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的蒙古包有什么构架?巴州蒙古包的设计
巴音郭楞的蒙古包高大、坚挺、华丽,比起内蒙古的蒙古包,直径大1米,高半米至1米不等,这是由于他们在伏尔加河两岸游牧时,吸收了当地俄罗斯人把房子盖得特别高大的习俗,而且比起现在伏尔加河两岸和内蒙古的蒙古包在内部构造上要密匝、坚固的多,这是因为中国西部风沙大,蒙古包梁椽檩榫要坚固耐用,才不致于被风吹倒,再则比起其它地域的蒙古包更加绚丽华贵,这是接受巴音郭楞各民族的优秀传统,喜欢把居室装饰成花的世界,顶有悬花,壁有围花,窗有绣花,门有插花,爱美似乎是巴音郭楞各族人民生活的主色调。
巴音郭楞蒙古包,上为木制伞状的顶架,用绳子拴上粗约3~8厘米的木橛固定,二十余根木橛要打入草地1米以下,木橛间距40厘米左右,几十根粗约1.5~2厘米的木棍又插入地下30厘米围成一圈。木棍间距8~10厘米,绑在圈架上和顶架上,安上门框和大门,门约1.8~2米高,1圈围芨芨草帘和围壁、屋架即成,内外捆上围毡,里边挂上漂亮的挂毯,蒙古包圆顶上,形成穹形,中间有直径60~80厘米的穹洞。圆顶即毡房的屋顶,穹洞即是天窗、烟筒,天窗是透气排烟的,白天打开,刮风下雨、下雪盖上,周围还有三至五个专门留出的小窗,大都结实密匝,门朝东方,木制门较为牢固。做蒙古包的木料均为红柳木、白腊木、水曲柳木、梨木等。蒙古包高约3.5~4.5米,直径4~8米不等,其冬暖夏凉,美观耐用。
还有一种简易的小蒙古包,用数十根木棍搭成,天窗通风,直径2.5米,一般为贫苦牧民所住和牧民转场时所用,这种蒙古包轻便,建造容易,如遇喜庆和会盟或那达幕大会,牧民往往带上这种小蒙古包去参加庆贺时,做为临时住宿之用,一般牧民很少用。
为了迎接新娘的蒙古包是比较大的,这是为了免得婚后过几年又置办,浪费钱财,新婚蒙古包大,意味着人丁兴旺,一般新婚蒙古包不小于男方父母的,现在不少牧民已走向定居、农区、半农区、城镇的蒙古人,虽然已住上了砖房、楼房、小别墅,但屋内的陈设仍保持着古老的习俗。
蒙古包的陈设,门正中天窗下为锅灶。锅碗瓢勺放在锅台两侧,再往内放有坑桌、立柜、衣箱,紧凑而整齐,柜子左侧放收音机、录音机,右侧为佛龛,门北侧放生产工具和马具,南北地上铺毡,再铺毛毡为卧榻和会客之处,就寝时,下铺狗皮褥、棉褥,再铺上单子,棉被或毛毡盖身上。
虽然牧民走向了定居,但是牲畜没有草就不能存活,他们不可能长久在一个地点放牧。夏天他们往往选择水草丰茂的草原草甸居住,冬天他们往往选择山低草茂,背风朝阳的冬窝子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