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请丞相吃饭故意不给筷子 丞相吃完离开后 皇帝:此人不能留
历史上皇帝的疑心是最重的,看这个想谋反,看那个想谋反的,这就造成了很多忠臣的无辜死亡,汉景帝就曾因为怀疑大臣的忠诚度,因为一顿饭就杀了一代名将。这个被杀的将领就是周亚夫。
周亚夫是汉朝有名的军事家,能征善战,对于管理军队也是井井有条,纪律严明,为了让士兵明白什么是绝对的服从,还下令告诉所有的士兵,这个军队中只能听命于自己,天王老子都不行。虽然周亚夫在性格上有些固执和强势,但是他的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当年的七国之乱就是他平定的,有周亚夫在,匈奴都不敢嘚瑟。可以说,周亚夫为汉朝的稳定和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是战功赫赫,鞠躬尽瘁。可惜啊,皇帝请他吃了顿饭,居然把小命给吃没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年老丞相陶青年事已高,便告老还乡了,可是朝中不能没有丞相啊。不过这个位置必须得是有资历有能力的人才配得上,于是周亚夫成了不二人选。不过就周亚夫立下的汗马功劳,放眼整个汉朝,除了他也没人能够胜任了。自从他当上了丞相,就成了汉景帝最得力的助手。周亚夫也不负众望,做事极其认真,就是有点固执,说白了就是不会来事。一开始汉景帝并不在意这一点,只是觉得周亚夫有能力就行了。
当时汉景帝并不看好太子,本来准备换人的,没想到周亚夫坚决反对。这让汉景帝心里很不舒服,好歹人家也是帝王,当众这么驳皇帝的面子,自然是挂不住脸面的。时间长了,汉景帝就开始疏远周亚夫了。并且当时的梁王一直和周亚夫不对付,趁着汉景帝对周亚夫心生嫌隙的机会,就不断地跟皇帝打小报告,说了不少无中生有的坏话,这让汉景帝越来越讨厌周亚夫。后来周亚夫也是脾气挺硬,直接辞官不干了。
窦太后希望汉景帝能封皇后的哥哥为侯,景帝最开始是不愿意的,在窦太后的劝说之下,景帝只能推脱说和大臣商量商量,周亚夫却以高祖定下的规矩“不姓刘不能封王,没功劳不能封侯”为理由严词拒绝,就算是景帝也无话可说。
后来匈奴有五位将军归顺汉朝,景帝高兴之余又想封他们侯位,想着以此鼓励其他匈奴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站起来反对道:“如果这些背叛国家的人都能封侯,以后我们怎么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
这次景帝却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当即不高兴道:“丞相的话太过迂腐”,这五人最终被封侯位,周亚夫失落托病辞职,景帝批准。
不过到了汉景帝晚年的时候,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太子年幼,唯恐在自己驾崩之后,太子没有合适的人来辅佐,荒废了朝政,成为有心人的傀儡。所以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刚正不阿的周亚夫,不过他还是比较忌讳当年周亚夫和自己作对的事,所以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来测试他是不是还那德行。
导火线还是这一件事:匈奴自知力量不够与汉朝抗衡,于是向汉朝投降。这一投降皇帝非常开心,于是就要封五位匈奴头领为侯。偏偏周亚夫对这一决策表示强烈反对,因为周亚夫认为这些人都是没有骨气,易主求荣之人。皇帝因此对周亚夫意见更大了,君主之间的隔阂更深,最后忍无可忍,加上身边小人的谗言,皇帝渐渐对周亚夫动了杀心。
古人非常喜欢暗示。汉景帝当时邀请周亚夫来皇宫里边吃饭,但是又不给他筷子。周亚夫当然知道皇帝的意思,你想啊,一个能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的人,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皇帝的意思就是:“你虽然贵为丞相,可是还是在我的手下混饭吃的。没有我在后边给你撑腰,到嘴边的肉你也吃不进去。
所以你要尊重我,顺从我.”皇帝的这个意思周亚夫很生气,他本就是一个直脾气的人,再加上看到自己的对手在皇帝身边作威作福狐假虎威,生气的嚷下人要了一双筷子吃饭。皇帝也略微有些尴尬,问周亚夫:“你们有什么要对朕说的吗?”周亚夫话都没说,吃完饭也没有向皇帝请罪,径直走出了皇宫。
皇帝彻底被周亚夫激怒了,因为当时汉景帝已经处于古稀之年了,他自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他选周亚夫主要是为了幼主考虑。可是在我面前都跋扈成这样的人,怎么能好好辅佐少主呢?因此边下令处死了周亚夫。在皇帝身边做事就是这样,虎口拔牙。皇帝宠幸你,你就时来运转,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皇帝排斥你,你就自认倒霉,听天由命吧。
周亚夫一代名将,忠贞为国,不计私利,性情耿直,坚持臣节却缺少足够的理智和智慧,不够谦逊,最终给自己带来无可挽回的结局。
- 上一篇:五年五皇帝社稷当儿戏——元帝国衰败之始
- 下一篇:张郎郎:绘画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