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基诺族丧葬习俗

2022-05-19

独木棺,基诺族的传统葬俗。基诺族一般实行土葬,较早时用篾笆编棺,后来,通常用独木棺。制作独木棺时,全村男女出动,将一大树砍倒,取其一段,劈成两半,挖空中间,将死者置于其中,在自己氏族墓地内埋葬。棺木深埋一米多,以死者生前所用的生产生活用品,如刀、锄、镰和火药枪等殉葬。若村中老人死去,全寨要停耕三天,由女儿、女婿装殓入棺。出殡时,由巫师戴着特制的帽子,带着仪仗队,扛着大刀,送往葬地。棺木埋后不留坟堆,但要在葬处地面搭一小竹房,竹稍向下,根朝上,形如活人住房,内置竹制祭桌,死者家属每天要到竹房献祭二、三次,祭供一至三年。还在坟旁烧火一堆,意为供死者取暖。有的还守墓数日,以示对死者的怀念。

基诺族的葬礼大多是当病人生命垂危时即为之穿上寿衣,一断气即放声大哭,并把一些碎银放入死者口中,用银币盖其眼,用白布盖脸,把殉葬品放在死者身边。死者之子杀死一小鸡,烧去鸡毛,作为祭献牺牲,置一竹萝内,放于死者身边。奔丧者来到后,把死者房间面对火塘的一面竹墙拆除。葬礼主持人称为“尤卡海”,一般由60岁以上的长者担任,哭泣着率众到山间,选好木砍倒,劈成两半,挖凿出可放置尸体及殉葬品的独木棺。入殓时将死者置入棺内,手握鸡蛋,头边身边放有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和银币等,然后把棺木盖定,用竹蔑捆紧。出殡时,棺材要从火塘上面越过,将棺木送至墓地后,众人挖墓坑,尤卡海左手持刀,右手拿带刺的黄刺果枝条边砍边抽打,挖好墓坑后把棺木和殉葬品下葬,墓表盖土,上搭一小竹屋,内置竹桌作祭台。送葬队伍返回死者的家时,一一在楼梯口洗手洗脚后进家就餐,家人在火塘边集体过夜。第二天晚上,请村社的祭司举行被称为“阿麦喝”的仪式,意为送走死者鬼魂,令其不再返回。

公共墓地,基诺族的葬俗。基诺族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按宗姓划分墓区。公共基地很小,不得任意扩大。据说,扩大鬼的地域对活人不利,因此,有新死的人埋葬不下时,就得将从前埋下的棺木尸骨挖出丢掉,在原穴中埋入新的棺木尸体。外来人死后不能入葬原有宗姓墓区,只能埋在村寨公共墓地边缘。未成年者和凶死者不得入公共墓地,夫妻也不合葬。旧时,各族之家族,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有的并无特殊习俗的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