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钟:续接壁画传统的“苦行僧”
杭州灵隐寺济公殿壁画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南方壁画创作的“开先河之作”
林海钟(左二)和他的壁画创作团队。
资料图片
谈到壁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敦煌莫高窟的“飞天”。然而在隆冬的杭州,古刹灵隐寺中完工不久的济公殿壁画,则向人们展示了南方壁画的另一种美。
这组壁画,共18幅,高3米、总长50多米,以济公生平故事为题材。不久前,在敦煌举行的“艺术传承与当代岩彩画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这组壁画被与会专家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南方壁画创作的“开先河之作”。其创作者,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林海钟和他的学生们。
以南宋绘画为专业方向的林海钟,与壁画研究结缘已有20余年。最近两年多,除了授课外,林海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济公殿壁画的创作上。林海钟形容自己的创作有如破案:从历史典籍记载的片言只语中,从海外文物遗存的吉光片羽中,追寻和重现古代南方壁画创作的风貌——就如“苦行僧”般求索。在他看来,济公殿壁画创作“并不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却在细小和慢工中,延续传统文化的脉络”。
如何体现中国南方壁画的风格定位与特色?烟雨江南本身就如一幅墨色氤氲的水墨山水画,林海钟认为南方壁画更应延续文人画水墨简淡的审美意味,在济公殿壁画创作中,他有意识地把色彩基调定为水墨做主,用色谨慎。济公殿壁画,完全打破了印象中壁画色彩浓烈、富丽堂皇的风格定势,水墨壁画沉静古朴、悠远典雅之感,却恰好契合禅堂氛围。
南方空气潮湿,创作壁画所用的泥料和木材受潮容易变形、剥落,这也是南方壁画保存不如北方完好的原因之一。问题如何解决?林海钟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求教,又赴与杭州气候、地理条件相仿的日本京都、奈良考察建筑古迹。花费近一年时间,方才选定适宜的泥料和木材:济公殿壁画土黄色的底色,选用的正是采集自敦煌大泉河河底的淤泥;木材则选用了传统榫卯结构的老木材。光是绘画之前打底的“地仗”工作,就涂了6到8层,每一层所用材料都不同。林海钟说,这是为了更接近传统创作手法,让壁画更有表现力、保存更长久。
怎样在壁画中还原一个更接近本真的济公?林海钟并没有借鉴“鞋儿破、帽儿破”的疯癫形象,而是搜罗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济公传》版本,并研究历史文献、佛教典籍,逐渐还原了一个深悟禅理、行善惩恶的儒雅高僧形象。济公活动在杭州西湖一带,故事背景多为钱塘名胜。林海钟在创作时,也以史为据,再现了许多今已不复存在的宋代风格建筑、人文景象。
前不久,济公殿壁画举行完工仪式。林海钟表示,“现在完成的只是一个雏形,我们要用十年时间来观察它材料、颜色、墨色的变化,再作修补,并继续研发工具和材料”。
此前有专家认为,盛于唐宋的中国壁画,如今已面临“断层”,特别是南方壁画几无所存。现实中,壁画也难摆脱从属地位。林海钟说,投身壁画创作,正是“将恢复和传承南方壁画传统作为探索的目标”。在续接壁画创作传统的路上,他希望有更多同行者。(记者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