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是如何称霸的?对春秋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熊旅,即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597年,楚国和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大战,史称‘邲之战’。
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楚国这边首先出手。当时楚国正是楚庄王在位期间,而且楚庄王已经在位十七年之久。在楚庄王的带领下,楚国的国力在原本就很强大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降服了不少诸侯国做小弟。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楚国终于有能力,对晋国发起最终挑战了。
这一年,楚国首先出手,由楚庄王亲自带队,围攻郑国。郑国是当时晋国的核心小弟之一,小弟被打,晋国作为大哥自然不能不管。所以在这之后,晋国也是出动了全国的精锐,前去救援郑国。
接下来,双方在前线战场上,又进行了一番非常复杂的斗争。最终,晋国大败,而且损失极为惨重。
所以,这一战之后,楚国趁势拿下了郑国,迫使郑国臣服。此后,没过几个月,楚庄王又再次北上,趁机迫使宋国、鲁国等国家臣服,并且拉拢了齐国。至此,楚国终于全方面的压制了晋国,楚庄王也得以真正称霸,成为了继晋文公之后,又一位公认的霸主。
为了这一天,楚庄王已经奋斗了十多年的时间。这份成功,可以说是相当的来之不易。
对于楚庄王这个名字,绝大多数的历史爱好者,应该都不陌生。在正史上,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且对春秋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春秋五霸名义上应该是五个人,但是在后世的史书上,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个人,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着不同的版本。不过,不管是在哪一个版本的春秋五霸当中,有三个人的位置,是基本没有变动的。
这三个人,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不管在哪一个版本的春秋五霸当中,都有这三位的名字。
那么,楚庄王到底是怎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呢?为什么楚庄王能够成为晋文公之后,又一位公认的霸主。在那十多年的时间里,楚庄王到底都有着怎样的奋斗史,才最终击败了晋国呢?
有关楚庄王的奋斗史,我们其实还得从楚庄王即位之前的局势开始说起。
春秋中期,随着齐桓公首先称霸,争霸成了强国之间竞相追逐的目标。因为一旦成了霸主国,就可以继续合法扩张了。这个权力,对于那些大国来说,显然是极具诱惑的。
齐桓公活着的时候,霸主国的位置,基本上就是齐国的,而且基本无可动摇。但是等到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开始因为继承权内乱了,齐国就丢掉了霸主国的宝座。此后,几个大国开始重新竞争霸主国的位置,经过一番竞争之后,最终,晋国的晋文公再次胜出,成为了新的霸主。
不过,晋文公的称霸,和当年齐桓公的称霸,又有一点不太一样。齐桓公称霸,是以齐国为核心,拉拢了一堆小国,组成了一个联盟,然后同时压制其他大国。但是到了晋文公时代,晋文公选择了联合齐国和秦国,以及一大堆的小国,一起针对楚国。
在晋文公的这个联盟当中,除了晋国之外,秦国和齐国,同样也是顶级强国。而他们当时之所以愿意帮助晋文公,一起对付楚国,也都是各自有着自己的目的。秦国是企图打垮楚国之后,获得一条东出通道。而齐国则是希望摆脱楚国的影响,恢复当年齐桓公时代的威势。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牢固的。
所以,就在晋文公击败楚国之后不久,情况就出现了变化。当时秦国那边,意识到自己被晋国给耍了,所以开始转头倒向楚国,和楚国一起对付晋国。而齐国那边,也意识到了晋国的威胁。但同时,因为当时秦国已经倒向楚国,如果齐国再倒向楚国,那晋国就必败无疑。
所以,当时的齐国,基本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名义上站队晋国这边,但是却经常出工不出力,而且还经常拖后腿。同时,因为当时齐国内部,常年内乱,所以齐国对外部的影响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就这样,在晋文公称霸之后,没过几年,晋文公就去世了。晋文公去世之后,大家原本觉得,接下来会像齐桓公去世那样,晋国同样也会丢掉霸主国的位置,然后大家再来一轮新的争夺战。但没想到的是,晋文公去世之后,因为晋国内部制度和齐国不一样,所以晋国并没有发生内乱。
非但没有内乱,晋文公的接班人晋襄公,以及再之后的晋灵公,都算是不错的守成之君。再加上晋文公在位的时候,改革了晋国的制度,并且留下了很多有能力的大臣。这导致晋文公去世之后,晋国并没有衰落,反倒是维持住了霸主国的宝座。
所以,晋文公去世之后的晋国,就可以继续称霸。当时的晋国,在西边继续堵住秦国,让秦国无法东出;东边腾出一只手,压制齐国的发展;南边则是继续全力以赴,阻挡楚国的扩张。
楚庄王即位之前,中原地区的局势,大致就是这样了。
而在楚国内部,情况其实也很复杂。
之前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时候,楚国这边在位的,是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能够和这两位顶级霸主同时代竞争,楚成王自然也是一位牛人。不过,楚成王晚年的时候,却没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
大概就在晋文公去世不久之后,当时楚国这边,楚成王已经人到暮年,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当时楚国这边,已经有了一位太子。但是楚成王到了晚年之后,却对这位太子很不满意,想要换太子。结果,后来消息走漏了之后,太子干脆下了狠手,直接发动政变,逼着楚成王自杀,然后登基做了新楚王。
这位新楚王,就是楚国历史上的楚穆王,也就是楚庄王他爹。
楚穆王登基之后,一共在位十二年。在这十二年当中,楚穆王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楚国,挑战晋国的霸主权威。当时晋国这边,晋文公虽然已经去世,但是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依然是一个猛人。再加上晋文公给他留下的底子确实很厚,所以楚穆王在位的这十二年里,虽然也扩张了不少,逐渐强化了对江淮地区的控制,但是却依然没有撼动晋国的霸主地位。
然后,到了楚穆王在位后期的时候,楚国内部又出问题了。
因为之前楚穆王登基的手段,本来就很不得人心,还有一顶弑父的帽子。所以楚穆王登基之后,下面的很多贵族,其实对他并不是太服气。好在楚穆王手腕比较强,倒是也能坐稳王位。可是到了楚穆王在位后期的时候,随着楚穆王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下面很多别有用心的大臣,就开始准备搞事情了。
所以,就在楚穆王去世之后,楚庄王刚刚即位,楚国高层就发生了政变,最后还演变成了内战。就连楚庄王本人,都被其中一派暂时挟持过。后来,这场叛乱以其中一派的胜出而结束。至于楚庄王本人,因为即位的时候太年轻,根本压不住场子。所以楚庄王即位之初的时候,基本上是处于大权旁落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庄王即位之初的三年里,这位雄才大略的楚国君主,只能暂时收敛起自己的丰满,装作一副昏君的样子。整日只顾吃喝玩乐,从来不问朝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三年。在这三年当中,楚庄王私底下也做了很多工作,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直到三年之后,楚庄王觉得支持自己的大臣足够多了,这才一改往日的作风,开始勤于政务。这也就是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
不过,经过这三年的混乱之后,楚庄王刚刚开始做事的时候,楚国的情况可算不上好。首先,因为之前这三年的蛰伏,导致楚国内部的情况极为混乱,很多事情都没有人管。原本就已经是霸主的晋国,也进一步压制楚国的生存空间。很多被楚国压制收服的蛮族部落,以及一些附属小国,也开始纷纷叛乱。
面对这样的局面,年轻的楚庄王却展现出极其强硬的手腕。楚庄王开始做事之后,首先选择武力平定内乱,靠军功压服国内那些贵族。
当时的楚庄王,首先派出军队,进攻反叛的附属国庸国。对于这场平叛行动,很多楚国贵族虽然存有二心,但是碍于楚国的整体利益,却不得不上场。等到军队出动之后,楚庄王又一反常态,绕过了当时的楚国令尹斗越椒,直接自己坐着战车,前往前线接管军队。
在当时的楚国内部,令尹斗越椒基本上就是楚庄王最大的威胁。楚国的令尹,就相当于是其他国家的丞相。而这位令尹斗越椒,也是在之前楚庄王王位不稳的时候,强行上位的。另外,楚庄王即位之初,发动叛乱的那个人,就是这个斗越椒的同族。而他们身后的斗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楚庄王当时在国内最大的威胁。
所以,这次出征,楚庄王选择了绕过这位令尹,绕过斗家,直接自己领兵。如此一来,斗家如果趁机反叛,楚庄王手里也掌握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随时可以平叛。而斗家不敢反叛,那楚庄王就可以趁势打出自己的声望,彻底压制所有人。
不得不说,楚庄王这一招,真的是很高明,直接用对外战争,转移了国内的矛盾。当然,想要执行这个计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前提,那就是楚庄王本人,能力必须够强,得打赢这场战争。
战争打赢了,什么都好说。可要是打输了,那就万事皆休了。
所以,这场平叛之战,算是楚庄王开始做事之后,最关键的一战。而接下来,楚庄王也是用上了十二分的注意力。楚庄王先是提前派出最精锐的军队,在军力上占据了优势。同时,楚庄王还联系了楚国的盟友,秦国和巴国,约定和他们一起进攻庸国,然后各有好处。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这个庸国作为一个小国,同时被秦楚两大强国,再加上一个巴国围攻,自然是挡不住的。一场大战之后,庸国直接被灭国。而这场胜利,也让楚庄王声势大涨,瞬间就压倒了国内所有的反对声音。
经此一战之后,楚国所有的高层贵族,明面上都不得不对楚庄王臣服,再也不敢在明面上反对了。同时,那些之前被楚国收服,此时蠢蠢欲动的蛮族部落和诸侯国小弟,也不敢再挑事,一时间都安静了下来。京城那边咄咄逼人的斗家,此时也暂时偃旗息鼓。原本暗流涌动的楚国内部,一下子就变得波澜不惊。
不得不从,楚庄王这一招,真的是太厉害了!而当时的楚庄王,也就只有二十多岁而已。
灭庸之战结束以后,接下来近三年的时间里,楚庄王一边接着之前的胜利,大肆在国内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在一些要害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手。同时,因为之前那一战,楚庄王在军中的威信算是彻底树立了起来,同时也彻底控制了军队,这一点至关重要。
另一边,在对楚国之外的战场上,这几年当中,楚庄王选择以各种外交手段,争取盟国。当时楚国主要争取的对象,就是郑国。这时候的郑国,算是晋国的核心小弟之一,而且挡在了楚国北上的关键道路上。所以,这几年当中,楚庄王对郑国这边,没少下功夫。
与此同时,楚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晋国,当时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此时晋国这边,已经传到了晋文公的孙子晋灵公的手上。但同时,晋文公留下来的一些老臣,却开始逐渐势大,逐渐威胁到了晋灵公的地位。所以,当时晋国内部,也不是太稳,这就给了楚庄王更多的机会。
如此,三年之后,等到楚庄王把国内整合的差不多了,楚庄王终于再次开始出手。在楚庄王即位的第六年,楚庄王终于迫使郑国脱离了晋国的阵营,转投楚国这边。而郑国的反叛,也成了一个信号,掀起了晋楚两大强国的新一轮混战。
接下来的两年当中,各国之间打得就有点乱了。首先,因为郑国倒向楚国,很多小国也开始考虑倒向楚国。然后,楚国又迫使自己的小弟陈国,倒向晋国,然后楚庄王进攻陈国。再之后,基本上就楚国打晋国的小弟,晋国打楚国的小弟。
后来,经过一番复杂的斗争之后,楚庄王又把秦国一起拖下水。然后秦国那边,也开始重复晋楚战场的剧本。晋国打秦国的小弟,然后秦国打晋国的小弟。
这场乱战打了接近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后,晋国在长时间的高压状态下,内部终于出问题了。最终,晋国国君晋灵公,被下面的大臣刺杀,然后改换了晋成公做国君。这种内斗,自然导致晋国进一步无暇外顾。此时的晋国,又要同时面对秦楚两大强国的针对,自然就彻底落了下风。
所以,这场乱战,最后便是以秦楚两国占据较大优势,暂时结束了。而这场乱战的结果,就是很多原本臣服于晋国的小国,彻底倒向了楚国。当然,在之前的战争当中,不管是秦晋两国,还是晋楚两国,大国之间一直都没有直接冲突。
作为大国,必须避免直接冲突,因为大国开战的代价太大了。能让小弟上场,自己就别下场。能打对方小弟,就尽量别直接大国开战。这个道理,绝对是古今通用的。
因为晋国内乱,接下来的几年里,晋国对外部的注意力暂时就放松了,楚庄王也得以趁机北上,进一步将楚国的势力范围北扩。当时楚国借着攻打陆浑之戎为名义,大力派遣精锐军队北上。而这次北上,楚国的军队就接近了周王室的地盘。
这在楚国的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要知道,当年楚国之所以能在春秋初期的时候,迅速崛起,就是因为楚国地处南方,远离周王室,受到周王室的影响比较小。可是如今,经过多年的扩张之后,楚国都已经扩张到周王室的家门口了。这个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接下来,楚庄王就趁势去了一趟周王室那边。名义上是朝拜周天子,说明自己刚刚打败了陆浑之戎,保护了周王室。但实际上,这其实是楚庄王在趁机向整个天下,炫耀楚国的武力。也正是在这次朝拜过程当中,楚庄王向周王室这边,询问九鼎的轻重。
自此之后,我们就有了‘问鼎’这个词。
问鼎周王室这件事,标志着楚国已经彻底崛起。之前很多小国摇摆不定,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楚庄王即位之后,楚国曾经长时间内乱,楚国已经出现了衰败迹象。但问鼎这件事发生了之后,所有国家都明白,那个强大的楚国,已经彻底回来了,而且比以前更强了。
与此同时,在楚国对外大力北扩的时候,楚国内部的斗争,也在暗中进行。当时楚庄王作为楚王,长时间带着军队在前线征战,京城这边,自然就显得有些空虚,让那个斗家觉得有机可乘。所以,就在问鼎事件结束一年多以后,斗家就发动了叛乱。然后,楚庄王直接以雷霆手段,平定了叛乱,然后把窦家赶尽杀绝,彻底灭族。
这场短暂的内乱之后,楚国内部的问题,就算是彻底解决了。在这之后,楚国内部越发团结,自然就可以更好的对外扩张了。
此后的几年里,楚庄王继续带领楚国北扩,继续蚕食压制晋国的那些小弟国家。而晋国这边,之前国君被刺杀的内乱,也随着晋成公的上位,逐渐结束。
如此一来,晋楚两大强国的直接对决,自然也就越来越近了。
公元前599年,在楚庄王即位十五年之后,晋楚两国终于爆发了直接冲突。这一年,晋国先是以优势兵力,迫使郑国重新倒向晋国。然后,楚庄王再次率领大军北上,讨伐郑国,而晋国则是直接前来救援郑国。
最终,双方试探性打了一仗,这场战争后世称之为‘颖北之战’。这场战争当中,晋国算是胜过了楚国,但是楚国也没有大败。而这场战争,也让楚庄王进一步意识到了晋国的强大。同时,这场战争的结果,也让楚庄王意识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楚庄王当时意识到:如果楚国真想击败晋国,绝对不能单打独斗,而且也不能单靠争取那些小国。唯有争取到秦国和齐国的支持,形成一个秦、齐、楚三大强国围殴晋国的局面,楚国才能彻底击败晋国。
所以,自此之后,楚庄王就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另外,在击败斗家之后,楚国的令尹之位,就出现了空缺。大概在斗家被干掉几年之后,楚庄王启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这个人叫孙叔敖。
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孟子的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孟子的这篇文章当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所以他举例的历史人物,自然都是战国之前的。而他举例的这六个人物,前三个是西周之前的。而后面三个,则都是春秋时期最顶尖的名相!管夷吾就是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称霸。百里奚是秦国的名相,辅佐秦穆公称霸。
至于这位孙叔敖,就是楚国的名相了,辅佐楚庄王称霸。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春秋时期只有三位名相的话,那这三位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很多史料遗失的原因,后世对孙叔敖了解的比较有限。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楚庄王时代,楚庄王在前面打仗,后方负责帮他守家的,就是这个孙叔敖。
所以,楚庄王的成功称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得算在这个孙叔敖的头上。
有了孙叔敖的辅佐之后,楚庄王对国内的事情,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完全可以把所有精力,放在对外争霸上面。
接下来的几年里,楚庄王开始极力强化秦楚联盟,准备和秦国一起围殴晋国。至于齐国,当时楚庄王应该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齐国情况比较特殊,当时经常内乱,所以齐国这边也没有太多变化,名义上还是站队晋国那边。当时,名义上齐国是和晋国组队,但实际上肯定是出工不出力,不可能帮晋国一起对付楚国。
这对楚庄王来说,倒也足够了。
颖北之战结束以后,接下来的两年里,楚庄王似乎不气馁,继续攻略郑国。这倒不是楚庄王和郑国有仇,而是郑国在晋楚争霸的战争当中,位置太过关键。
如此,颖北之战结束以后,接下来的两年当中,楚庄王继续做各种准备。同时,这期间楚国还搞定了陈国,进一步扩大了楚国的势力范围。就这样,两年之后,楚国再次进攻郑国,迫使郑国再次倒向楚国。
而晋国,这边,得知楚国再次进攻郑国之后,也是再度前来救援。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晋楚两国的决战,终于爆发了。
当时的晋楚双方,都有各自不能输的理由。晋国这边,内部有很多问题,外部这几年小弟又被楚国夺走不少。秦国又在西边虎视眈眈,不断给晋国找麻烦。一旦晋国在战场上,被楚国正面击败,那晋国的霸主之位就彻底丢了。
而楚国这边,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实力已经到了顶点。如果这个状态还是打不过晋国,那很多小国就会怀疑楚国的实力。秦国那边,说不定也会看轻楚国。以后楚国再想搞出这么大阵仗,一起围攻晋国,就更费劲了。
实际上,在这场决战开始之前,晋楚两国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当时晋国内部,很多人主张暂时不要和楚国决战,因为当时晋国的状态不算好。而楚国这边,则是希望晋国内部再分裂一些,然后再和晋国决战,这样胜算更大一些。
所以接下来,当双方开始接触之后,楚国曾经两次主动示弱,表现出想要求和的意思。而晋国这边,见到楚国是这个态度,自然也产生了消极避战的念头。
但是就在双方谈判期间,楚国却出动小股部队,对晋国大军进行袭扰。这导致晋国军队内部,彻底出现分歧。主和派主张继续谈判,主战派则是主张立刻出战,和楚国先打一仗再说。
就这样,开战之前,晋国军队内部,首先分裂了。而这种分裂,对楚国来说,自然是最好的消息。
在这之后,双方正式开战。双方打仗的经过,有点复杂。但是大体上来说,因为晋国内部意见不统一,所以晋国军队没能及时全军出击,给了楚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最终,楚军大获全胜,而且消灭了晋军大量的有生力量。
但同时,楚国这边损失也不小。楚国主将之一的连尹襄老,当场战死。楚庄王的亲弟弟,也被晋军俘虏。不过,即便这样,楚国在战争整体上取得了胜利的结果,依然是确定的。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邲之战’。
这场战争打完之后,整个天下都震惊了。要知道,自从晋文公称霸之后,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晋国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从来没有在战场上经历过如此惨痛的失败。如今,楚国作为晋国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却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了晋国。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自此之后,在大家心里,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新一代的霸主国。而楚庄王,也已经有资格被成为新一代霸主了。
而这一战之后,大量的小国,彻底倒向了楚国。原本摇摆不定的郑国,也彻底倒向了楚国。拿下郑国之后的第二年,楚庄王又再次兴兵,直接进攻宋国。
在进攻宋国的过程当中,楚国在长达九个月的时间里,长时间让前线军队高强度作战,后勤补给没出现任何问题。这个结果,进一步震动了各大诸侯国。要知道,当时宋国这边,距离楚国的统治核心,也就是江汉平原这一带,距离超过千里。而楚国却能跨越千里之遥,让主力军队长时间在前线作战,这种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春秋时期,楚国应该是第一个做到超远距离征战,然后能保证补给线不出问题的强国。
所以,在围攻宋国九个月之后,宋国被逼的走投无路,只能脱离晋国阵营,倒向楚国。虽然楚国没能打下宋国,但在这一战当中表现出来的恐怖国力,却彻底镇住了所有国家。而宋国作为一个次一等大国,彻底倒向楚国,也让楚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拿下了宋国之后,楚庄王又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东方的齐国头上。楚庄王深知,齐国作为一个大国,不愿意做晋国的附庸,所以就开始在这上面做文章。此后的几年里,齐晋楚三国之间,私底下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后来,齐国这边随着齐顷公即位,年轻的齐顷公急于让齐国独立,摆脱晋国的控制,所以就彻底倒向了楚国。
至此,楚国联合齐秦两大强国,共同针对晋国的局面,就算是彻底形成了。而这个局面形成之后,楚庄王的霸主地位,也就彻底无可动摇,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当然,在这之后,没过多久,楚庄王就去世了。不过即便如此,至少在楚庄王生前,楚庄王不但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了晋国,而且还拉拢了一堆小弟,并且一力促使齐秦楚三大强国围殴晋国的局面出现。这个成绩,足以让楚庄王称霸天下了。
在楚庄王人生暮年,楚庄王的霸主地位,已经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动摇楚庄王的霸主地位。
这就是楚庄王称霸的整个过程。
纵观楚庄王的称霸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楚庄王真的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楚庄王即位之初,手里拿的完全是一把烂牌。国内矛盾重重,楚庄王本人又十分年幼,根本镇不住场子。但是接下来,楚庄王却靠着自己的智慧,完全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但彻底控制住楚国内部的局势,而且还带领楚国,完成了华丽的逆转,逆风干翻了晋国。
这样的楚庄王,成为后世公认的春秋五霸之一,自然就不奇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