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两蹶名王
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指南明时期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抗清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大败两名清朝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堪。
明朝灭亡后,明室在江南地区建立起南明政权,面对共同的敌人—满清,南明和农民军逐步走向联合。李定国为张献忠部将。张献忠死后,他率部继续抗清。顺治九年(1652年)春,清军大举进攻贵州、川南。李定国率部突进广西,七月,定南王孔有德与李定国战于榕江,李定国用战象突阵,清军狼狈逃窜,尸横遍野,孔有德负伤弃甲,仅以身免,退守桂林。四日,李定国包围桂林,并以云梯攻城,迅速攻破武胜门。
孔有德仓皇计穷,手刃其家室后自焚而死。 桂林失陷,孔有德自焚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朝野震动。十五日,清廷为挽回败局,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师往湖南、贵州征讨大西军。十一月二十三日,尼堪在进军途中,在衡阳遭李定国伏击,又被斩于阵前。李定国一部在一年之内连杀两名清兵统帅,取得了抗清斗争的惊人战绩。黄宗羲在评述这次战役时说: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自万历戊午(1618年)以来所未有也。”
背景
李定国,早年追随张献忠参加明末农民起义。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号大将!统帅两万精兵追随张献忠进入四川、湖北,一度射杀明军上将张令。二十一岁(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时候,奉命奇袭襄阳,擒获明朝亲藩襄王。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称制,李定国受封安西将军,位仅次于孙可望,是大西政权的第三号人物。时年不过二十四岁。
李定国少年英武,军中称之为“万人敌”和“小尉迟”,张献忠战死后,李定国随孙可望转战滇、黔,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著名的“四将军”政权,李定国称安西王。 特别是李定国忍辱负重、尊重孙可望的国主地位,为巩固云南基地立下汗马功劳,他率兵历时三个月擒获作乱滇省的沙定州,使得滇省大安。 也因此有了资本可以和满清、南明进行周旋。
李定国最早提出联明抗清,并且主张进占巴蜀、饮马长江。然而,孙可望只为个人打算,他对于李定国功高明显十分嫉妒,曾经借口他事责打李定国,李定国以大局为重 ,没有计较, 此后,孙可望公开叫价要求南明方面封他为秦王,李定国深不以为然。 公元1649年(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李定国亲率部队,一鼓荡平贵州,使滇省、黔省联成一片,声威大震!
过程
清军南下
公元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清军南下,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李定国请缨抗战,率军出全州,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 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
击败孔有德
五月,北路军连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县)、武岗诸州。镇守宝庆(湖南邵阳)的清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
六月,李定国出兵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桂林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冯双礼率左路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严关(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合攻桂林。在桂林之役中,大西军勇猛顽强,采取速战速决的传统战术。左路出奇制胜,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国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勿入全州,与自己合兵推进,直趋严关。这个决策为取得桂林大捷打下了基础。
六月三十日,清军来夺严关,大西军奋勇抵抗,“象亦突阵,王师大奔,死亡不可胜计,横尸遍野” 。
七月初一,孔有德又率精锐来攻,只见“兵未交而象阵前列,劲卒山拥,尘沙蔽日,马闻象鸣皆颠厥,有德众遂奔,掩杀大败” ,只有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大西军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七月初四,大西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便“聚其宝玩于一室,手刃爱姬,遂闭户,自焚死” 。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
孔有德自从航海归顺满清,从山海关一路杀到广西,其间多次大败明军,南明著名督师何腾蛟即死于他手,最终竟被年仅三十岁的李定国逼得无路可走,孔有德死前表示要儿子将来千万不要从军、从 政。
桂林大捷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有些地区的百姓,不等大西军到,便自动将清军驱逐,李定国“下令无妄杀,抚安孑遗之黎庶” ,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为此,李定国在桂林七星岩摆下酒宴,庆祝胜利。他对明兵部尚书刘远生说:“文、张诸公(指文天祥、张世杰)其精忠浩气,固足以光昭青史,为天地生色,然吾侪之对于国家,窃不愿有此结果也。” 表达了他决心收复被清军占领的土地,恢复明朝的志向。
八月,李定国以明巡抚徐天佑守桂林,又率军北上直捣湖南,连取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国进攻衡州(湖南衡阳),守将沈永忠再次弃城逃跑,长沙巡抚金廷献沿长沙逃至郫州,监司以下官员都逃遁一空,“兵锋未至,千里无人” 。李定国在衡州安设官员,休整部队,准备继续北进。 同时,李定国又命令马宝率广西明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李定国“兵出凡七月,复郡十六,州二,辟地将三千里” 。取得了史称湘桂大捷的胜利。 李定国的部队不仅战斗力强,而且纪律严明。明遗老李寄描述说:“定国兵律极严,驻师半载(指在长沙),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输买。定国所将半为罗倮傜佬,虽其士官极难钤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
手刃尼堪
九月,李定国兵发湖南,取衡州、进攻长沙,出兵七个月、拓地三千里, 满清震动不已,急忙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趋长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 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面对强敌,李定国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大西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兵渡湘江,将冯双礼、马进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过衡山,李定国从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击,冯、马二将背后出击,两军相夹,合歼尼堪。但这一计划却被冯双礼透露给孙可望,孙可望“不欲定国之成功,而思陷之败死” 。密令冯双礼退出伏击,马进忠见状也撤离了战场。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进抵衡州,李定国在蒸水率军出击,接着转战到城北香草庵、草街,不分胜负,为此李定国准备采用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双方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李定国缴获了尼堪的铠甲、绣旗,正准备乘胜追击,才发现冯双礼、马进忠未到,派人侦察说已走湘乡。李定国才知自己是孤军作战,无法扩大战果,只得收兵向武岗转移。衡州战役后,李定国让人绘制孔有德、尼堪画像,刊布粤楚,“露布告捷”。取得衡阳大捷,尽复湖南 。
孙可望降清
李定国收复桂、湘。前后败敌数十万人,纵横数省。 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李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 。 顺治听说尼堪阵亡,大惊失色。尼堪尸体运回北京 ,和硕亲王以下均出城迎接。湖南军务只好委于洪承畴了,李定国行军作战九个月,秋毫不犯,纪律肃然。以致于百姓不知有兵,连少数民族的百姓都对李定国约束军旅表示由衷的钦佩。
但是孙可望嫉恨李定国威望,双方矛盾日趋尖锐。 公元1653年(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六月,李定国约同郑成功会师北进,然而,郑成功因为天气的原因爽约,就在这时,孙可望竟然不顾大局,派冯双礼偷袭李定国,反被李定国击败,冯双礼投降。 早在阵斩尼堪的时节,李定国意欲恢复湖南,就是因为孙可望的按兵不动,以致流产。此时,孙可望不顾大敌当前也不顾李定国的再三忍耐,居然首先挑起内讧。
李定国并没有因为孙可望的阻挠放弃和郑成功的会师北进计划,公元1654年(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再度东征广东,获得空前胜利,可是,郑成功失期不至,以致于功败垂成。 这时,永历被孙可望逼迫不已,无奈以血书召李定国救驾,李定国将兵6000人,救出永历,永历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 刘文秀和李定国、孙可望都是张献忠义子,他写信给孙可望以大义感召,但是,孙可望一意孤行,于公元1657年(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八月调兵十四万进攻李定国,李定国时兵不满三万 ,然而,孙可望的可耻行为已经受到全军将士的一致唾弃,所以,战役不到十天,孙可望大败,仅以身免!
孙可望兵败以后,向洪承畴投降。 他把云贵的虚实都告诉了清军,满清这才决定大举进攻云贵。公元1658年(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清军三路大军进逼云贵, 这时,李定国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不听从刘文秀、冯双礼的建议,消极防御,而且,惑于马吉翔等人的吹捧,于当年十一月连续兵败,清军直扑昆明。 李定国本来主张进取湖南,不料却被马吉翔、沐天波等人所阻,采取下策,退守滇西。
后续
李定国在撤退之前,完成了他一生最后一次战役--磨盘山战役,拟一举歼灭吴三桂主力。
李定国设伏三道,可谓天衣无缝,永昌境内的磨盘山“内箐深屈曲,仅容单马”,“李定国筑栅数道,左右设伏,大营屯山后四十里橄榄坡,炊食饷伏,令毋见烟火”。他估计吴三桂必无戒备,便以窦民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清军进入三伏,“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果不出料,2月21日,吴军追来,其先锋已进入二伏,却节外生枝,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潜出告密。吴三桂大惊,急令后撤,并炮击左右伏兵。农民军出伏作战,“短兵相接,自卯至午,僵尸堵叠”。李定国只好提前出动,此战役是云贵会战以来最大的恶战!清军虽然撤军在前,仍然死伤无数,固山额真沙里布当场阵亡。后来,清军底定云贵以后班师回京,主帅多尼、罗托不但不受到奖赏,反而因为追究磨盘山战役的失误,被罚银5000两。
磨盘山战役有三分之二的战士战死,清军也“死伤甚众,却三十里”,十八名将官都统被击毙。南明遗民刘彬诗曰:“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李定国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顽强果敢的斗志,使清军再也不敢骄横穷追。但李定国这最后的一次大战役,却不幸因叛徒告密而功败垂成。
李定国从磨盘山撤退以后,因为和永历失去联系,被迫进入缅甸,李定国为了索回永历,和白文选一道大破缅甸军队,缅人在满清乾隆期说到李定国的名字,依然为之胆裂! 然而,毕竟是强弩之末,不能久支,白文选等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被迫投降吴三桂, 李定国染病不起,1662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六月闻知永历死于昆明,李定国仰天大哭不止,二十七日,李定国去世 。死前对他的儿子说:“任死荒郊,勿降也! ”
评价
李定国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两蹶名王,天下震动。这是自从明朝万历年间以来,清军的最大损失!掀起了继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后的第二次抗清高潮。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
李定国一生出生入死,为了抵抗满清,浴血奋战,直至最后。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影秋老人语)李定国的忠义节烈直到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辛亥革命时,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太炎说:“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