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伐事件为什么总是输多赢少?概因这几点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作为统治者,为了扩充其统治的领土会进行北伐战役,然而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北伐战役,都是输多赢少,那么这是为何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我们来看看那些著名的北伐事件。
第一个朝代要说的就是东晋,在这个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其中有很多原来生活在北方,然后流亡到江南的人。为了能够重新恢复自己的家园,主张进行北伐,当时朝廷之中推选祖逖为大将军,让他率领军队,但是由于当时的当权者司马睿其实并没有北伐的想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军队没有国家支的尴尬状况。就当时来说,司马睿仅仅给祖逖的军队3000匹布还有千人的口粮,连兵器都没有供给,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募集。
后来,祖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渡过长江,到了淮阴安营扎寨,也在这里修造了可以铸造兵器的地方,并且还在当地招收了2000人加入自己的军队,在做好这些之后,他又继续前进。经过长达四年的征战,他所率领的军队收复了在黄河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到了公元321年,当时的祖逖正在囤积粮食,训练军队,准备向河北发起进攻时,因为当时东晋的朝廷中,各种各样的内斗非常激烈,司马睿派兵阻拦了他的后路,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满怀热血的祖逖愤怒不止,病死在军营中,轰轰烈烈的北伐也就此搁浅了。不得不说,这次的失败跟朝廷中当权者的不作为,还有内斗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东晋时期,在当时的祖逖失败之后,另外一位朝廷的臣子桓温,为了能够在朝廷之中把自己的地位巩固建立威信,也提出了北伐的建议。
在公元347年, 桓温率领军队入蜀,并且打败了汉国,从此有了非常大的名声。在以后的发展之中,他也曾三次北伐,每一次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在收复了洛阳后,他建议将国家的都城迁回到洛阳,可是无论是从皇帝还是到底下的官员们,全部都安于现状,自愿在江南度过一生,不愿意回到北方。
在第三次北伐的过程中,桓温率领着军队打败了燕君,可是没想到在前进的过程中,敌方得到了增援,将他这边粮草运输的通道截断了,在退兵的过程之中又遭到了敌人的追击,最终失败收场。和祖逖的北伐相比,不难看出,纵然个人有再大的成就,但是如果身处的大环境就是堕落迂腐,那么也很难能够达到想要的胜利。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著名失败的北伐事件,如:
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北伐
刘宋先后于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两度大举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军趁春夏雨季北进,并迅速攻占沿黄河一线的重镇,然后沿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战领河南后还设立了河南四镇:洛阳、虎牢、滑台、碻磝;但是等到秋高马肥的时节,北魏铁骑南下,沿河的防御便很快崩溃,所以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因宋文帝的年号为元嘉,故这场大规模北伐被称为元嘉北伐,又因为此战中,拓跋焘兵临长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叫瓜步之战。后世大词人辛弃疾曾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内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之句,说的正是这段千古教训。
南朝梁武帝时期陈庆之北伐
南朝梁武帝萧衍欲以魏图魏,于梁武帝大通元年(529年)派将军陈庆之率7000白袍骑兵拥北魏北海王元颢北上。陈庆之率军连克荥城(今商丘东)、梁国(商丘)。大梁(开封)、荥阳、虎牢,遂入洛阳。魏主元子攸北逃,元颢在洛阳登位。时北魏主政者为尔朱荣,尔朱荣坐镇晋阳,遥制洛阳朝廷。尔朱荣闻洛阳有变,当即火速南下,边行边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结,然后拥魏主进兵洛阳。
陈庆之扼守河阳河桥,以拒尔朱荥之军。尔朱荣缚材为筏,渡过了黄河。元颢及陈庆之军溃败,元颢被杀,陈庆之逃回南朝。魏主重回洛阳。陈庆之入洛之战为刘宋以后南方对北方较深入的一次用兵,与刘宋时期的北伐一样,其进兵也速,其溃败也速。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北伐这么难呢?小编认为,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原因。
一,北方有地利。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北伐是仰攻,南征是从高往低打。
二,北方有天时。
a,中华文明长期兴盛于北方,文明中心一直是从南向北移。北方人口在北宋以前一直多过南方。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口是很重要的战争资源。
蒙古骑兵
b,北方为四战之地,战争频繁。长期的战争,培养了北方人武勇的性格,北方人更善于战争。
北方地势相对于南方更为平坦,更有利于军队的集结。
c,北方产马和出产骑兵,没有优质骑兵是冷兵器时代,北伐难胜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可以类比德国装甲兵团。骑兵军团来去如风,拥有战略优势。就像南北宋富甲天下,南北宋步兵同辽,金,西夏,蒙古兵的战争中胜率极高,但是步兵打不了歼灭战,
打赢了,追不上骑兵。战败了就完全被骑兵追杀殆尽。
南宋能以一己之力抵抗强大的蒙古骑兵四十年,可见南宋军力不弱,只是面对骑兵打不了进攻战。
三,在农耕时代,南方更适于人类生存。
生活在南方更舒服,南方人不太愿意去北伐生存。缺乏北伐的动力。
总之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北征服南,西征服东的历史规律。
燧发火枪到来,宣示了新的战争时代到来。
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 上一篇:赤壁之战真相:曹操自己说八十万 那是虚数
- 下一篇:烧绵山【第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