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帝秦
2022-05-19
出自《战国策·赵策三》,比喻坚持正义,不向强权恶势力屈服、投降。
简介
拼音:Yì bù dì qín
典源
《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都邯郸,魏王使晋鄙领兵救赵,止于荡阴(《史记·魏公子列传》谓止于“邺”)不进。又派客将军辛(《史记》作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赵胜劝说赵王尊秦为帝,平原君犹豫不决。正在邯郸游历的鲁仲连听到“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的消息后,立即去见平原君,要求其为他引见辛垣衍。鲁仲连开始不说话,他听完辛垣衍幼稚的说辞,便举鲍焦的事为例,驳斥辛垣衍对他的错误估计。接着,指出暴秦的实质是“弃礼义,上首功”,“权使其士,瞄虏使其民”之国。并表明自己对强秦的态度,假使秦国一旦一吞并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最后说明他会见辛垣衍的目的是“欲以助赵也”。鲁仲连还引齐威王率领天下诸侯朝见周天子的故事,说明帝秦的利害关系,并举出商纣对待三公的暴行,证明秦王会与商纣相同,来对待投降他的诸侯。终于使辛垣衍“起再拜谢”,表示“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引军而去。”
释义
秦国包围赵都邯郸,魏王派辛垣衍劝说赵国尊秦为帝,平原君犹豫不决。这时,鲁仲连出面向辛垣衍陈述利害说:秦国是废弃礼义而崇尚斩首之功的国家,用权诈的手段役使其士兵,像对待俘虏那样待其民众。他义正词严地表示:如果秦王自称为帝,仲连宁愿跳海而死,也不做秦国的臣民。他还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例来说明尊秦为帝的危害,经营激烈辩论,终于说服魏赵两国不尊秦为帝,秦军因此退却50里。
谓喻
“义不帝秦”,亦叫“鲁仲连义不帝秦”、“不帝秦”、“耻帝秦”,比喻坚持正义,不向强权恶势力屈服、投降。陈毅《含羞草》诗:“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鲁连不帝秦,田横刎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