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溥仪登基的时候他的父亲载沣说一句“快完了” 后果真应验

2022-05-19

在封建社会的时候一个朝代的末代皇帝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作为整个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来说他的结局还是相对比较不错的,下半辈子过得还算清闲。

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讲了自己的一生经历,他曾经当过三次皇帝,后面两次(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皇帝)皆为闹剧,第一次则是名正言顺的大清国皇帝。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讲了他三岁登基时曾经发生过一段小的插曲,这次登极典礼上父子俩的对话,后来竟一语成谶。

1908年,执掌了清朝实权47年的慈禧太后以及傀儡皇帝光绪的去世,年仅3岁的溥仪接过了大清朝的皇权,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还是一个孩子,国家大事全靠其父摄政王载沣说了算,直到隆裕太后代替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而此时的溥仪还是个6岁的孩子,替祖宗背了黑锅。

溥仪虽是出身帝王家,但是皇位原本不属于他的,早在庚子国难之时,慈禧就曾立过一个大阿哥溥隽,准备接替光绪皇帝,后来由于列强们的反对才狠狠作罢。不曾想当了34年皇帝,年纪38岁的光绪皇帝竟然没有一儿半女,再加上自从庚子国难后,光绪帝的身体越发糟糕,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就成了清廷的头等大事。

到了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人身体情况都不行了,慈禧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立年仅2岁的溥仪做皇位继承人。并将溥仪带到宫中抚养,当时明眼人都看大清江山摇摇欲坠,谁也不知道哪天会垮台,谁成为未来的皇帝,就可能是亡国之君,这可是对不起祖宗,因而醇王府的人听到此消息后,一时间哭声一片。尤其是溥仪的祖母,更是几次哭晕过去,不想让孙子溥仪入宫,但是慈禧太后决定的事情哪能更改。

年幼的溥仪跟祖母的关系比跟生母瓜尔佳氏的关系要深厚的多,再加上有光绪这个前车之鉴,祖母非常反对溥仪继承皇位,年幼的溥仪也哭着不进宫,但他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太监抱着溥仪去朝见病重中的慈禧,慈禧本来就冷酷的脸庞病容笼罩,小溥仪吓得号啕大哭,慈禧很是不快,就说:“这孩子真别扭,抱到一边玩去吧”。

这是溥仪见慈禧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三天后慈禧死亡。1908年12月2日,文武百官在紫禁城太和殿参加了溥仪的登基大典,三岁的溥仪哭闹着参加了这本该非常庄严的仪式。他不愿被太监们摆布,摄政王载沣只好亲自上阵,单膝跪在金碧辉煌的宝座前,扶着自己儿子,不让他乱动。溥仪挣扎着不停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载沣重复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大典结束,文武百官议论纷纷,窃窃私语: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2年半后,清朝灭亡,有人附会说:这在溥仪登基大典时就有了预兆,摄政王一直说快完了,没想到是清朝快完了!光绪和慈禧死后一个月,1908年12月2日,溥仪正式登基。按清朝规矩,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典礼,此前还有一道小仪式,先在中和殿接受侍卫大臣朝拜,之后抬往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在接受朝贺的时候,侍卫大臣不能站在正中间,而是位列两旁。

登基大典正式举行时,溥仪又是放声大哭。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说他是被奏乐声吓哭的,但《我的前半生》(全本)中又否认是被奏乐吓哭,说“国丧期,丹陛大乐只设而不奏”。

溥仪当时才两岁零十个月,这么细微的情节怎么都能记清楚呢?1956年,有记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采访了溥仪,也问了这个问题,当时溥仪的回答是:“我确实是被奏乐声吓哭的。”

其实,当时摄政王载沣在太和殿上没有说过“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快完了!”这句话,而且载沣也从来就不承认说过这话,别人提起来就一肚子气。载沣说,他当时明明哄溥仪说的是“别哭了,别哭了,快好了,快好了!”怎么成了“快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