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2024-07-09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曹操厌恶曹丕

  其实,曹操在5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兵败赤壁之后,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便相当于“死”了。不再以“一统天下”为人生奋斗目标,转而开始眼睛向内,努力经营曹魏那一亩三分地了。

  比如发布《求贤令》,努力培植势力,并开始为谋求封王做准备。同时曹丕和曹植的继承人争斗,也是在赤壁之战后,很快就显现而出,并随之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曹丕生于公元187年,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在曹操的长子曹昂死于宛城后,曹丕便顺理成章成为了嫡长子。也就是说,曹昂之死的最大受益者,是曹丕母子。

  这哥俩早期,堪称模范兄弟,关系相当亲密。由于受老爸曹操影响,都写得一手上品好诗文,还经常彼此来一波“商业互吹”。

  如曹丕在《公宴》中,大赞曹植: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意思就是说,我这宝贝弟弟,礼贤下士,最爱人才,凡你有才他就喜欢,没事就请你过去一起撸串喝酒谈人生。

  曹植更不含糊,怒赞曹丕: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吹得更狠,很直白霸气,一口气就把曹丕吹上了天,当了“神”。

  奈何如此关系亲密的好兄弟,却随着曹操的转变而变化,为了争夺世子之位,最终形成了两个势均力敌的圈子,互相排挤甚至互咬。所以此刻,曹操的态度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但让人奇怪的是,曹操却非常喜爱曹植,对曹丕是显得很厌恶。比如在曹冲死后,曹丕身为长子,必然安慰老爸。可曹操却直接翻脸,怒骂:“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这件事给曹丕造成了一生的阴影,以至于称帝后,曹丕都碎碎念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在铜雀台落成后,曹操命曹丕和曹植,诗文贺之,结果曹植一篇《铜雀台赋》,让曹操又是点赞,又是转发朋友圈啥的,最后大手一挥封曹植为“平阳侯”。再看曹丕,非但不受关注,反而还遭到了讥讽,被公开打脸。

  那么曹操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就这么厌恶曹丕呢?莫非是曹丕做了什么事,以至于都让老爸曹操记仇了?别说,还真疑似有两件,都很狗血。

  二、曹丕抢甄宓,气坏了曹操?

  第一件很有名,这就是曹操攻打邺城时,已经是五官中郎将曹丕也跟着去了。结果曹丕却不干正事,发现袁绍的儿媳甄宓非常漂亮,于是曹丕就给抢走了。

  同时,曹操也早就听闻甄宓之美,曾言称:攻打邺城就是为了得到她。在破城后,曹操还命身边人:立刻去保护甄宓,别受到伤害。却听到了曹丕先下手为强了,搞得曹操异常尴尬。以至于孔融得知后,专门写信讥笑曹操父子,让曹操大失颜面。

  第二件更著名,这就是宛城之战,又是因曹操看中了张绣的婶子,导致张绣反叛。长子曹昂为了保护曹操而死,当时曹丕也跟着呢,他给逃跑了。

  这两件事都很狗血,起因皆是因为美女。抢夺甄宓时,曹丕才十七岁。所谓小小年纪就如此行为,不堪大任,抢谁不好?非抢老爸曹操看中的。自然曹操很恼火了!

  宛城之战,则是曹操一生的伤疤,以至于曹操在临死前都念叨:到了那边,我如何面对曹昂啊?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曹操看见一次曹丕,就必然想一次曹昂,这等于是,曹丕成了专门“揭伤疤”的人,曹操岂能给他好脸子。

  但果真是如此吗?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曹操、曹丕抢夺甄宓这事,是记载于《世说新语》之中,属于历史段子一类,根本不可信!

  真正的情况,应该是曹丕带兵入城后,搜捕袁绍家人,这才撞到了甄宓。由于甄宓是河北门阀士族出身,为了拉拢门阀士族,曹操便让曹丕顺水推船,娶了甄宓为妻。跟后来曹操为了拉拢崔琰(河北清河崔氏),让曹植娶崔琰的侄女是一个套路。

  也就是说,曹操通过联姻捆绑这些门阀士族。毕竟敢打下来冀州这么一大片地方,他需要这些门阀士族的支持。跟曹操看不上谁,喜欢谁,没一毛钱关系。至于宛城之战,更跟曹丕没关系了,是曹操自己作死。

  如今,既然排除了曹丕得罪曹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操看不上曹丕呢?最关键的是两点原因,却被贾诩一语道破。

  三、贾诩一语道破

  第一条是:天然矛盾导致。如太子长大了,皇上却还年轻,这就构成了天然矛盾,历史上这事多了去了。一般情况下,皇帝都要体面,总是七绕八拐找各种理由。

  但个别直肠子帝王却很简单。如后赵的石虎就说过:儿年二十余便欲杀公。今世方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

  意思就是说:长子到了二十,就想干掉老爸他掌权,这很可怕。但幼子今年才十岁,等他二十时,我也就老了,正好给他交权。

  其实曹操和曹丕就是这情况。这也是,为何要编排“曹丕抢甄宓,恶心曹操”这个故事的原因。那时曹植才11岁,抢玩具还差不多,抢女人?纯属胡说八道,可曹丕却正好17岁,严丝合缝!

  第二条是:权术制衡的需要。都说皇帝喜欢让手下打架,他当裁判,如此一来既制衡了臣子,又巩固了自己。但对儿子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前有刘邦刘盈刘如意,后由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还有朱棣朱高炽和朱高煦!

  曹操对曹丕和曹植,也大有这种态势,如曹操曾对曹植表示: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我二十三岁时,事业起步,你也二十三了,该怎么办?可要好好努力啊!

  这就是决不能让一方独大,哪怕是太子(儿子)也一样!由于当时曹丕占据优势,自然曹操就要各种打压,向曹植倾斜资源。否则,手下人都去抱曹丕大腿,曹操还怎么可能玩得转?

  对曹操的这种心思,贾诩看得非常真切。公元217年,曹操已经63岁了,认为谁当世子,应该有个交代了。于是特意留下贾诩问这事。贾诩道:“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贾诩根本没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告知:袁绍和刘表之所以被你干掉,就是因他们没有处理好继承人这件事,玩得太狠了。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把贾诩这句话,向“废长立幼”的弊端上靠拢,实则却是错了方向。

  就说贾诩这句话中,提到的刘表吧,莫非他争传位给长子刘琦,就一切OK了?只能是更坏事,因为刘备诸葛亮,这都围着刘琦转悠呢。刘琦能压得住?想都别想!

  同时荆州的门阀士族,蔡家(蔡帽)、蒯家(蒯越)等会袖手旁观?这些是更强大的势力,刘表能坐稳荆州,全靠这些势力支持,而他们如今都力挺幼子刘琮。所以荆州败亡,跟什么废长立幼的关联性不大!

  所以,显然贾诩这句的真正含义便是:差不多就行了,你也老了,应该放手了吧。否则还玩下去,制衡太过,会导致如袁绍和刘表一样崩盘。

  于是曹操这才大笑,表示接受意见,结束这权力游戏,传位给曹丕。三年后曹操便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