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纪清远:写意风流人物(图)

2022-05-19
纪清远 

微言终日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国画)纪清远

 

齐白石(国画)纪清远

梅兰芳在阅微草堂(国画)纪清远

画语录

从艺三十余载,年近花甲,渐悟画道。我以为无论天资多少,从稚嫩到成熟都需要一个相当时间的磨砺过程,方可获得真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语)

我的艺术道路也是一波三折,初学时完全从写实入手,画了不少人物写生,打下了造型的基础。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探寻形式之风盛行。我创作了一批古人诗词画意的作品,在形式上进行了探寻,融合工笔勾勒、没骨法、装饰画和水墨写意,力求拆开程式化已有的格局,将各种审美因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格局而自成一格。

但是人物画创作仅仅停留在这上边还远远不够,如果不在生活中观察各种人物的形象、表情、神态,不注意深入刻画和表现,就显得脱离现实生活而苍白无力,关起门来单纯玩弄笔墨技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物画家。我后来创作的《南阳张衡》、《李白》、《鲁迅》和《梅兰芳》等题材,都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气质方面下了些工夫。随着年龄增大,不可能盲目跟风,只想集中精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在写实人物画方面多做一些实践与研究。

中国的山水、花鸟画在历史上已经达到了巅峰水平,而人物画则是陈陈相因、千人一面。正如徐悲鸿先生评价古典人物画时所说:“自明清以来,几无进取。”“童子一笑便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此尚不改正,不求进,尚成何学?”一语切中长期以来仅仅局限于赏玩笔墨趣味而远离现实生活的要害。要扭转颓势,人物画必须是从生活中来,表现人本身。人物画相对其他画种具有更高的难度,要求“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形与神,缺一不可。即使是写实,也不能像照片一样,我理解是艺术的写实。然而要求人物造型准确,往往就与水墨画技法那种洒脱、生动形成了矛盾,有时感到困惑。在生宣纸上把形象抠得很死板,面面俱到,则失去了生宣纸的奇妙作用,因此既要有形象,笔墨又酣畅淋漓、韵味深长,在有限中做出无限的美,逐步实现自己心中的艺术理想。

纪清远

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任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纪晓岚纪念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