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夏朝和商朝时期的疆域范围分别是多大?

2022-05-19

疆域,又称疆土,即国家的领土。《诗?大雅?江汉》云:式辟四方,彻我疆土。《晋书?文帝纪》云:遂戢干戈,靖我疆土。疆土、疆域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国家产生后的产物。学术界普遍认为,从夏代起我国历史进人文明时代,因此先秦时期政治国家的疆域范围就从夏代谈起。

1、夏代的政治中心及疆域范围

夏王朝是一个邑土国家,夏国也称夏邑。《尚书?汤誓》云: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此夏邑即指夏国,具体而言是指夏王朝的直辖区域。夏王朝是在崇部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而建立起来的。崇地所在与崇山有关。《国语?周语上》云: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古崇、嵩本是一字。《太平御览》卷39《崇山》条下引韦昭注云: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阳城,嵩山在焉。崇山即今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阳城应是今登封告成镇古名。可见鲧、禹所兴之崇部落其地似当在今河南西部登封一带。夏的直辖区域当以故崇地为基础,又向外进行扩张。《逸周书?度邑》云:自洛纳延于伊讷,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战国策?魏策》云: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G之阳,庐睾住其北,伊洛出其南。四界所至,更为详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汉代地名释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大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可见整个夏代的疆域大概在这样一个以伊、洛为中心的不算大的区域内。

《禹贞》提及禹划九州。《禹贡》所出显然在战国之世,而九州源起似当早于此。徐中舒、辛树帜先生怀疑夏代的九州似当即《左传》司马侯所说的九州。徐中舒先生释夏代九州时指出:北至太行,南至三涂,东至阳城大室,西至荆山中南。北至今山西太行山,南至豫西南部,东至豫西登封,西至今陕西秦岭一带。此狭小之区域似即夏代政治势力所及的大致范围。

2、商王朝的政治中心及其疆域范围

商王朝的疆域范围比夏代有所扩展,其直接控制的政治中心地带号称邦畿千里。商代后期的土地方域以王都殷为中心,其四郊为奠,四奠之外为土,四土的边地为四戈,即四域、四国,亦即西周金文中所说的殷边。殷边以外则是四方、多方。由此构成商代政治制度中的主要内容,即内服外服之制。

商后期王都殷的具体地点,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一带。商末年王都的范围有所扩大。《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说: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其范围大约包括今河南淇县以北,河北巨鹿、邯郸以南的地区。

商王朝与各方国之间在地域上并没有很具体的分界线,由于商王朝居于天下共主的地位,所以它的势力所及远在邦畿之外。汉代人曾讲到商代疆域范围,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蛮荆,北不过朔方。江、黄应指古代山东境内的沂水、黄水。所谓东不过江、黄是指商王朝骚土向东未超出古代的沂水与黄水流域,即今天的黄淮地区。今河南商丘以东,鲁南、苏北大片地区皆为黄淮腹地,商代那里散居着大董东夷民族。所谓西不过氐、羌是指商代疆域向西不超过氐、羌两族所在地区。商代氐、羌两族所在地域,目前学术界尚有歧议,但据甲骨卜辞中商人征伐西部诸方国似多在今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及其以西之境判断,商王朝西部边疆似不曾超过山西境内。所谓南不过蛮荆北不过朔方大体上可以判定商的南疆已达长江流域,北疆已达今河北北部一带。

综上所述,商王朝的疆域范围大致包括东至黄淮流域,西达今太行山以西的山西之境,南到长江,北抵今河北北部的广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