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那些杀倭寇如草芥的牛人:真正的高手!
明晃晃的日本刀握在凶悍的倭寇手中,腐朽的卫所官军为之气夺,望风披靡。但不要以为中国人全是废柴——真正的高手都在草莽之中,下面来说几段畅快淋漓的故事,看看那些杀倭寇如草芥的牛人。
1. 刀是好刀,人是凶人
暴雨倾泻中,一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咆哮而来。尼奥站在路中央纹丝不动,脸上依旧冷冰冰的,就在汽车即将撞上他的瞬间,他挥起手中的日本刀,雨点横飞中,汽车被一刀劈成两半……
这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黑客帝国》里的一幕。电影里的日本刀,斩汽车、斩僵尸、斩铁血战士,无坚不摧,俨然成为好莱坞大片第一利器。
日本刀斩汽车是吹牛皮,斩断质量低劣的刀枪却毫不含糊。
元军两次征日战役中,幸存回来的士兵都对锋利的日本刀印象深刻,称自己的刀枪很容易被砍断。
明朝的官军同样对倭寇手中明晃晃的日本刀心存忌惮,戚继光记载道:“长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倭变事略》中记载:“一贼出哨亭外,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兵皆徒手而奔一处。”
明代大臣唐顺之作过一首《日本刀歌》: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绿绠,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行。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炯炯!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闻到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日陶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
日本小小岛国,如何制造出这么锋利的宝刀?这个疑问,连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也回答不出:“(倭刀)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明末的博物学家屈大均则有离奇的考证:“闻其国无论酋王鬼子,始生,即以镔铁百淬之溪中,岁凡十数炼,比及丁年,仅成三刀。其修短以人为度,长者五六尺,为上库刀;中者腰刀;短小者解腕刀。初冶时,杀牛马以享刀师,刀师卜日乃冶,以毒药入之,刀成埋诸地中,月以人马血浇祭,于是刀往往有神。其气色阴晴不定。每值风雨,跃跃欲出,有声,匣中铿然。”很明显,这个解释一半是道听途说,一半是中国传统铸剑方法的发挥。
从理论上说,刀具要想锋利,就得硬,越硬越锋利,但过硬就容易折断,所以古代的刀剑制造者,往往穷尽一生研制,怎样使刀刃又锋利又不至于折断。日本刀在学术上叫做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是用低温高炭钢,反复锻打淬火冶炼研磨而成,简而言之,经过刀匠一系列繁琐细致的加炭锤打、淬火、研磨,可以确保刀刃的硬度和韧性。当然,使用起来也需要很细致的保养工作。
除了工艺上的千锤百炼,日本刀独特的弧月形设计,也是它超强切割能力的奥秘所在。首先,日本刀本身的弧度符合工程设计原理和物理学原理,双手握刀更能在各种不同的角度下,随心所欲地展现出最大的切砍范围;其次,日本刀的刀刃有锐利的斜面,结合厚厚的刀身,就像一个楔形,最适合切割。对于血肉之躯来说,这样挥舞如飞的利器绝对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武士刀传奇》里演示了用各种世界名刀砍假人的效果,唯独日本刀将假人斜劈成两半,比起同为世界名刀的大马士革刀,切割的效果更胜一筹。
除了刀本身,双手握刀的刀法,是日本刀另一个可怕之处。
我们常说的日本刀,日本人自己称为剑。在日本剑道中,剑法一共有九招:唐竹、袈裟斩、逆袈裟、左雉、右雉、左切上、右切上、逆风、刺突。这些看似花里胡哨的招法,其实不外乎这几下:当头直劈、斜劈、横扫、下撩、前刺等几个基本动作,但配合起锋利的日本刀,单兵作战起来,威力就大了。
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将何良臣就不胜感慨:“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晚明武术家屈大均在他的《广东新语·语器》中的一段描述最为精到:“其人率横行疾斗,飘忽如风;常以单刀陷阵,五兵莫御。其用刀也,长以度形,短以趋越,蹲以为步,退以为伐。臂在承腕,挑以藏撇。豕突蟹奔,万人辟易,真岛中之绝技也。”
中国古代没有双手握刀法,明代官军的刀都是短刀,就算长枪也是木头把,很容易被一砍两段。冷兵器的近身格斗很是凶险,当然不会像电影、小说里那样翻来滚去大战几百回合,日本刀的长度、锋利度和双手握刀的手法,都足以瞬间定生死。
不过,日本刀再锋利,刀法再神奇,都是表面。明代的官军不是输给日本刀,而是输给倭寇“每战,辄赤体单列,提刀突前”的剽悍勇武。对此,明朝人又何尝不知:“倭性好杀,无一家一人不蓄刀者,童而习之,壮而精之。而我堂堂天朝,一统之盛,礼陶乐化,偃武已久,民不知兵欤,遇小丑遂若强敌。”
要战胜强悍之敌,只有一种办法:比他更强悍!
2. 张公一斧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一股上千人的倭寇自闽东杀向闽北,一路洗劫了寿宁、政和两县,于十二月初逼临松溪县。
见倭寇势大,县令王宾首先写信求和,称愿意纳粮米银两,请求退兵——这是地方官的无奈,没有官军保护,只有几十个衙役的小小县令有什么办法保境安民?很快倭寇的回信来了:限令在一周内,献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如有延误破城屠民!
这下王县令傻眼了:松溪县是个全县人口不超过3万的弹丸小城,哪里有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可献?也许,倭寇是故意提这样苛刻的条件,本身就没打算放过松溪县。
倭寇把全城逼到了绝路,更激发了民众的愤慨,家家出丁,户户献粮,一支自发组织的守城敢死队形成了。从王县令开始,全城的男女老幼横下一条心:和倭寇拼了!
松溪城虽小,但城墙修筑得很坚固,在敢死队的严防死守下,一路势如破竹的倭寇碰到了硬钉子,一连攻了三天没有丝毫进展,只好撤到乡间掠夺粮食民财。转眼新年来到,正月初一,倭寇卷土重来,他们对这个顽固的小城恨之入骨,更希望打破城池好好过一个肥年。这次,有备而来的倭寇搭起了几部云梯,嗷嗷叫着爬梯攻城。
一个骁勇的倭寇头目率先爬到了城垛处,手舞双刀驱散了守兵——城头的守兵一片惊慌,眼看防线即将崩溃,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名叫张德的汉子手举大斧冲过来,一斧将这个倭寇头目砍落城下!守兵士气大振,接连杀掉了几个爬上来的倭寇,并搬起大石头,把云梯砸得粉碎。
艰苦的松溪保卫战,一直打到正月十五日,倭寇死伤惨重,却无法入城池一步,最后不得不向这座顽强的小城屈服,逃遁而去。松溪县城固守四十余天,牺牲军民一百余人,包括立了大功的张德,但是挽救了全城百姓。
这场发生在福建北端小城的攻守战,放在明代抗倭战争的历史中很微小,微小到除了当地县志,其他史料上都不曾记载。对历史很小,对当事双方很大,战斗进行地如此漫长,相信双方都异常艰苦。倭寇苦,他们没想到遭遇这么顽强的抵抗,他们得咬着牙冒着守兵的弓箭和大石头仰攻;守兵苦,他们本是老百姓,而现在却要冒生命危险作战,但他们退无可退,他们就是这座城市最后的防线。
张德何许人?据《松溪县志》记载,他是个力气很大的挑夫,家有妻子儿女,自告奋勇参加守城。凭此一战,张德青史留名。松溪人、明朝名臣魏溶感慨道:“张公一斧,合城数万口得以保其首领,厥功懋矣!”
留下姓名的挑夫张德是英雄,没有留下姓名的一百余人同样是英雄。比起邻县的不抵抗而遭涂炭,他们的英勇不屈保住了城池,保住了妻儿老小——他们用英雄般的死,告诉世人,生命应该这样有尊严的活。
松溪县城外有座著名的古迹:湛卢山,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铸剑之地,山名因其铸造的名剑湛卢而命名。可惜正如后人所吟:“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时光匆匆,中国的宝刀宝剑技术泯灭已久,干将、莫邪、巨阙、湛卢这些中国的传奇宝剑,只能留存在悠悠传说之中。
在名剑的故里,将手持双刀的倭寇砍落城下的,不是宝剑而是斧子——只要中国人的武勇精神不失,日本刀再锋利,又何惧之有?
3. 僧兵的大铁棍
除了斧子,日本刀还有一个克星:大铁棍。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侵入苏州、杭州一带,官军前来抵挡,却“遇之辄败”,用《嘉靖东南平倭通录》里的话形容:“江南人素柔软,倭挥只刀,银光耀日,望风奔溃,倒戈就戮。”
但是江南人不是都那么“柔软”,硬邦邦的僧兵来了。
嘉靖年间的僧兵是在卫所军不堪一战,朝廷征调客兵、乡兵的大背景下开上战场的。僧兵中有云游四方的行脚僧,有来自苏杭本地寺院的僧众,有来自中原名山名刹的武僧,如少林寺、伏牛山、五台山,他们受当地军事长官檄调,自为部伍。
这其中,少林僧兵是主角。今天的少林寺里,还留有一块万历时期的碑文:“嘉靖时……倭寇等倡乱,本寺武僧屡经调遣,奋勇杀贼,多著死功。”郑若曾在《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里记录了少林僧兵的几次战役:第一战,倭寇犯杭州,“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大破倭寇。这支40人的僧兵队伍首领是天真、天池二人,其中天池是少林僧。第二战,翁家港之战,击溃倭寇,斩首六十余级。僧兵队伍是少林僧天员率领的84名苏州僧兵,和少林僧月空率领的18名杭州僧兵。
说僧兵硬,不是夸张。首先,他们的武器硬。
明代松江府(今上海市)人张鼐在《吴淞甲乙倭变志》记载,少林僧兵“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棍为少林功夫之魁,少林和尚的棍术天下闻名。而且铁棍是长武器、重兵器,尤其是锋利日本刀的克星。《云间杂志》载:“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坐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于是诸贼气沮。”《吴淞甲乙倭变志》载:“贼队有巨人穿红衣舞刀而来,领兵僧月空和尚遍视诸僧,皆失色。独一僧名智囊,神色不动,即遣拒之。兵始交,智囊僧提铁棍一筑跃过红衣倭左,随一棍落,其一刀贼复滚转。又跃过红衣倭右,又落其一刀,倭应手毙矣。”
其次,他们的脾气硬。
翁家港之战前,为了争夺指挥权,苏州和尚和杭州和尚首先来了场“比武夺帅”的内斗。
天员和月空都是少林僧,不过天员是正宗少林寺出家的和尚,月空只是少林旁支。所以天员当时嗔怒道:“吾乃真少林,尔有何所长,而欲出吾之上乎?”
口说无凭,打一架即见分晓。
杭州和尚推举了八个武功最强的僧人,天员却一个人应战。天员当时站在露台上,八僧从台阶登上,拳脚相加,却被天员一一化解,一个都上不去。八僧不服,拿出刀剑从殿后绕出,围攻天员。“天员急取殿门长闩横击之。众力不得近,反为天员所击。”见到“真少林”天员果然厉害,月空只好“求免,十八僧伏地称服”。
再看一个《倭变事略》里记载的一个无名和尚。《倭变事略》的作者采九德是浙江海宁人,耳闻目睹了许多倭寇事迹记录成书,虽然不是官史,却可信度很高。
嘉靖三十二年,一股倭寇在浙江登陆后,杀败多支明军一路掳掠,他们的首领是个称“二大王”的年轻人,《倭变事略》里记载他“每战辄挥扇用幻术惑众,独衣红袍,骑而行。”一般的倭寇都是衣着简陋的步卒,独有他穿红袍骑马,很是扎眼。至于采九德称“挥扇”为“幻术惑众”,是古代文人的一贯作风:对少数民族、外寇等不熟悉的敌人作战方式,一概称为“幻术”、“妖术”。
这股倭寇一路杀到海宁县时,明军指挥陈善道率军抵御,不幸战死。陈善道是浙江都指挥佥事、督运(相当于地方军事大员)万表的女婿,出师前丝毫没把倭寇放在眼里,家人准备了酒饭,他却豪言道:“吾灭此而后朝食。”很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气概。可惜力不从心,才一接战就兵败身亡,得到消息的万表,当然十分悲痛。
这时,救星来了。
万表将军平常乐于施舍,对穷人、孤寡、僧人很慷慨大方。有一个少林僧也受过他的好处。这个少林僧自幼在江湖上行脚挂单,武艺高强,他的武器是一根大铁棍,“以故大钱贯铁条于中,长约八九尺,重约三四十斤。”因为感念万将军的施舍之德,少林僧决定替他为女婿报仇。少林僧独自来见万表,昂然说道:“我愿为万公灭此倭贼。”
少林僧很有号召力,很快召集了八十多个江湖党徒,准备齐当迎击倭寇。两军对阵时,少林僧见到骑马摇扇的“二大王”,脱口而出:“此蝴蝶阵也,吾当破之。”他命令部下每人头上簪一朵石榴花,然后,少林僧独自撑着一把伞,作采花状。“贼二大王者,望见僧,即若缚手然,盖以术破之也。”——我猜测摇扇和撑伞都是发信号,明明是少林僧精通阵法,破了倭寇的蝴蝶阵。但青天化日下,贼摇白扇,僧撑雨伞,这一幅多少有点诡异的画面蒙住了时人,当成是类似封神演义上的法术之战了。
见敌人束手无策,少林僧上前用铁棍轻松击杀了“二大王”,又棍杀了十几个骁勇的倭寇。少林僧本来想一个不剩的杀光这群倭寇,但发生了意外:有一些跟随出战的明军,见有便宜可捞,纷纷争抢起倭寇的首级,你拉我拽,甚至自相杀伤。
少林僧大怒,哗的合上了伞——收了法术。剩下的倭寇如梦方醒,抵抗了一会就四散逃走。
身怀异术的和尚,为酬一饭之恩勇抗强敌。《倭变事略》里这段抗倭经历写的颇像唐传奇里的故事。
关于嘉靖年间僧兵的参战故事,地方志留有很多绘声绘色的记载,当然是因为僧兵出众的武艺,使得屡吃败仗的中国人大为振奋。郑若曾对僧兵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倭变暴作,连战败三十七阵。天员一战于翁家港,再战于白沙滩,倭贼二百五十余人,斩刈无遗。自时厥后,我民方知倭为可敌。而兵气渐奋,捷音渐多,实天员一战有以倡之也。其安中国之神气,功岂小哉?”
- 上一篇:50岁的长公主刘嫖生理需求旺盛 丧夫后养男宠求欢
- 下一篇:白马藏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