举行“重臣会议”,梦想成立“维持会”,以地方政权实体的资格与苏军谈判。8月30日,苏军逮捕了臧式毅,关押在苏联远东监狱,后引渡回国。1956年11月13日,病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终年71岁。
熙洽:一心光复大清的龙子龙孙
熙洽(1883年-1950年),辽宁省沈阳人,姓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穆尔哈齐的后裔。辛亥革命时,熙洽曾经参与宗社党的复辟活动,致力于恢复清朝统治;早年就读于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与士官学校。
熙洽自幼在皇家子弟学校作官学生。出于大清天皇贵胄的家庭背景,又从小受到忠君报国的思想教育,青年时代的熙洽遂以“报效大清”为己任,立志弃文学武,赴日本就读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1919年初,张作霖在沈阳开办东北讲武堂,特请回熙洽,聘为第一任教务长。熙洽由此成为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学堂的老师,备受张氏父子信任。
熙洽由此官运不错,历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处长、蒙藏经略使署军务处长、东北军第十旅旅长、吉林军务训练总监、吉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成为吉林军政首脑张作相手下的第一人。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熙洽代理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的一切吉林官民政务。
九一八事变后,熙洽不顾各界爱国人士的反对,派出代表到长春迎接日军。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合谋监视下,熙洽声明与南京政府和张学良政权脱离关系,宣告吉林省独立,成立军政合一的吉林省长官公署,自任长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熙洽被引渡回中国。1950年,病死于哈尔滨狱中,终年66岁。
张景惠:才疏学浅的“不倒翁”
张景惠,字叙五,辽宁台安人。在青年时代,张景惠结识下了尚是草莽英雄的张作霖,二人一见如故。张景惠拥护张作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情愿当副手,从此张景惠对张作霖言听计从。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却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军政部总长、满洲国务总理大臣等职。日本投降后,张景惠被苏军逮捕,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所。1957年死于战犯管理所,终年86岁。
伪满洲国的首位“总理”是郑孝胥,但郑孝胥只干了不到两年,便因言获罪,被日本人免了职。时任“参议府议长”的张景惠,便接任“总理大臣”。张景惠在“总理”任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可称为伪满洲国政坛的不倒翁。
张景惠何才何能,能在风雨飘摇的满洲国政坛上屹立不倒?本庄繁和土肥原在致日本天皇的电报中一语道破此中奥秘:“(张景惠)在满洲有一定声望,但毫无学问,又无大志远谋,手下尽阿谀之辈,全无人材之所言。臣等为我帝国一贯政策速达目的计,必使此等人物为图利用可也。 ”
谢介石:台湾来的外交汉奸
谢介石(1878—1954),台湾新竹人。伪满洲国的第一任外交部总长,也是台湾人于伪满洲国期间获得最高官衔的一位。1927年,谢介石出任溥仪的外务部右丞与天津行在御前顾问,之后前往中国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长熙洽的吉林省陆军部尚书;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任谢介石为首任外交部总长。谢介石曾经将熙洽、马占山说服归入伪满洲国而立下功。1935年出任伪满洲国驻日全权大使。
由于谢介石在伪满洲国发展的成功,不少台湾人也都前往满洲寻求发展,并且工作于伪满洲国的公务部门。相关研究表明,追随谢介石“过满洲”的台湾人前后超过万余人。
1937年谢介石退隐,之后经出任伪满洲国国营事业的董事长;日本投降后,伪满洲国瓦解,谢介石也被逮捕关在北京,但在1949年后因曾经在伪满时期帮助过抗联作过贡献,所以被释放,并居住在沈阳,一直到1954年去世。
马占山:迷途知返的抗日英雄
马占山(1885—1950),祖籍河北省丰润县,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九一八事变前,担任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指挥了著名的江桥抗战。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后,为了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诱降。马占山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惑,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
马占山降日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对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紧,并要编遣他的军队。马占山在此境况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4月1日,马占山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他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作战。国共三年内战期间,马占山长期避居北平。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6岁。
溥仪:前清废帝也来凑热闹
爱新觉罗·溥仪,曾是清朝皇帝和伪满洲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辛亥革命以后,他被袁世凯逼迫而宣布退位。抗战时充当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皇帝”,被定为战犯,后被国家主席毛泽东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后担任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67年在北京去世。作为清朝皇帝在位时的他的年号为“宣统”,故通称宣统皇帝。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
1945年8月17日,在沈阳机场准备逃往日本的溥仪被苏军俘获,随后被关押至西伯利亚,在走完了5年的异域囚徒生活后,在1950年,苏联将溥仪等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引渡给中国政府,溥仪等一大批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
在进行了10年的劳动改造后,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遵照国家主席令,决定特赦溥仪,溥仪得到特赦后,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让其并从事修改民国档案等史料工作,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因尿毒症去世。
郑孝胥:身背骂名的清室遗老
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候人。晚清举人,曾历任清末要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1935年下台。
郑孝胥1923年由陈宝琛引荐入故宫,任“懋勤殿行走”,为清室复辟出谋献策,被授为总理内务府大臣。1924年溥仪取消帝号,迁出故宫,郑孝胥与日本人密谋,帮助其辗转入日本使馆,再入天津日租界。从此郑孝胥追随溥仪。“九一八”事变后,郑正式向日本求援,以期复辟。不久,随溥仪赴东北,投入日军怀抱,卖国求荣,当了汉奸,为人所不齿。他过去的好友,如陈衍、昌广生等,都和他绝交。
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郑孝胥出任伪国务总理。后日方见郑孝胥难以驾驭,以其年高“倦勤思退”为名,不要他了。最终郑孝胥于1938年暴病死于长春。
郑孝胥以清室遗老自居,以愚忠自取于溥仪。虽然其汉奸举动为时人所不齿,然其书法独成一家,尚颇有可取。其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据说,如今的“交通银行”四字仍是沿用郑孝胥的字。
罗振玉:国学大师与汉奸骂名集于一身
与郑孝胥一样,罗振玉也是一位清室遗老。两人可谓追随溥仪左右的“哼哈二将”,为溥仪的“复辟”大业常年东奔西走。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清末读书人出身,但科举不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年归国,住天津,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职。1940年6月19日,罗振玉病逝,终年74岁。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给在天津的溥仪带来了希望,他越发倾向于借助日本军队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复辟大业了。于是他开始积极地派人与日本关东军取得联系,而此时的罗振玉凭借着自己和日本军方的关系,又开始活跃了起来。
1932年初,在郑孝胥父子和关东军的共同策划下,溥仪很不情愿地坐上了“满洲国”执政的位置,而郑孝胥则心满意足地当上了“国务院总理”,一干就是三年。在“建国”初的职务任命中,罗振玉只是参议府的一个参议,与他的“理想”可谓相去甚远。就在“封官”后的第二天,罗振玉就到溥仪面前想要辞掉这个不称心的官职,溥仪对他作了礼节性的挽留,他却说:“皇上屈就执政,按说君辱就该臣死,臣万不能就参议之职。”可谓冠冕堂皇。后来溥仪为了安抚这个“老臣”,便让他做了一任“监察院”院长,另外兼了个“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的闲职。但他终究是心有不甘,更何况是供职于他的老对头的手下,于是1937年任期满后,他就跑回了大连,在那里他度过了最后的一段岁月。
从学术上来讲,罗振玉和王国维一样,堪称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他和王国维曾共同创立“罗王之学”,他们以安阳之商朝甲骨、敦煌之汉魏简牍、千佛洞之唐宋典籍文书等出土新资料为研究对象,把中国历史向上推进一千余年,取得了让世人惊奇的卓越成就。他在学术上可谓识断过人,颇有开创之功;但是辛亥革命后的他一直以大清遗老自居,追逐名利,涉足党政,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其一段出仕伪满的不光彩的历史更让其背上了汉奸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