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杜如晦的出身如何?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2024-07-09

  杜如晦李世民的股肱之臣,为李世民立下奇功。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杜如晦是唐朝名相,与房玄龄合称房谋杜断,二人齐心协力,努力治理天下,使得唐朝蒸蒸日上,为贞观之治的出现立下了巨大功劳。那杜如晦是如何为大唐尽职尽责的呢

  一,出身名门

  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祖上世代为官,因此家世显赫。他小时候就十分聪明,很有悟性,为人豪爽,遇事果断,喜欢讨论历史、文学。隋炀帝时朝廷选拔人才,吏部侍郎高孝基看中了杜如晦,十分赞赏他的才能,对他说:“你有随机应变之才,早晚会成为朝廷栋梁。现在委屈你当个小吏,希望你好好干,早晚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于是让他当了滏阳县尉。后来天下大乱,杜如晦辞官回家。

  二,投靠唐朝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秦王李世民招贤纳士,杜如晦于是前往投靠。他先担任秦王府的兵曹参军,后来升任陕州总管府长史。太子李建成与弟李世民不和,二人为了储君之位明争暗斗。李建成畏惧李世民手下有众多文臣武将,于是同弟弟齐王李元吉在父亲李渊面前进谗,将秦王府的文臣武将外调。

  李世民见自己的心腹一个个被外放任职,对此十分担忧,便召房玄龄商议对策。房玄龄说:“虽然府中幕僚离开的很多,但都没什么可惜的。只有杜如晦很有见识,是辅佐帝王的大才。如果大王只想做一个藩王,那自然不需要他。如果大王想要争夺天下,那非用此人不可。”李世民听了叹息说:“你不说,我险些失掉这个大才。”于是向李渊上书,坚持把杜如晦留在秦王府。

  杜如晦随李世民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群雄,积极出谋划策。为唐军的胜利立下巨大功劳。李世民遇到军国大事,都要找杜如晦商量,让他决断。杜如晦临机立断,做出的抉择都很正确,因此更得李世民信任。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让他开府,自行招募僚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大力招募人才,杜如晦则成为十八学士之首、担任从事中郎。

  三,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惮,便对李元吉说:“秦王府里面最有才能的是杜如晦与房玄龄,只要除掉这两人,那李世民就失了左膀右臂,不足畏惧。”二人因此在李渊面前进谗,将杜如晦、房玄龄赶出了秦王府。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得知李建成要对李世民不利,于是力劝李世民抢先下手,除掉李建成。李世民犹豫不决,便让尉迟敬德将杜如晦、房玄龄秘密带入秦王府,商议对策。最后房杜二人成功说服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了李建成与李元吉。

  四,辅佐太宗

  李世民奖励玄武门之变有功之人,封杜如晦为太子左庶子、兵部尚书、蔡国公。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任命杜如晦为检校侍中、代理吏部尚书、总监东宫的兵马,他也干得十分称职。贞观三年(629年),杜如晦担任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同掌管朝政。二人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共同选用贤才,贬黜庸才,使得官员更加尽忠职守。监察御史陈师对此不满,于是上书《拔士论》,诋毁房杜二人。李世民斥责陈师意在离间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将其贬到岭南。

  房杜二人制定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使得唐朝制度更加完善。年底杜如晦病重,请求辞职养病。李世民于是允准,还派御医亲自为他诊病。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先派太子李承乾前往探望,然后亲自前往杜府看望杜如晦。不久,杜如晦病逝,李世民十分伤心,亲命虞世南为他撰写碑文。此后李世民也经常为杜如晦的早逝感到伤心,派房玄龄送黄金带在杜如晦的灵前,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总的来说杜如晦擅长决断,房玄龄擅长智谋,二人相互配合,为李世民夺取皇位,开创贞观之治有巨大功劳,可以说是千古名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