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余国柱简介—清朝一代名臣,正一品衔

2024-07-09
余国柱(1624-1697) ,字两石,号佺庐,清大冶县人 ,清朝一代名臣,正一品衔。湖北大冶人,顺治九年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1687),余国柱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光禄大夫,入阁为相,回乡归省亲,游问津书院,向书院捐赠祭祀所需全部礼器、乐器,计几百件之多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与纳兰明珠勾结更紧,时人称他为“余秦桧”。后左佥都御使郭琇在《特纠大臣疏》向清圣祖参劾了明珠和他二人的贪赃行为,明珠被罢相,他亦被革职。后居江宁。因营造宅第,被给事中何金兰弹劾,屈九万投河自杀,乃被逐回原籍,卒于家。

人物生平

在朝为官36年:前32年清正廉明,励精图治,为大清王朝立下不朽功勋;后4年在执行朝廷大政方针时,结党纳贿,参与明珠朋党倾轧,最后被罢官思过,发送家乡病终。
顺治八年(1651),余国柱以甲科魁首中举,轰动湖广。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任兖州推官,迁任行人,掌传旨及册封事宜。后转任户部主事。康熙十五年(1676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值三藩之乱,当时用兵频繁,他屡上书论筹饷之策。二十年(1681),升左副都御史,不久出任江宁巡抚。因迎合明珠,遂得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等高职。曾向江宁巡抚汤斌勒索,被拒绝,乃尽力倾轧汤斌。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1687),余国柱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光禄大夫,人阁为相,回乡归省亲,游问津书院,向书院捐赠祭祀所需全部礼器、乐器,计几百件之多。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与明珠勾结更紧,时人称他为“余秦桧”。后左佥都御使郭琇在《特纠大臣疏》向清圣祖参劾了明珠和他二人的贪赃行为,明珠被罢相,他亦被革职。后居江宁。因营造宅第,被给事中何金兰弹劾,屈九万投河自杀,乃被逐回原籍,卒于家。
余国柱拜相后,关心地方文化教育,被大冶人尊称为阁老,他还到东方山捐资修建亭阁,在东方山弘化寺山门牌楼上的“三楚第一山”这五个字,是他亲笔所写。清史有传。

人物故事

余国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家,住在铁山盛洪卿。舅父非常喜爱他,送他到东方山学堂读书。余国柱聪明过人,深得老师喜爱,他的老师姓陆,大冶县祝家庄人,进士出身。余国柱对老师所授的《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别的学童还没背熟课文,余国柱读几遍就记住了,每天早早地放了学。
有一天早上,余国柱早早地来上学了,老师看见他的裤脚是干的,觉得奇怪。因为东方山上草很深,每天上学的童子裤脚都被露水打得透湿,只有余国柱是干的。老师问余国柱,余国柱说,每天早上有两只小白兔,在我前面打露水,老师十分稀奇。这天早上,他跟余国柱一起上山,真的,有两只小白兔,在前面蹦蹦跳跳打露水。老师跟在小白兔后面,看它到哪去,小白兔来到一个山洞,洞里有一个大石桌,桌上放着兵书宝剑,翻来翻去兵书上却没有字。后来大家说,假如不是老师过早地跑进山洞里去破了法,余国柱就不是拜相,而是当皇帝
后来大冶人都知道余国柱是个神童。有一年春天,余国柱和同学们外出踏青,当他们经过大冶流水里一户富人家时,突然被主人请去吃酒,余国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这时,主人说:“在座的哪位是余相爷?”大家指了指余国柱说:“没有余相爷,只有一位余相公。”主人请余国柱用朱砂在黄纸上写一个“封”字,他龙飞凤舞写了一个,主人非常高兴,用这张纸盖在—个陶罐口上,用滚开的菜油倒进去,顿时罐里叽叽喳喳一片,主人说:“好、好,几个老鼠精都整死了!”事后主人讲,他家有个女儿,原先长得有红是白,不晓得从哪里来了几个老鼠精,长年缠着他女儿,弄得她面黄肌瘦。那天晚上,他听到几个老鼠精躲在—起商量说,明天余相爷要从门口路过,得找个地方躲躲,后来看见它们躲进了陶罐。主人因此请余国柱帮忙消灭老鼠精。
顺治八年,余国柱以甲科魁首中举,轰动湖广,紧接着顺治九年以一甲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后来他主持编修了《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
据说余国柱入阁拜相也十分传奇。有一年,皇苑内的大象突然开叫了,皇帝不知是凶还是吉,第二天早朝问大臣们,主何征兆,满朝文武莫能对答,皇上十分恼怒。这时班中闪出余国柱,余国柱奏说:“奏告我主,大象开叫,此是吉相,古书云,大象鸣,国家兴。
皇上问余国柱,出自何典,他说出自佛经,并说出自何经、哪一卷,皇上令人搬来经书查看,果然有此一说。皇上龙颜大悦,说余国柱知识渊博,真可拜相,连佛经都知道,其它的书更知道。原来是他在东方山读书时,看了这卷佛经。
余国柱拜相后,非常关心地方文化教育,被大冶人尊称为阁老,他还到东方山捐资修建亭阁,在东方山弘化寺山门牌楼上的“三楚第一山”这五个字,是他亲笔所写。他还为东方山写了著名的
《东方山总题八景诗》:
  一从卓锚道场开,
  月涌禅关照佛台。
  山实有灵松倒插,
  池因无垢藕先栽。
  铁牛常卧兜宫净,
  石船不移梵影排。
  仙迹宁随曼倩去,
道人洞口望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