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此人不输刘伯温,帮朱元璋登上帝位,刘伯温惨死,他却寿终正寝

2022-05-19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虽然明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朱元璋残杀功勋的污点,甚至他的为他出谋划策多年军师他都能下杀手。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旁边有一群顾问,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名字也是最响亮的。后人对刘伯温的评价很高。 甚至有一种说法是“世界诸葛亮三分,统一江山刘伯温”,可以看出刘博文对于朱元璋有多么重要。有传言说朱元璋和刘伯温必须要有礼貌,但这位大顾问晚年因病去世。有传言说朱元璋实际上已经毒死了,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谣言是真是假,但我不认为刘博文的晚年是临终关怀。然而,明朝仍有辅导员。他的声誉可能不如刘伯温,但他比刘伯温更聪明,更聪明。他不仅可以成为朱元璋的创始英雄,而且当朱元璋杀死周围的人时,他仍然可以全身。退却,临终关怀,不得不说这是非常熟练的。这个人是谁? 他是朱生。

朱生出生于一个半教学和半学习的家庭。8岁时,他开始学习,直到他19岁。 在他被录取后,朱生开始讲学并陪伴农民。 24岁时,他采访了民间善行和传说,并撰写了第一部专着“莫庄率记录”。从那以后,他编写了“龙洞阴阳”和“卫文正记”一书。它由后人编写为“刑事制度条约”一书,并自行出版。

后来,朱胜中乡龚金石,后来被授予池州市学政路,但在他上任前被拖到了五十二岁。由于儒家思想的整顿和腐败,制定了学校规章制度,使学校师生松了一口气。但三年后,朱胜放弃了官方立场并继续开设讲座。那时,朱元璋还没有成为皇帝。 有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张世成和陈有良,并没有包括小明王汉班。因素攻击失败了,所以朱元璋非常苦恼。 这时,一般的邓宇说,有一个隐士朱晟,他是一个有学识和有影响力的人,相当于诸葛亮。朱元璋听了很大的喜悦,匆匆亲自去了朱生。因此,朱生和朱元璋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并告诉朱元璋不要焦虑。如果冒险,就很容易引起不满,而且你应该“高墙,宽粒,慢王,朱元璋听了朱胜的话,只有在杀了陈有良后才叫吴王。

1368年,朱元璋成为南京的皇帝,明朝成立。可以说正是因为朱元璋听取了朱生的意见,他才能最终坚定地坐在宝座上。 然而,朱元璋刚刚建立了明朝。朱生并不急于邀请优点,但他很快就选择了辞职。为什么是这样?当时,朱胜已有近70岁,他的体力逐渐下降。其次,朱元璋的性格已经非常彻底。从远古时代到现在,兔死狗朱晟的真相还不明白? 虽然现在有可能跟随朱元璋的享受,谁知道将来会留下什么样的结局? 所以在考虑之后,他觉得他离早期还有更好的待遇。于是朱晟和朱元璋提出:回到家中休息。

朱元璋对朱生非常不情愿,各种保留他,但无奈,但朱生将下定决心,他不得不让他走了。在离开之前,朱生也心动不已,并要求留在法庭上的儿子成为无死亡的金牌以防止任何意外. 不仅如此,朱胜离开后没有回到家乡,而是跑到其他地方住。原因不是让人们知道他们在哪里。 最后,朱生享受了他的晚年并在72岁时去世。然而,虽然朱生已经有远见,但他的儿子因为参与同龄人而迷失了。毕竟,那枚无死亡的金牌未能挽救他儿子的生命。

相反的刘伯温本人的最终结局悲催。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个悬案。我们只能从一些零碎的史料中进行推测。刘伯温死于1375年,这个时候大明王朝虽然已经安定下来,但是北伐还未结束,而且国家正是处在百废俱兴、特别需要人才的时候,何况我们熟知的胡惟庸案(1380年)、空印案(1382年)、郭恒案(1385年)、蓝玉案(1393年)都是之后发生的。因此,如果按时间来讲,刘伯温死去的时间还没到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时候。

其次,从刘伯温的表现来讲,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刘基任御史中丞,但是同年八月就辞官回家,后来又被召还。1370年,朱元璋统一中国北部,刘基被封为诚意伯,但是次年他又辞官还乡。《明史·刘基传》记载,刘伯温还乡之后,“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由此可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刘伯温早已烂熟于心而且还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再次,我们知道“胡惟庸案”诛杀了胡惟庸九族,最后连年近古稀之年的李善长妻弟叔侄70多口全被杀害,前后诛杀3万余人,而蓝玉案蓝玉被剥皮示众,前后诛杀1.5万余人。由此可见,朱元璋是一个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的人,也是一个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的人。而刘伯温死后,他的长子刘琏被胡惟庸害死,本来刘伯温的爵位是不能世袭的,但是朱元璋考虑到刘伯温的功劳,以及他们父子二人都是被胡惟庸害死,所以让他的孙子世袭了刘伯温的爵位,而且还把俸禄加到500石。刘伯温的次子也被赐予适当的官职,待遇也不错。

总之,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朱元璋其实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想要加害刘伯温的心思,即使他真的指使了胡惟庸,也更多的是出于胡惟庸的蛊惑,而无意于一定要治刘伯温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