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

汉鲜战争

2022-05-19

公元前2世纪朝鲜被汉朝所灭,中国将它的故地,分为数郡(朝鲜平壤的乐浪郡,朝鲜江陵的临屯郡,朝鲜安边的玄菟郡,朝鲜汉城的真番郡)。朝鲜半岛北部第一次归入中国版图,历时约400余年。

燕国平定朝鲜北部 建立辽东辽西郡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周朝王室不断衰微,大小诸侯均努力扩展自己的地盘。身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也不例外,由于他的邻居是强大的齐国,没有办法向下发展,于是只好将脑筋打到了朝鲜的身上,公元前332年,燕昭王派遣名将秦开进攻朝鲜,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浿水(今清川江)边,朝鲜国方圆两千里的土地都被燕国占领了 ,燕国在这个基础之上以现在的医巫闾山为界将整个辽东进行了划分 ,设立了辽东郡和辽西郡,燕国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设置官吏,修筑要塞加以守备,燕国还将长城一直修到了今朝鲜的清川江畔,而此时的朝鲜国也已经被完全压制到了朝鲜半岛上,再也不能算是强力的诸侯国了。我们现在说起的这位燕国名将秦开,读者可能不清楚,但他的孙子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气,就是荆轲刺秦王故事中,荆轲的助手秦舞阳

汉使杀朝鲜大臣后被斩 汉武帝大怒

时间到了到汉武帝时期,此时正是汉朝正是其国威四展而远播之时。此时霍去病已横扫河西走廊,踰居延,过小月氏(今酒泉敦煌一带),尽驱祁连山之匈奴,打通了与西域交通的商路(元狩六年,公元前121年);北面卫青、霍去病已攻至今蒙古国库仑及内蒙古以北(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东则置沧海郡于朝鲜;南灭南越、置九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南尽服西南夷、降滇王,置益州、犍为等地为郡。“汉之声威,盛极空前!” 

此刻朝鲜因为“诱汉亡人滋多,又未尝入见”,让汉武帝很是不悦。派使者去朝鲜宣召朝鲜国王入见臣服,遭到拒绝。汉使斩杀朝鲜大臣后,渡河飞驰入塞,提其首级回报汉武帝说 :“杀朝鲜将”。朝鲜国王恼怒,发兵过境袭击杀死汉使。汉武帝得知朝鲜竟敢公然发兵寇边,而且杀了他亲手任命的官吏后龙颜大怒,下令募天下罪人当兵,出动大军一举荡平朝鲜! 

汉代士兵持弩非常普遍,即使作为近战的重步兵,多半也持有弩。盖以弩上手容易,不像弓箭手需要长期训练,故只要入伍受训的汉军士兵,基本操目之一就是张弩发矢。再根据士兵的膂力和体格授以不同的肉搏兵器,刀矛、剑盾等。 

汉军出动5万水师实施跨海两栖登陆战

武帝决定出动水陆两路大军,采取海陆夹击的战略,水陆并进,以速决战的形式直捣其都,降服朝鲜。具体部署为:海路以海路以久经战阵、曾参加平定南越东瓯作战的楼船将军杨仆统率楼船军五万多人,从山东烟台出发横渡黄海,在朝鲜西海岸登陆后直指王险城。汉军水军又称楼船军。在中国武装力量建制中正式设置水军,是从西汉开始的。楼船是汉代水军的主力战舰,其始于春秋,兴于汉代,延续使用到宋代。关于其名称由来,见于《史记·南越尉佗传》中,“时欲击越,非水不至,故作大船。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也。”这种用于“战逐”的战船形体高大,上插各种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彩色旗帜,甚是壮观。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壮如堡垒。由此可见,楼船形体高大,武器和防护设施都很强,可以居高临下地攻击敌人,又可以自身的重量和惯性撞击敌船,其缺点是稳性和机动性较差,若遇大风浪,难以操作,有颠覆之虞。

陆路则以左将军荀彘率领军出辽东要塞,亦以王险城为目标,击破防守浿水南岸,与跨海登陆的水军会师,而后两军会攻王险城。这样,汉军以水陆两路大军十万之众,南北并进水陆夹攻王险城,形成了十分有利的战略部署。

《居延汉简》所载一名亭卒的单兵装备包括,有方(长兵器,类似戟)一支,皮革制成的军旅用具(干、幡)各一件,三石弩(张力90kg)一张,革甲(皮甲)、鞮瞀(头盔)各一件,弩踲(弩的部件)一件。

朝鲜方面的战争准备,采取了重点防守的战略。具体来说,除以部分兵力在浿水防线列阵布防外,其余主力均集中于都城王险城坚守,以防备汉朝水军直接横渡黄海登陆后从侧后直捣其都。针对劳师远征的汉朝大军因补给线过长而难以在朝鲜境内持久作战的致命弱点,先凭借浿水天险尽量迟滞汉军的陆路进攻,为其都城的防御赢得足够时间。只要确保都城不失,再假以时日,待汉军粮草无以为继其阵自乱或久攻不下士气消沉时再发动反攻,便可一举将汉军驱逐出境。由此观之,朝鲜方面的战略部署主要着眼于全力防守以拖待变,以时间换空间。

汉军水陆前锋抢功孤军冒进 遭到挫败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秋,在征召攻朝鲜之兵完毕后,汉军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分水陆两路开始进军。

楼船将军杨仆亲率楼船军前军约七千人,皆为齐兵,渡过黄海后,首先抵达朝鲜列口登陆。未待左将军荀彘所率陆军到达浿水,甚至不等楼船军后续主力到达登陆即自作主张急趋王险城展开攻击。待两军在城外稍有交锋后,朝鲜国王右渠始知城外汉军虚实,遂认定杨仆军兵少势弱,乃下令大军出城迎战 。朝鲜军人多势众,出城即主动向杨仆军发起进攻。杨仆军寡不敌众,虽拼死抵抗然终被朝鲜军击败,士卒四下散走。杨仆带领少数人逃避山中。

左将军荀彘率军由辽东陆路进发,出辽东塞直达浿水北岸,亦与朝鲜军遭遇交战。荀彘因其前军亦多辽东兵,因此同样不待主力集结即先展开攻击,初战即被朝鲜军击败,士卒多有逃散,其一部分逃回营内,为首者被荀彘以“失军之罪”正法。这样,汉朝水陆两路征讨大军首战皆告失利!

汉军围城数月不下 皆因将帅失和内斗

左将军率军再次向浿水南岸的朝鲜军发起进攻。这次汉军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以部分兵力正面佯攻吸引当面守军注意,主力则向左迂回至浿水上游渡河,突然出现在南岸朝鲜军背后展开猛攻。朝鲜军猝不及防,背后突遭此重击顿时阵势大乱,士卒纷纷后退,汉军趁机前后夹击,一鼓作气彻底击溃了浿水南岸之敌,长驱直入至王险城下与楼船军会师。荀彘军围城西北,杨仆军围城之南,两军遂对王险城形成了包围之势。然而右渠坚守城池,数次击退汉军进攻,两路汉军围攻数月亦未能攻破其城。双方再次形成僵持状态。 

汉朝水陆十万大军,围城数月竟久攻不下一座孤城王险,并非士卒不勇,将帅不精。而是因为海陆两将各不相属,两军又各怀异志互相妒忌而不能协力作战所致。左将军荀彘深得武帝宠信,他统帅的燕代等地士卒能征惯战,虽先前首战失利,但随后就击败了朝鲜军,直抵王险城下,士卒多因胜而骄,根本看不起杨仆楼船军这帮成天吃风饮浪的“水鸭子”,平时言语举措多流露出轻蔑之意,攻城时更不把其当成一支重要力量加以配合。而杨仆率领的楼船军,开战以来就屡遭挫败。当初渡海途中就因风浪过大已有部分减员,再加上王险城下首战又遭惨败,士卒多有败散,军心士气受到严重损伤,将领也有些怯战。因此,荀彘为了邀功,坚决主张加大攻势早日破城,而杨仆却一心只想约降右渠,并不求歼灭敌军。所以两军虽然包围了王险城,却因彼此之间严重的间隙根本无法配合作战。城外汉军之间的矛盾给了朝鲜国王右渠极大的便利,使其守城得心应手,面对汉军互不协调的攻势时能从容不迫地调动兵力加以反击,有着充足的回旋余地。 

武帝风闻两将不和,围城久而无功,于是再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协调两军关系,以便统一指挥,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 

公孙遂至左将军营中,荀彘便对其说 :“以现在的兵力攻城,王险早该攻下来了,现在之所以久攻不下,原因全在于楼船将军杨仆故意拖延!”召楼船将军至营中议事。杨仆一到营中,公孙遂立即令左右拿了杨仆囚禁起来。将杨仆军全部并入荀彘军序列,统由荀彘指挥攻城。公孙遂又将其处理两军的情况回报武帝,武帝得知后大怒,立遣使诛杀公孙遂。盖武帝原意,欲使公孙遂协调两军行动并加大攻城力度,以加快成效。现在公孙遂竟敢偏听他言私自囚禁杨仆,进而归并其军。敌前易将,必将招致楼船军将士强烈不满,兵变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如被敌军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武帝斩公孙遂,既明其处置失当之罪,又能安抚楼船军之怨,可谓一举两得。

左将军归并两军后,即加紧攻城。两军合力进攻效果立现,朝鲜守军虽拼死抵抗仍渐不支,王险城危如累卵,城内吏民惊恐万分。最后王险城便举城投降汉军,于是朝鲜遂定。

汉军楼船形体高大,上插各种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彩色旗帜,甚是壮观,船上建楼三重。

大汉20万水师纵横南北 堪比罗马水军

朝鲜既定,汉乃将其旧地置为真番(今丹东东北部及辽宁新宾一带地区)、乐浪(原卫氏朝鲜旧地,治所在其旧都王险城,即今朝鲜首都平壤市)、玄菟(今丹东东部及朝鲜东北部地区)、临屯(其地失考,估计在玄菟郡南,即今朝鲜东部地区一带)四郡加以治理。

汉武帝此次征朝鲜,出动水陆大军合计十余万,几乎历时一年,实属艰巨。此役虽因汉朝国力强盛而最终获胜,但是使臣卫山、济南太守公孙遂、左将军荀彘先后被诛,楼船将军杨仆也被贬为庶人,可谓“亡将折兵,损失惨重”。纵观此役,汉朝失误颇多,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朝鲜半岛三面临海一面与大陆相连,按理汉军单由陆路进军即可,而汉廷仍兵分两路,尤其以其水军浮海登陆夹攻。由此可见西汉水军之强大,亦可见汉廷对水军之倚重。两千多年前,杨仆率领的水军五万人渡海登陆作战,开创了中国古代海军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先例,充分发挥了海军高速机动进行兵力投送的战略作用,为后世提供了典型的作战实例和丰富的战术经验教训,在中国海军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正是在七百年后,唐朝水军再次运用类似的战法平定了百济反唐叛乱,并大败倭国援百济舰队于白江口,从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支拥有四千余艘舰船和二十多万水兵的强大舰队,作为东方“亚细亚型水师”的典型,长期成为古代东亚地区中国海权的象征,其地位恐怕只有与之相对应的古希腊、古罗马海军为代表的西方“地中海型海军”方能比拟。

结语 

汉朝在朝鲜设立四郡后,朝鲜随并入汉朝版图,从此得以蒙受先进而悠久的中华文明熏陶,为朝鲜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前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半岛逐渐融入“中华文化圈”,其对朝鲜民族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深深感受到这个半岛邻邦那浓郁的中华文明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