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淡如简介-广东四大讼师之一
2024-07-09
何淡如(1820-1913),名何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郊区澜石镇)湾华村湾何坊人。读书时名文雄,因替人当枪手(代替别人考试)到试院考试,被考官识破,于是被开除学籍。清代,“学而优则仕”观念极深,处身于这种世俗意识的何淡如被学校开除学籍,等于被切断仕途之路,以后想当官都很难,所以他自嘲似的把“文”字删去头上一点,改为“又”字,故名又雄。又以淡如之别字配之,还把自己老婆的名字改为人菊,取“人淡如菊”诗句之义。
人物生平
1862年(同治元年)举人。初任广东肇庆府高要县教谕,后以学廉设馆省城(今广州市)龙津义学,开筵讲课,授徒日众,以书文名于时。其后即在港九以教学为生。他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学生很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听者益众,名噪一时。
文人何淡如
据说何淡如文思敏捷,写作不假思索,落笔若春蚕蚀叶,纸振有声,顷刻脱稿。有些作品(如对联)更是冲口而成,因没有及时记录,是以散失不少。擅作联语,尤以广东方言(亦称粤语、广州话)写谐联著称,不露半点斧凿痕迹,当时颇负盛名。所撰对联极为广州市井小民所传诵,其诗其文亦有传世,然至今所见不多。大概因为其作品多被视为非大雅之作,故生前未见结集。其作品星散四处,只在《岭南即事》一书中选录有对联,此外,散见在民间的口传耳闻中而已。
又善书法,闲涉绘事,自饶风趣。何谈如一鳞半爪的作品,流传民间逾百年。其谐诗、谐联、妙批雅俗共赏。工妙之处,令人捧腹。时人称之为“幽默大师”。
民国三年(1913年)。据说是何淡如死后一年,有梁纪佩先生,因“先生(何淡如)之绝妙谐联,予幼时颇耳熟,今忆录以附之铅椠,俾成斯卷,供诸海内同好,为茶前酒后之助。间有遗忘,愿知之者匡予不逮,则是所厚望焉”之故,辑成一卷,名曰《何淡如先生妙联》,由广州崇德堂印行。卷首有梁纪佩先生写序,除上引述外,还说:“南海何淡如先生,聪明天亶(勤勉不倦),蕴籍风流,文妙工谱,名冠粤省,公卿大夫、及蔀屋茆檐(草席盖顶之屋,指贫者之居)之士,毋不素重其名,至今思之,尚犹称道弗衰者也。”可见,梁纪佩先生应为何淡如的同时代人,对其情况十分了解,梁对何的社会影响如此描述,亦足见何淡如的作品(尤其对联)“工妙之处,几令人笑而绝倒”并非虚妄。123
四大讼师
讼师者代写状纸,口若悬河于公堂之上,有良心者为民申冤,无耻者就与官勾结,欺压百姓。于是就有了民间不朽的传奇∶“广东四大讼师”。
人称“铁嘴铜牙,扭尽六壬”,手摇白纸扇,把那堂堂七品县官问得个哑口无言,贫苦弱势的老百姓就是因为有了这“四大讼师”才有可能挽回他们应得的那小小公道。这“四大讼师”分别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梦吉”、“方唐镜”、“何淡如”和“刘华东”。
排名首位的非这位万世“扭计祖宗”陈梦吉公莫属了。粤语“扭计”之意十分传神∶扭尽六壬、足智多谋,死能回生,挛(弯)能使直,黑为之白,白为之黑。“扭计”、“扭计”,就是扭尽浑身解数,点子层出不穷。后来这“扭计”在粤语的多年发展之下也引申了很多意思,例如说小孩子顽皮耍闹也叫“扭计”。
这位广东民间第一状师敢称“扭计祖宗”,其功力与智慧已被岭南民间视之为神了。
“陈梦吉”相传为清代广东顺德陈村人士,传说自幼经历已十分传奇,刚出生时竟然不哭不闹,家人都以为天生聋哑,后经高人教化,其过人天赋、才华横溢渐渐显露。后来在广州城成为传诵一时的“扭计祖宗”、“桥王之王”。
此“桥”字在粤语中就是“点子”之意,越聪明机灵之人想的办法就越多,古怪刁钻、稀奇古怪,往往出人意表。“陈梦吉”的传说中不乏这位祖宗级大师的经典故事,由于他的点子之妙之多冠绝羊城,他自然也就被誉为“桥王之王”了。
我曾听老家广州乡间的老人家说道,“陈梦吉”公的处世哲学就是“使天下人信之,必使先自信”,他对“信”的理解就是“骗”,在公堂上要驳倒青天大老爷和悠悠众口,就是要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讲的就是真理,一万个正确,就算自己讲的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也要说得天花乱坠,人人俯首拜服。而要“使天下人信之”,就必须连自己都相信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总之到最后自己说的自己怎么都相信,恐怕很快也会得精神病了。若非有这“扭计祖宗”的天纵聪明,恐怕其他人不能轻易办到。
广东民间传说中的“方唐镜”与“陈梦吉”乃是死对头,前者乃衙门刁钻师爷,平时自命足智多谋,作为官老爷的“白纸扇”,与讼师陈梦吉少不免就有交锋了。粤语黑白残片的“陈梦吉”系列就有很多这样优秀的品目,两人的斗智奇谋,观众看时既觉得“屎桥师爷”的精明恶毒,又被聪明机灵的“桥王之忘”所折服。二人的对决就像高深的围棋布局,丝丝入扣,连环穿心,差之毫厘,就满盘皆输。已故的优秀粤语黑白电影大师张英就出演过“方唐镜”,幼年时曾有幸观看其重播,至今回味无穷。
另外一位大讼师刘华东也是颇有传奇色彩,名振岭南的粤剧会社“八和会馆”传说中与他也有一段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