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骄的纪念碑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约15公里处。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一个部落贵族的家庭,他凭借机智勇猛,逐渐统一了蒙古。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大汗,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一位威震欧亚、叱咤风云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他戎马一生,征战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地跨欧亚大陆、迄今为止世界上疆域最为广阔的蒙古大帝国。1227年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的征途中病逝。因为成吉思汗死后是秘密安葬的,所以他的灵枢究竟埋在何处,无人知道,至今仍是一桩历史悬案,虔诚的子孙只好把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宫帐安放在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并建起八座白色的毡帐,人称“八白室”。这八座白色的毡帐便成为成吉思汗象征性的陵寝,几百年中,接受着成吉思汗后代的祭祀。
元朝灭亡后,“八白室”随负责守护的鄂尔多斯部迁移。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朝授予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额林沁以郡王的爵位,任伊克昭盟盟长,他为了会盟的方便,把“八白室”迁移到他所辖的境内,即现在的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是“帝王陵墓”的意思。抗日战争时期,成吉思汗的灵枢曾迁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安放,后又迁到青海省滨中县的塔尔寺。1954年春,内蒙古自治区组织迎接成吉思汗陵寝代表团,把成吉思汗的灵枢迎回原地安葬,1956年正式建成成吉思汗陵。
现在的成吉思汗陵坐北朝南,陵的主体建筑由三座互相连接的陵宫组成。正殿高26米,在白色的墙体上,拱立着蒙古包式的穹庐顶,顶端以黄白色琉璃瓦砌出吉祥的图案。拾阶而上,陵宫的中央屹立着一尊5米多高的成吉思汗坐像。正殿后面的寝室中,并列着三个用黄缎子覆盖的蒙古包。中间安放着成吉思汗与夫人、二夫人、三夫人的灵枢,东西两边是成吉思汗的两位胞弟的灵枢。东西殿高23米,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夫人的灵枢;西殿则供奉着象征其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当时用过的武器和其它物品。在正殿的东西两廊绘有大型的壁画,内容主要表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战历程和忽必烈统一中国的过程。殿外有两个巨大的木制车轮,这两个车轮多年来一直受到祭扫者的无上尊崇,因为相传这是几百年前运载成吉思汗灵枢时用过的车轮。
成吉思汗的真实葬地至今仍是历史之谜,人们早已将这由“八白室”演变而成的成吉思汗陵当成他真实的陵寝,在这里纪念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