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风趣婚俗:新郎竟难辨新娘
仡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这门亲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接亲的当天,许多地方都有设"歌卡"的习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要唱答盘问方能通过"歌卡"进入新娘家。同样,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歌才能进新郎的家门。有时从早一直唱到晚,围观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最后若答不上来,那就自问自答,或由家长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栏门歌"结束。在长时间的对歌中,主人要供应好吃好喝给客人,以保证对歌时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新娘进屋后,许多地方要"闹歌堂",即在洞房内外摆擂台赛歌,男女唱答。高潮时,喝彩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成了青年人显露才华的极好场所。
风趣的婚礼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的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在天黑前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拦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哄笑。姑娘出嫁时先将花轿抬进堂屋,由新娘的兄长或叔叔将新娘“拉出”里屋,给祖宗父母磕头,尔后“强抱”入轿中,表示对娘家的恋恋不舍。娘家人把轿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给男方轿夫。轿前有两人持大刀开路,花轿周围有彩旗和蓝伞簇拥,途中鸣号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到新郎家拜堂后,新娘要重新梳妆打扮,然后到寨中宽敞处让大家欣赏、逗笑,以便和乡亲们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礼更有趣。新郎骑马去迎亲,有4个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着竹扫帚,另2人抬着酒肉礼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几个壮汉拦路“抢劫”,把“抢”来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这点礼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门,有一群人手执木片围“打”新郎,男方执竹扫帚要全力保护突围。新郎跑进女方家门,马上有“敬亲酒”招待,而且新郎与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毕,新郎将新娘“抱”上马背,新郎执缰引路而归。
隆重的婚礼宴席分二台或三台,即要连续吃二三道不同的席。第一台是茶席,只吃茶、油炸食品及干鲜果品。第二台是酒席,要喝白酒,吃各种凉拌拼盘。第三台是正席,除必有的两碗扣肉外,还得有各种烹炒的民族风味。
婚宴中,仡佬族还用咂酒招待客人。咂酒是将酒酿好后密封于外抹柴灰拌黄泥的坛中插上两根竹竿,一弯一直,竹节没有完全打通。饮用时打通竹节,直管进气,弯管咂吸而饮,饮酒时有专门唱“打闹歌”的歌手助兴,使客人感到一片温馨。
仡佬族的民间高台舞狮,是很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具有杂技艺术的特色。高台是以8至12张大方桌一层层叠垒而成的,最上面的桌子四条腿朝天,总高度10多米,一个舞狮班子,少则四五人,多则15人。一般同时登台表演的是4人。两个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另外2人分别装扮成孙猴和笑脸和尚。有时还有同时出场的小狮子。“孙猴”和“笑脸和尚”挥舞手帕逗引大狮子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上攀的动作十分惊险,有正上、倒上、翻上,“小猴”与“和尚”、“小狮”与“小狮”一正一倒向上;大狮子有直上、穿上、穿绕桌子螺旋上,到最高处还要四脚踩桌腿表演,不带任何保险绳索。所表演的技巧,都有生动形象的名目,如“燕子翻身”、“蛤蟆抱崽”、“鳌鱼吃水”、“雏鹰展翅”、“鲤鱼晒肚”、“蜘蛛吊线”、“仙猴摘桃”、“滚龙抱柱”、“冲天倒立”、“靠背翻”、“踩高桩”、“叠罗汉”、“旋风车”等,一个舞狮班有时可连续表演四五个小时。有些动作使人屏息敛气,怦然心动,有些动作又滑稽可笑使观众忍俊不禁。
蔑鸡蛋与打花龙
仡佬族民间较普遍的体育游戏有打篾鸡蛋、打花龙、打鸡毛球、赛马、跳筋舞、磨猫等。打篾鸡蛋,是用楠竹或金竹细篾编织成一个鸭蛋大的球,球内塞满稻草或碎布旧棉做成,在平坦地上划出分界线,参赛两队各自进入自己的半场。比赛开始,甲方用手把“蛋”拍击到乙方场地,乙方再打过来,或用脚踢过来。蛋被打出界外,或没有接住,或触到了手足之外的身体部位,对方便可得分,以得分多少计胜负。
“花龙”是在蔑编的球中装了些铜钱和碎磁片,拍打或投掷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比赛时不分队,先由一人抛掷“花龙”,参赛者去抢接,接到手后再抛,并喊叫自己要抛“花龙”了,谁接抛的次数多,谁就是优胜者。因为争抢激烈,又没有固定的场地范围和比赛时间,所以很热闹,也很容易看出谁最机敏,最有耐力。
崖穴葬和石棺葬
仡佬族在古代实行崖穴葬与石棺葬,近代虽然有木棺石椁土葬的,但崖穴葬和石棺葬仍有遗存,且土葬必以石垒为标志,坟头要栽黄杨树,坟前要栽梭罗树、桂花树等象征好风水的树木。崖穴葬有自然穴洞和人工凿穴两种。人工穴分崖上凿穴、石板镶穴、石灰竹竿拱穴、土砖拱穴数种。石板镶穴又有“文书桶”、“筲箕形”、“明堂”、“响堂”、“暗椁”等形制。石板镶穴可父子婆媳共茔。石棺用石板砌成,一般葬于土墟、山顶、溪岸,也有葬于乱石丛林的。现存崖穴葬较著名的是道真县三会乡青球崖墓穴群。在陡峭的崖壁上开凿出排列有序的墓穴,每穴高约1.2米,宽约1.7至2.6米,进深约2米左右。穴中以石镶嵌墓廓,排列整齐,数字多为单数,有的有7函、9函,甚至十多函。道真县王寅亮的墓。以青石建制,墓前壁雕刻为牌坊,总体若宝塔,分3层,通高5.5米,宽6米。底层置3个墓门,上雕历史人物、花草鸟虫,顶檐额浮雕凤凰。二层4柱3门,刻民俗故事。三层中间两柱透雕蟠龙,两侧雕凤凰展翅。雕工精致,设计巧妙,施于壁立峭崖,疑为鬼斧神工,然所雕龙凤草花及人物又栩栩如生,源于自然与生活,可谓技艺高超。
仫佬人结婚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本民族,与周围的汉壮等族均可通婚。仡佬族子女达到婚龄,父母即替他们物色配偶,遣媒议婚。通常由男方遣媒到女方,女方父母同意后,婚姻缔结的序幕就拉开了,在迎娶前后,仡佬族还有很多饶有情趣的婚姻风俗,这些体现了仡佬族丰富的精神文化。
婚娶三部曲说媒男家相中某一女子,便请媒人前往女家询问。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结这门亲事,便把她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带给男家。男方父母收到后,先将八字押在香炉底下,三、六、九日早,在此期间如果不发生鸡乱叫,打烂器具等意外迹象,便可进行“合八字”,请算命先生算命。如果男女双方的八字不相克(如水克火,火克金等)而相合,便可以订婚,否则,男方家退还八字,这门亲事便告吹了。订婚双方八字相合,男方留下八字,送两斤猪肉到女家,作为“暖婚”。随后媒人与双方商定,男方带上猪肉八斤、阉鸡一对、两壶酒、财礼钱若干前往女方家订婚。有的地方男家留下女方八字后,请媒人送三斤猪肉到女家报信,称为“回六合”,算是完成订婚手续了。订婚后,由算命先生选择黄道吉日作为婚日,然后另择吉日上街为女方购衣料缝制新衣。
结婚婚前男家委托媒人到女家商议财礼银。婚前一个月,男方必须“解礼”,即遣媒人携带猪肉四斤和半数财礼银以及所择的各项吉日(新娘嫁妆布料的开染日、开剪日、迎亲日等)通知女家。有的地方于婚前20天,将全部财礼银送去女家,称为“过礼”。
接亲那天,男方接亲到达女方家后,女家在这天设酒宴款待接亲客,并请房族、姻亲、送亲客作陪。酒宴后,女家挑选男女二位青年歌手,陪伴接亲客的男女二位歌手开设两处“歌堂”,聚集村中的青年男女作陪,男客女陪,女客男陪,一唱一合,直至天明。歌词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的是互相奉承歌、古条歌(即故事歌)、相互诘难的盘歌。也有的地方女家不设歌堂。第二天新娘送到男方家,婚礼举行。男方家举行盛宴招待女方送嫁者及亲友。
婚姻习俗新娘撑伞有的地方在“交亲”仪式结束之后,新娘由其哥、叔或姐、姑将她从楼上背下来,先到香火龛前拜辞祖先后出门。这时,送亲客中一位提红袋的妇女,先张开伞守候于门外,新娘一出门便交给新娘自己撑伞。新娘到新郎家之前不能露头顶。
三双过门鞋仡佬族的婚礼上,新娘在过门这一天有的地方一定要穿三双新鞋。穿鞋的场合十分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