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什么输了?长平之战的遗址
战国时期的一场长平之战,对当时天下的局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其战争本身也因为规模之大和伤亡之惨烈,给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如今,长平之战的古战场遗址就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的长平村。
高平在战国时被改名为长平,它环山绕水,地势险要,是历史上兵家十分重视的地点。长平之战基本上涉及到了大半个高平,这里有很多地名、村名的由来都与长平之战相关。
长平古战场的遗址距今已有了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山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还有着不少与当年那场战争相关的地点。
永录尸骨坑,里面出土了不少的尸骨、箭头等文物,为研究长平之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骷髅庙,相传这里是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国降兵的地方。唐玄宗时期,皇帝巡幸高平,修建了这座骷髅庙,用以祭祀战争中丧生的四十万亡灵。光狼城,长平大战之前,韩国上党郡的郡守冯亭曾把这里当做抵御秦军的重要据点。还有安贞堡、秦垒、米山镇、马村镇等地方,都是长平古战场的遗址,有的曾是当时秦、赵的驻地,也有的被设立过指挥所。总之,这些地方都有着长平之战的记忆。
如今,许许多多的游客来到长平古战场的遗址进行参观,感受那场战争带来的残酷和杀戮,也纪念在那场战争中丧生的无辜性命。
[page]
在长平之战中活埋了多少人
现今,位于山西高平市的长平之战遗址里有着一处触目惊心的景观,那就是尸骨坑。在长平之战中,投降的赵国士兵被秦军将领白起下令坑杀,而遗址中的尸骨坑就是坑杀之处。那么,在那场战争中,到底有多少人被坑杀?他们真的是被活埋了吗?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最后被白起下令坑杀的士兵人数其实是存在争议的,有学者认为人数应该不到四十万。但《史记》中也曾提到这场战争最后“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现今,赵军出兵约45万,战死者5万左右,被坑杀者40余万人,是普遍被世人承认的传统说法。
坑杀,在大多数人眼中,可能会以为是活埋的意思,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坑杀是指将敌军杀死后,把其尸体堆积起来的行为。这个词多有谴责和屠杀无辜的意思。当然,白起也因此事被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痛骂过。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表明活埋的说法并不成立。在长平之战遗址的尸骨坑中,其出土的尸骨有刀砍、箭射的痕迹,还有的尸骨只有躯干而没有头颅,这些都能说明赵国降兵是在被杀后掩埋的。
最后,40万人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白起如果真的要活埋这么多人,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长平之战中的赵国降兵不是活埋致死,而是在被杀死后掩埋的说法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对于被坑杀的40万人数,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考证。
[page]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扮演什么角色
战国时期的一场“长平之战”以规模之大、死伤之惨烈而著于史册。战争结果是秦国的主将白起使用计谋,诱赵军主将赵括贸然率兵出击。白起遂将四十余万赵军围困在秦军阵地附近四十六天,粮草断绝。最终,赵括在突围时死于秦军的乱箭之下,剩下的赵国士兵无奈之下选择投降。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白起并没有放过那些降兵。他担心如果不杀掉赵国士兵,会再生出其它事端,于是便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的降兵全部予以坑杀,只让年纪较小的240名士兵回去赵国。这一举动令赵国举国上下陷入了震惊、惶恐和悲痛的情绪中。
在这场战争里,赵国共派遣出了大约45万士兵,可最后活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如此惨烈的伤亡数目给赵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因败于秦国而元气大伤。赵国在战争中不仅失去了众多的兵马,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战后,无论是国内的经济建设,还是军事上的休养生息,赵国都很难再调整恢复到战前的情况。如果说,长平之战没有发生的时候,赵国还拥有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力量。那么,长平之战发生后,它是真的再也无力单独与秦国对抗了。
长平之战除了对赵国产生重创,对当时的天下局势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此后,这场战争为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page]
长平之战遗址在什么地方
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遗址,位于现今山西省高平市的长平村。高平在春秋时期被称为泫氏,直到战国时期才改为长平。高平三面皆是山,还有一条从北向南流过的丹河,纵贯全境。而崇山峻岭的险要地势也让它成为了自古以来兵家的必争之地。
这里不仅是长平之战发生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长平之战基本上涉及到了大半个高平,其遗址距今也已有了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地名、村名的由来也都与长平之战相关。
长平之战的遗址在1995年的时候,正式开始了相关的考古发掘工作。对待这项重要的工作,考古人员非常谨慎、认真。在几天几夜的工作之后,他们才挖开了著名的“尸骨坑”。从过去到现在,遗址内经常会有文物出土。现在,长平之战的遗址已经成为了山西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场遗址里还有永录尸骨坑、骷髅庙、安贞堡、秦垒等地方,范围非常广阔,且它们都有着自己在长平之战中发生的故事。
长平之战是历史上一次异常残酷的围歼战,它因规模之大和伤亡惨烈而著于史册。秦国与赵国相加起来有百万之余的兵力,在长平之战中的死伤却达到了比一半还要多的数目,实在是令人悲痛。置身于这场战争的遗址中,世人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不幸,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一幕幕血流成河、尸骨遍野的场景。
[page]
长平之战图片大全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影响甚大的战争,同时也几乎对后来的历史走向具有决定意义,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战争中运用到的战略计谋,对后世在军事方面也有着不小的借鉴作用。直到现在,世人谈起这场战争,依然会为了战争中的惨烈伤亡而叹息。
世人了解一段历史、一场战争,大多是通过文字的记载,或是那些根据史实进行考证改编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此外,一些图片也能够成为大家认知历史的途径之一。
根据当时长平之战的相关史料记载,世人绘制出了不少的战争画作,例如描写战争场面的油画、水墨画、连环画,以及有关战争局势的地形图、攻防图、决战要图等。
战争场面图大多都是打斗激烈的画面,亦或是描绘战争结束后,战场凄凉、死伤遍野的情况,由此也可以想见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残酷性。战争中,交战双方都投入了相当大的兵力,不惜拼着消耗国力的风险,也要获取胜利。而其它的地形图、决战图则可以帮助世人更好地了解这场战争是如何推进,双方又是如何攻防和决战的,这些都成为了现今珍贵的军事资料。
长平之战的相关图片一方面可以帮助世人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场战争,另一方面也是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来体现战争的规模之大和惨烈伤亡。
[page]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什么输了
按照秦灭六国的脚步来看,秦国攻打赵国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但韩国的郡守冯亭向赵国进献上党郡一事无疑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战争开始后,原本赵国的兵力不在少数,且地形有利,还有廉颇这位名将坐镇,应该是尚可与秦国一战的。可是,赵国最后不仅输了,还输得全军覆没,异常惨烈。那么,赵国又是因何故才输掉了这场战争呢?
其实,赵国输掉长平之战也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赵国与秦国在开战前的准备上就有区别。虽然两国兵马的武力值相差不大,但是秦国约有兵马60万,赵国是45万左右,这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差异。其次,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内的经济得到发展,而赵国在经济和农业上则稍显滞后。因此,在战争所需的物资方面,赵国的储备并不充足。
当然,除了上述的这些外在因素,战场上真刀实枪的内在因素也是赵国输掉长平之战的重要原因。长平之战中,秦国使用的两次计谋都非常有效。一次是导致廉颇被撤换的“反间计”,一次是白起诱赵括出击的战术,最终导致了赵军全军覆没。而赵国这边,看清楚战局的老将廉颇选择了“固守不出”的战术方案,但却已经来不及看到结果了。后来的赵括又只会“纸上谈兵”,非常缺乏实战经验和灵活变通的能力。
因此,赵国输掉长平之战,一方面是由于在综合国力上,秦国占有相对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双方在用人和战略运用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