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侯君集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2024-07-09

  侯君集出身上谷侯氏,家里世代做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侯君集平定吐谷浑,安定西域,为唐朝立下大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侯君集后来犯了大罪,让李世民伤心透顶,再也不想去凌烟阁了。那么侯君集犯了何罪,让李世民再也不想去凌烟阁观摩功臣画像呢

  一,追随太宗

  侯君集为人骄傲自大,喜欢炫耀,但因为武艺高强而被李世民看重,进入秦王府效力。侯君集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因此得以获封左虞侯、车骑将军、全椒县子。玄武门之变时侯君集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更得李世民重视,得以获封左卫将军、潞国公。

  二,讨伐吐谷浑

  贞观四年(630年),侯君集升任兵部尚书,参与朝政。吐谷浑可汗伏允屡次侵扰唐朝边境,李世民因此封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为副总管,征讨吐谷浑。唐军到达鄯州,侯君集向李靖进谏说:“我军突然到达而敌军没有防备,应该挑选精兵,长驱直入发动突袭,这样一定能获得胜利。”李靖听从,于是派精兵突袭,大败吐谷浑。

  伏允收集败兵,逃入沙漠,想要以此躲避唐军。李靖于是分兵两路,自己率兵从北路追击,让侯君集从南路追击。侯君集因此率军急行两千余里,到达星宿川、柏海等地,屡败吐谷浑大军,取得胜利。最后侯君集与李靖在大非川会师,成功平定吐谷浑。贞观十一年(637年),侯君集获封陈州刺史、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他升任吏部尚书,开始阅读诗书,参与官吏考核,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声望越来越高。

  三,进军西域

  高昌国王麴文泰投靠西突厥,阻断唐朝与西域的往来。李世民因此于贞观十三年(639年)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高昌。麴文泰听闻唐军讨伐高昌,认为高昌与长安相距甚远,路上多为沙漠,唐军后勤补给困难,难以到达高昌,因此不以为意。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逼近高昌,麴文泰惊惧身亡,子麴智盛继任国王。侯君集率军抵达柳谷,众将请求趁高昌国丧发动突袭。侯君集反对,认为唐军是仁义之师,不能乘人之危,于是大张旗鼓的向高昌进军。

  侯君集派人劝降高昌的田地守将,遭到拒绝,唐军于是攻城。唐军制造抛石车,向城内扔巨石,很快破城,随后唐军围攻高昌都城,麴智盛十分畏惧,便向唐军求和,侯君集因此让麴智盛开城投降。麴智盛寄希望于西突厥救援,便拒绝投降,死守城池。西突厥听闻唐军前来,畏惧逃跑。侯君集便命士兵加紧攻城,麴智盛见粮尽援绝,于是开城投降。侯君集命人将麴智盛及高昌官吏押往长安,刻石纪功。但侯君集贪图高昌财货,使得唐军将士把不少高昌财物私吞。

  四,谋反被杀

  及侯君集谋反伏诛,太宗与之诀,流涕谓之曰:“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大唐新语·卷十一)

  李世民听闻侯君集私吞财宝,便命人将他下狱。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侯君集立有大功,完全可以抵消过错,便为他上书求情。李世民于是释放侯君集,但侯君集却一直因此闷闷不乐,怨恨李世民。

  贞观十七年(643年),侯君集鼓动受排挤的洛州都督张亮谋反,但张亮却将此事秘密告知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谋反的事只有侯君集与张亮两人知道,如果侯君集死不承认,那事情就无法追查清楚,因此没有追究,仍然厚待侯君集,把他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太子李承乾受到其父李世民冷落,担心会遭废黜,便与侯君集秘密联系,一同反对李世民。侯君集与李承乾筹划推翻李世民,但是担心事情败露,因此一直心怀恐惧,经常半夜起来叹息。

  不久李承乾谋反之事败露,遭到李世民废黜,侯君集也被逮捕下狱。李世民认为侯君集为唐朝立下大功,不能受到羞辱,便亲自审问侯君集。李世民不忍杀掉侯君集,便向群臣询问意见,希望他们能为侯君集求情,放其一命。没想到众臣认为谋反是大罪,必须处死侯君集。李世民无奈,亲自与侯君集诀别,命人将其处死,但饶过了侯君集的一个儿子。

  总的来说侯君集平定吐谷浑与高昌,为大唐立下大功,但他贪图财货,因此遭到李世民惩罚。侯君集为人高傲且心胸狭窄,自以为立下大功,却遭李世民囚禁,于是愤懑不满,同李承乾结交谋反,想要报复李世民。但是最终侯君集阴谋败露,被李世民处死。李世民素来优待功臣,多次放过侯君集,可见其对功臣感情深厚。但是侯君集联合李承乾谋反,使得李世民的内心遭受很大打击,不愿意再上凌烟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