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什么是吉都?为什么说吉都是藏族苦乐与共的民间社团?

2022-05-19

“吉都”是藏族群众自愿结合的一种民间社团,也是藏族生活习俗的表现形式之一。过去吉都在藏区,尤其是卫藏一带如天上星辰,名目繁多。目前这一民间文化现象虽仍在延续,但从内容到名目、数量等方面都没有过去丰富、众多,所以现今为人们少知。在此,笔者就所了解的有关吉都情况作一介绍。

多种形式的“共同乐苦会”。“吉都”,藏语意为“乐苦”即“共同乐苦会”,多为民间互助的群众团体。藏区民间,尤其是城镇中的为数不少的平民百姓都愿加入吉都,目的在于找寻集体的欢乐,得到众人的资助,寻求心理的慰藉。吉都一般是由十个以上的中下层平民家庭组成,因为只有他们才需要众人在人力、物力上的帮助、支援。大部分吉都有两位管事(基巴),由该组织成员轮流当值,时为一年。吉都内部活动时所需的人员和安排,全由管事负责。

吉都分两类,即宗教类和非宗教类。宗教类的如次久吉都、喇嘛确巴吉都、西卓吉都、迎确曲卓吉都、宁乃吉都、玛尼吉都等等;非宗教类的讲究很多,有按性别分的,如男性朋友吉都、女性朋友吉都;有按职业分的,如商人吉都、木匠吉都、石匠吉都、鞋匠吉都;有按民族分的,如汉裔吉都、回族吉都;有按兴趣爱好分的,如朗玛吉都;有按地域分的,如拉米吉都;还有以互助形式为主的越贵吉都等等。下面介绍几种吉都及其主要活动。

十日会,次久吉都。次久吉都的成员信仰宁玛教,全藏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名称是以日期命名的,“次久”即“十日”之意。该吉都成员每月十日和二十五日举行活动。相传莲花生修建完桑耶寺,藏王赤松德赞问何时能见到您的尊容时,莲花生说十日和二十五日你们向我祈祷,就能见到我。《莲花遗教》云:“十与二五值吉日,金刚真言布妙法;上弦初十日方初,乘光行空实莅临”。从此西藏宁玛教的信徒在这两天举行次久祈祷活动,藏区次久经堂也较普遍。拉萨地区的次久吉都一般都由20个以上的家庭组成,管事每年两人,成员间互称“次久曲卓”,即次久教友。条件较好的吉都共同财产有:莲花生慈面铜像一尊、凶面铜像一尊、观世音千眼千手佛像一尊、唢呐、银制法器一套、白盏灯具一套、野牛角酒壶两个。每月十日轮流在各成员家举办全体人员参加的次久活动,轮到哪家,便由管事按清单把佛像和法器从上次举办活动的人家请到哪家。九日那天,这家把多吉扎(山南宁玛派的一个寺庙,拉萨大昭寺内有该寺常住僧人)的喇嘛请来做各种“多玛”(施食)、“措”(会供食)和“慈日”(祈祷长寿的念了咒的面丸)。此后一连举行3天的宗教和娱乐活动。十日那天喇嘛念经,参加者每人带一盏酥油灯、一捆香料,并一同念经。第二天主办家给本吉都成员及自家亲朋好友送措并请众人来玩耍两天,这时非该吉都成员只要被邀请,也来参加。这是花销最多的时候。

[page]

正如俗话说的“次久轮流破财,次久轮流请客”。市内的次久吉都在藏历正月的大法会和二月传小召期间,还要给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和观世音佛像涂金,给松赞干布塑像前的酒盅里换青稞酒,这也是该组织的重要活动之一。那天全体成员盛装进入大昭寺,在吉祥天母、莲花生、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佛神像前,依次唱颂赞谐钦并跳舞。颂赞莲花生时唱道:“西扎峰高又高,山峰顶立天梯;莲花生俊又俊,门孜布做垂帘;右侧坐有空行母,益西措杰空行母;左侧坐有神妃子,门达热瓦神妃子”。

供奉宗喀巴和释迦牟尼的社团喇嘛确巴吉都是一个信奉格鲁派的组织,每吉都一般由10个以上的家庭组成,每年由两个家庭的当家人轮流当管事,年内的活动和成员家中遇有灾、喜事,都由管事安排处理。各成员家庭依次轮流操办一年的宗教活动。实力较雄厚的吉都,共有财产多为一尊铜质宗喀巴像和一套宗教用具,实力较差的有宗喀巴唐卡一幅,宗教用具一套。这些共有财产轮流供在这年当管事的家中。该组织每年有两次重大的活动:十月二十五日,噶丹阿曲即宗喀巴圆寂日举行一连3天的宗教活动,头一天念经,第二三天玩耍,最后半天由管事结算本年收支,并商量如何帮助有困难的成员家庭;七月十五日起集体过5天的林卡,沐浴节过林卡两天。

迎确曲卓吉都,“迎确曲卓”意为换圣水的教友。该会在拉萨城内,由十几个家庭组成,管事由成员家庭的主人轮流担任。该吉都的主要活动是,给大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换圣水;主要特点是,每家都有专门供换圣水时用的铜水桶。每月的十五日和二十五日,众成员将盛水器皿擦干净,由管事带领到拉萨河背水,水桶用洁净的白布遮盖以防弄脏。换圣水一次用水10桶,换下的水背到林卡中,那里有人争抢着要去,用来洗头发和饮用。一年中最隆重的活动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全体成员穿上盛装,佩戴装饰,到大昭寺给释迦牟尼像涂金、换圣水,给松赞干布敬换酒盅,然后一妇女手端银酒杯,一妇女手持银酒壶,数人背上酒桶,几人拿五彩经幡,唱着藏戏绕八廓街转一圈,边走边给熟人敬酒,走至林卡,一连5天玩耍。过林卡的开支是由这年当管事的人家支付。而管事的开支则用组织“越贵”来解决(“越贵”在下面专门介绍)。由于十五日那天用酒量极大,这天每个成员家庭都要拿出两桶青稞酒。

闭斋会,宁乃吉都。宁乃吉都凡藏传佛教徒都可以参加,成员互称宁乃教友。“宁乃”为近住戒(持戒的一种)的意思。这是戒律最严格的宗教类吉都,其8条戒律规定:“从今不作杀生事,谎言不从口里出,不事交媾除淫念。百端祸事由酒起,滴酒不沾严守戒,不垫不坐厚高席,不吃不饮过顿餐,香料饰品皆抛弃,休作歌舞寻娱乐。”守戒人在守戒时必须严格遵守这8条戒律。守戒时成员大部分去宁乃佛堂受持近住戒,也有少数人在家中守戒。俗人从守戒前的一两个月起就夫妻分居,守戒的前一天洗净身体,换上于净衣服。到佛堂守戒者,进佛堂前先用侍徒给的水漱口,表示从头顶开始洗净全身污垢。进佛堂后先磕3个头方才入坐,且坐垫不得超过一肘高,入戒人口念皈依经和发菩提心诵经后,活佛来授住持戒,受戒人保证在此期间严守戒律。守戒期间隔天禁食、隔天禁食禁言,进食的那天只吃午餐,而且要求肚子里的1/3为食品,l/3为水,1/3空着,禁止吃荤。午餐后允许喝水,但不能吃用牙齿咀嚼的食品。禁食禁言的一天里,除了念经外不许出声,不能吞咽口水,有些人守戒期间肩上垂挂一布条表明自己在守戒,以免别人误会。守戒时间为白净双8天(一禁一放共16天)。萨噶达瓦(藏历四月)期间,拉萨大部分宁乃教友守白净双8天,传召大法会期间守双二或三天,六月里守双一或二天,九月降神节时又守双一二天。农村除了萨噶达瓦、传召和其它时间也有守白净双8天的。这期间按教规要磕很多次头,守戒的最后一天,举行次久仪式(做供品,吃斋),表示对佛的答谢,也是对众教友的慰劳。守戒严格的俗人,在结束守戒后一两个月里仍坚持夫妻分居,不近异性。

[page]

供奉地方神的社团拉米吉都:参加该组织人员的范围很明确,即属于一个地方神管辖的人,所以它的成员承袭性很强,如一个家庭几代人居住在某地方神管辖范围内,那么这些人都属于这个地方神的人,吉都成员也代代嗣承。仅拉萨就有嘎玛夏地神、热加赞康地神、巴朗雪地神、热尔色地神、旦吉林地神、布德康萨地神等。各地方神的祭祀时间不同,它是先前由各地神汉降神时,以神的意志确定的。如五月十五世界煨桑日,是嘎玛夏和热加赞康两个地神的祭日,那天在林卡萨巴架起一高一低的两个座位,迎请两位神汉来降神。属于这两个拉米吉都的成员边请神汉降神边过林卡,不是该吉都成员而属于该地神管辖的人也都要到林卡去给地神献哈达。

汉族后裔和经济互助也有吉都汉裔吉都;这种吉都又分几支,如“祭神会”、土地会”、“慈善会”等,成员都是由西藏的汉族及其后裔组成的。每个吉都由十几家组成,有两个管事大爷,而拉萨所有汉裔吉都又选两个管事,人称“选员”,以协调各汉裔吉都事务。拉萨的土地会每年到扎基拉康祭祀扎基拉姆,是时的念经等其它作法都依藏传佛教的仪轨。人死后,按汉族的风俗办丧事,依藏族的习俗进行宗教活动。适逢清明节都到墓地扫墓、烧纸钱,夏天各吉都过几次同乐的大型林卡。慈善单刀会每年则到关帝庙去祭祀。

越贵吉都:这是非宗教类的经济互助组织,具体作法是成员每月碰头一次,并拿出规定的钱数摆放在写着个人名字的布条上,再掷骰子,由骰子的点数确定这些钱属谁所有。已经中骰得过钱的人,下回只掏钱不参加掷骰,押钱时要加上若干利息。这样无论先后,所有成员在一轮中都能得到一次钱。如果会员中有人急需用钱,可以私下调剂。这种活动其它种类的吉都也用,以解决主办活动家庭的经费来源等。

表演民间歌舞的社团朗玛吉都:该会成员以民间艺人为主,常住人员十几个。它的突出特点是,无论贵族、大商人,还是平民百姓均可参加,其共同点是爱好音乐舞蹈。他们平时的活动是集中学习乐器,并唱歌跳舞。旧时萨噶达瓦十五日,全体地方政府官员要集体转经,当来到龙王潭时必须乘船游转龙宫一圈。这时朗玛吉都的艺人们也坐船随后,并唱歌奏乐,然后在宫殿长廊里给官员跳舞唱歌,以取悦龙王,祈求这年风调雨顺。平日里常住成员还被请去献艺助兴,如“噶厦游园”、“冲廓夏游”、“孜雪夏游”,或谁家过林卡、哪人升官、办喜事等,用这些活动的收入维持生活。有条件的成员也送些粮食和钱财。该吉都有两个管事,每年八月全体人员过林卡7天。

吉都的纪律和习俗。吉都的纪律是严格的,有些甚至以文字记录在案:如规定一家之长参加的会,别人就不能代替;有事必须听从管事的安排;做事时不许挑轻捡重;出殡时,成员都到规定的路线点香送殡;有活动时,燃一虎口(一把)香以计时,香灭后才到的人就得按规定被罚,也有的吉都集合时间以早晨拉萨西郊坚布乌孜山头阳光初照为准点。每个家庭都有固定的交往圈子,无论遇到何事,往来人员都是稳定的,除了亲朋好友就是本吉都成员。吉都成员继承性较强,由于代代相传,各家庭、家族间非常熟悉、了解,人们之间关系和睦、友善,故成员间姻亲越来越多。以上是主要吉都及其基本情况,它们虽主旨不同,各有特点,但其共同点除了同乐外,更重要的是一成员家有难,众人相助,例如主办家庭中没有地方搞宗教活动,有条件的家庭就提供场所;有的老人子孙不孝就说“你对我不好也不怕,反正有吉都来处理后事”。这就是吉都的吸引力所在。藏族有句谚语“乐时同吃山头草,苦便同饮洼地水”,便是吉都最贴切的写照。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藏族社会的吉都不知从何时开始,但它对于藏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匪浅。至今,卫藏一带的人有的一连几天过林卡、在家中聚会,有的教友们一起去朝圣、去隐居修行等等,这些作法都透有些许吉都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