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发布
《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4月28日在上海中国画院举行首发式暨工作交流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出席并讲话。与会老艺术家充分肯定本市这一历时8年的抢救工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阶段性成果,并盛赞这是造福后代、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抢救:留住文化之根
上海京剧院孙重亮院长说,新千年伊始,市委领导就把系统抢救整理优秀表演艺术作为上海文化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跨世纪工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拿上海京剧来说,由于麒派弟子或年事已高,或已谢世,周信芳大师生前所演剧目虽然多达600余出,但现今舞台常演的仅十余出而已,抢救工作可谓刻不容缓。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也称赞,上海的抢救工作起步早,抓得好。他介绍,上世纪初昆曲演出的剧目有700多出,到了“传”字辈老师手中还剩400多出,现在留存的仅200多出,随着上海“昆”大、二班和江苏“继”
字辈、浙江“世”字辈等演员退出舞台,留存的200多出也面临流失的危险。而这次的抢救工程,涵盖了上海的主要剧种京、昆、越、沪、淮、滑稽、评弹,作品数量高达109个,对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培养艺术人才、推动专业研究,以及满足广大观众欣赏和珍藏的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抢救:传承艺术薪火
退休20年的越剧前辈毕春芳4月28日笑道,她和戚雅仙合作了许多节目,都有录音,就是录像太少,这次抢救工程为《王老虎抢亲》搞了音配像,不仅为他们保存了音像资料,还给了年轻人一次难得的艺术实践和传承薪火的机会。
沪剧流派创始人杨飞飞、王盘声也激动地说,上世纪60年代初,沪剧界大会串选择了曹禺的名剧《雷雨》作为载体,当时参加演出的除了他们俩,还有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荪、袁滨忠、赵云鸣等,真可谓名家荟萃、满台生辉。《雷雨》一出,沪剧擅演西装旗袍戏的特色和传统被发挥到淋漓尽致,剧种也因此被推向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沪剧观众更是对此津津乐道。此次抢救,给这出汇集了沪剧各大流派的经典之作音配像,不但展现了汪华忠、马莉莉、张杏声、王珊妹、王明达、王明道等成熟艺术家的舞台魅力,还为居峰、吉燕萍等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明星扶新人,沪剧有传人,这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
抢救:需要长效机制
上海是我国传统表演艺术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上曾涌现了许多大家和经典名作,他们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凝聚了艺术家炉火纯青的艺术魅力,有利于我们认识大师,认识一个剧种的发展演变及创新特色,也有利于我们对城市文化的深入理解,并提高青少年一代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自信心。
市文广局艺术总监、整理抢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马博敏指出,市委宣传部领导一方面要求做好《剧坛瑰宝》的后续工作,使之更好地发挥继承传统、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丰富文化市场的效益;另一方面要求加强政府职责,加快制度“设计”,为系统整理、发掘、抢救和保存优秀表演艺术资料建立长效机制,使之持之以恒,更加科学有序,这是很重要的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