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狄仁杰遇到困难问元芳,清朝县令遇到难题,就问神仙,真的如此吗

2022-05-19

元芳,你怎么看?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这是电视剧里,狄仁杰的查案方式。那几年,竟成为人们的口头禅,颇火了一段。

狄仁杰有事难决问元芳,如今的人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搜索引擎,那清朝的,有人断案难决,问的是谁呢?

居然是神仙!

清朝进士汪辉祖著有数本书,皆言当师爷也就是幕僚——放在春秋战国,那就是门客——该如何行事,乃是成为幕友的必读之书,被誉为“宦海舟楫”、“佐治津梁”,当时做幕僚者,人手一册,足见其影响之大。

为何汪辉祖的书,如此走俏呢?

乃在,他自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起,到他岳父江苏金山知县王宗闵衙门中做幕客,至乾隆五十年(1785)就任湖南宁远知县,前后有三十四年做幕僚的经历,其上官,居然有十六位之多,遍布江浙两省。且他三次落第,中进士之时,是乾隆四十年——也就是说,中了进士,竟然还做了十年幕僚——不知是否说明,乾隆时期,官场已膨胀不已,候补个知县,都要等个十年来——当然,亦有可能,是汪辉祖太过正直,不愿提钱跑吏部,故无人替他安排——不论如何,他几十年幕客经验,一旦形诸文字,雕刻成书,有人读过之后,大为赞叹,引为职场指导手册,于是,不火也不行了。

介绍完背景,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怎么写的——

在《续佐治药言》——光看这书名,就知取良药苦口利于病之意。辅佐上官,以何为贵?顺之当然受宠,久而必生冤案。因此,还是得讲直言,说真话,别给知县老爷知府大人挖坑。

“囚关绝祀者尤宜详审”中,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听他舅舅王宗阅的老朋友杨砚耕说,自己在山西临晋做师爷。县令乃是能吏,初任此县,遇一久未决之案。未几天,他便审出了原委,是胞弟杀胞兄。案既查实,便拟罪稿,无非上奏,此事已明,将判死刑,请上级批准之类。写完,已是半夜,蜡烛都没吹灭,就睡了。还没入梦呢,“忽闻床上钩呜,帐微启,以为风也”。于翻身又睡。乃知,才闭眼,“钩复鸣”,惊得弹了起来。却见“有白发老人跪床前叩头,叱之不见”——当时肯定是吓得够呛,所以大吼什么人?吼完,老人已不见了。

但,事没完。“几上纸翻动有声”。

此事必有蹊跷啊!

因而“急起视,即拟谳稿也。反覆细审,罪实无枉,惟凶手四世单传,其父始生二子,一死非命,一又仗辜,则五世之祀绝矣。狱无可疑而以疑久宕,殆老人长为乞传耳”。

此事并无冤枉,之所以久拖不决,不是之前的县令无能,而是他们都故意将之搁下。白发老人,已不止拜了他一个了——本已四代单传,好不容易生了两个儿子,若都死了,就绝后啦!

咱办?既有神仙显灵,“因毁稿存疑如故”,弟弟仍关在牢里,待下任知县吧。

事还未完。

——后闻今皇帝御极大赦,是案竟以疑宥——弟弟逃出生天,此家终传香火。

以疑宥何意?疑罪从无是也。这么多知县都不判,肯定是有疑点啊——谁又知道,乃是冥冥之中,有仙人相助呢?

然则,我写到此处,读者诸君肯定不会相信,世间竟有如此奇事。其实我觉得,便是记载这个故事的汪辉祖,也未必相信真有鬼神能左右案情。

但,他的书中,又不止一次,记载这些事——

《佑治药言》“妇女不可轻唤”条中,有个这样的故事——

吴桥县令孙尔周,有个刑名师爷叶某,是才子。一日,两人饮酒谈诗,叶某忽然“偃仆于地,诞沫横流,气不绝如缕,历二时而苏。”第二天,叶某便请人写了些符,到城隍庙烧化。

至于为何,孙尔周并未问,还以为叶某,可能是患病了求神仙保佑呢。

哪料,六天之后,事又重演。叶某苏醒,说要搬到衙外去住。这次,孙尔周不得不有些奇怪了,一问之下,原来——

八年前,叶某在山东馆陶做师爷时,有人告恶少调戏其夫人。讯问过恶少,其也承认,本当定案。但他朋友谢某说,“此妇当有姿首,盖寓目焉”——想来这个女子肯定是有姿色的,何不叫来兄弟们过过眼瘾?叶某觉得也对,反正于法也符,便叫人去传唤。哪料,女子竟然“忿激捐生”,“ 投缳死”。这事就大了。谁当受罪?自然是恶少了。最后判了死刑。

但恶少觉得自己冤枉啊,于是告到了城隍那里,才有了叶某两次仆地吐沫,不省人事。城隍老爷审过,觉得叶某实为此事之主谋,若他不听信谢某之言,以法之名,行色之实,女子焉会自尽?

叶某搬出孙家,未久即亡。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估计更加不信了。又是白发老人又是城隍老爷,清朝官员断案,难道真靠神仙吗?

其实不然,我想,汪辉祖之所以如此写,是告诉当官的,做幕客的,举着三尺有神明,人命关天,绝对要慎之又慎,要持中而论,不该有律法之外的其它想法。所谓神明,乃是自己的良心。若无良心,则会乱断案,什么坏事,都敢做——当然,也不排除其吓阻之意义——或许你知县乱来,知府不会知道,皇上更不会知道,但神明,绝对知道——在那个年代,若能以神明之说,使更多正义得到伸张,则不必苛责古人之故弄玄虚了。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