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不是有很多儿子吗 乾隆最后为何会选择嘉庆做继承人

2024-07-09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选择嘉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的12位帝王中,纵然如末代皇帝溥仪、傀儡皇帝光绪、荒唐皇帝咸丰也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唯独清朝中叶的嘉庆皇帝是一个特例。这位被后世评价为“无政治胆略、无改革精神、无理政才能、无帝王作为”的“四无皇帝”,如果非要为其寻找一个执政特点的话,“平庸”二字或许最为合适。

  除了亲政初期将权臣和珅扳倒的辉煌战绩外,嘉庆皇帝在位25年几乎一直在“体皇考之心为心,本皇考之治为治”,规规矩矩的按照清朝的祖制成例理政、治国、维护统治。无改革、无新政、无亮眼举措更无突出政绩的嘉庆皇帝,成功开启了清朝中衰。

  嘉庆朝以后的大清王朝“武力不竞,纪纲败坏,教徒纷起,民不聊生”,这里面固然有乾隆皇帝埋下的祸根,但嘉庆皇帝的“平庸、无能”才是清朝走向衰败的真正原因所在。有鉴于此,后世学者认为乾隆皇帝最大的错误并不在于“闭关锁国”,也不在于奢侈浪费、大兴土木、穷兵黩武,而在于选择了平庸的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

  所谓“知子莫若父”,嘉庆皇帝的平庸,乾隆皇帝是不清楚还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或者,因为嘉庆皇帝生母——令妃魏佳氏的受宠对乾隆皇帝产生了积极影响,才让其选择了一位平庸天子?

  令妃魏佳氏对乾隆皇帝择储的影响

  令妃魏佳氏,嘉庆皇帝生母,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四十年之间,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后宫庶务,乃系实际上的后宫之主。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于德州舟次,宫女出身的魏佳氏便逐渐获得乾隆皇帝恩宠,后宫位分得以迅速晋升;乾隆三十年,继皇后那拉氏因“断发诅咒”而被乾隆皇帝不废而废,乾隆后宫正式迎来令懿皇贵妃时代。

  10年生育6胎,生前佩戴东珠朝珠、丧礼仪仗多达76件都说明了乾隆皇帝对令妃魏佳氏的恩宠程度。在乾隆皇帝秘密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乾隆三十八年,令妃无疑是乾隆皇帝最为恩宠的后宫妃嫔。

  但是,乾隆皇帝选择皇十五子永琰为皇位继承人,是不是真的受到了令妃的影响呢?乾隆六十年十月,在魏佳氏被尊封为孝仪皇后的大典上,乾隆皇帝的一道上谕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孝仪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庙一事。亦未免失当。孝仪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册赠。止应于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举行天地庙祀大典。转邻于渎。已著不必举行。

  清代祭天场所——天坛

  根据清朝祖制,不管是册封还是追封皇后,祭告天、地、太庙都是必须履行的礼制规定。可在乾隆皇帝眼里,魏佳氏只是因为“嗣皇帝生母”的身份才被追封的皇后,只是为了给嗣皇帝一个嫡出身份,压根就算不上正儿八经的皇后,或者根本就配不上“与朕相匹而膺尊号”,追封这样的皇后,告祭天地就是对天地的亵渎。

  也就是说,在乾隆皇帝这样自负到极点的君主眼中,只有富察皇后才配称皇后,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才能和自己“龙凤和鸣”。乾隆皇帝压根就瞧不上孝仪皇后,更不可能因为她而影响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

  乾隆皇帝选择嘉庆,到底有多无奈

  按照雍正皇帝所创“秘密立储”制度的要求,乾隆皇帝早在乾隆元年就将“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的嫡长子永琏秘密写入传位诏书;永琏薨逝后,乾隆皇帝又将嫡次子永琮视为“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的继位人选。乾隆十二年,永琮薨逝;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乾隆皇帝传位于嫡出皇子的希望被彻底打破。

  乾隆十三年,在富察皇后丧仪上“不知礼、不悲戚”的皇长子永璜让原本因痛失爱妻而失去理智的乾隆皇帝大为失望,并对其公开训斥。自此以后,永璜抑郁寡欢,于乾隆十五年薨逝。

  乾隆帝皇长子永璜 剧照

  “立嫡”失败、“立长”不成,乾隆皇帝又将择储目光集中在了“立贤”原则上,打算将皇五子永琪立为皇位继承人。乾隆三十一年,“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的永琪英年早逝,年仅26岁。“立嫡”、“立长”、“立贤”的皇位继承人选择原则全部失效后,乾隆皇帝彻底陷入了无奈境地。

  乾隆三十八年,时年63年的乾隆皇帝不得不再次面对皇储选择问题,而此时可供其选择的皇子只有6位——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永璇,年龄居长但身有足疾,而且“纵欲败礼, 性行不良”;永瑆,文才出众、工于书法但却不重骑射、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太重,而且小气吝啬到了荒唐地步;永瑆,继皇后那拉氏所出皇子,受继皇后牵连而不被乾隆皇帝所喜;永璘,时年7岁,尚未成年。

  相较于其他皇子,资质平庸但却并无明显缺点的皇十五子永琰变成了乾隆皇帝的无奈选择。只是,乾隆皇帝选择永琰的无奈,到底有多无奈?根据《清实录·高宗实录》的记载,乾隆皇帝在将永琰秘密立为皇储以后,曾经在祭天时有过一次极为恶毒的诅咒,或许能让直观地感受到乾隆皇帝的无奈:

  如所立皇十五子永琰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上天潜夺其算,令其短命而终。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

  贤,则保其长命;不贤,则愿其短命而终,以便及时另选皇位继承人。正如乾隆皇帝所言,“朕非不爱己子也,然以宗社大计,不得不如此”,能让一个父亲发出让儿子短命而终的诅咒,乾隆皇帝的无奈程度,可想而知。

  乾隆皇帝和幼年嘉庆

  后记

  封建皇权社会中,尤其是将皇权集中发展到鼎盛状态的乾隆朝时期,江山传承、皇权更迭全凭皇帝一人决定。嫡子、长子、贤子的早逝让乾隆皇帝面临着巨大的择储压力,让其只能无奈采取排除法选择皇位继承人。

  就当时的具体情况而言,乾隆皇帝对皇十五子永琰的选择无疑是理性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更何况,乾隆皇帝在选择了永琰以后,还给了他3年多的实习时间,可谓用心良苦。

  参考文献:《清实录·高宗实录》、《啸亭杂录》、《清代通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