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张居正和万历帝亦师亦友 为什么万历帝不顾师徒情深 在张居正死后对他进行清算?

2022-05-19

张居正是明代万历朝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然而,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却下令抄张居正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万历为何在张居正死后对他进行清算?

隆庆六年,明穆宗崩,万历小皇帝登基,年仅十岁,其母李贵妃与秉笔太监冯保和张居正联手逐走首辅高拱后,张居正接替为首辅,冯保升任掌印太监,李贵妃晋升为李太后,自此三人联手组成为明帝国的权力三驾马车。万厉小皇帝与李太后实为孤儿寡母,冯保是太监,不能干涉政治,所以,张居正是李太后母子最大的也是几乎全部的依靠。

李太后正处花样年华,张居正是她唯一以政务借口能见到的男人。张居正是个综合素质极高的男人,对女人而言,其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一半出自对异性的向往,一半出自情感上的依靠,李太后很是喜欢张居正,或者说是爱。一半出于对权力的仰俯,一半出于对感情上的愉悦,张居正对李太后也是心有灵犀。

张居正对万历小皇帝而言,相当于臣君、师生、父子三重关系一体,对万历管教甚严,期待他能成为千年一出的明君圣主。在政治上,张居正锐志改革,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不惜得罪皇亲国戚和地方豪强,负重前行,赶着明帝国这驾危矣垂矣的马车滚滚前行,开创了万历中兴的盛世。在生活上,张居正对李太后母子是悉心照料,填补了这对母子在人伦上的空缺。

万历幼年丧父,母亲是他唯一的亲人,史料也证明,他有深深的恋母情结,年龄小时,没有着重计较,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开始越来越妒嫉母亲对张居正的情感,张居正不是他的父亲,却又像父亲一样严厉管教着他,让他既恨又怕过。当然,万历对张居正也曾有过情感上的依赖。张父丧时,万历不顾很多大臣反对,让张居正夺情,三年的守丧期改为三个月。

其时,李太后母子都明白,越是反对张居正夺情的人多,她们母子越是需要张居正。万历成年后,有了自主的权力,权力就是毒药,瘾是越来越来大的,很难克制的。万历想要更大的权力,就必须摆脱李太后、冯保、张居正的掣肘,他也这么做了。张居正是病死的,他生前的势力盘根错节,万历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张居正一死,万历就挪了冯保,抄了他的家。李太后此时也无可奈何,儿大不由娘。

万历对张居正只能来个死后清算,他就象一支被张居正压迫过的弹簧,此时爆发出了惊人的反冲力,剥夺了对张居正生前的一切嘉奖,抄了张居正的家,让张居正的家人可谓是家破人亡、惨绝人寰。万历的举措得到了曾被张居正打压过的反对势力的支持,这些势力包括皇亲国戚、地方豪强、张居正生前的政治敌人,以及一部分反对张居正的大儒。

所以,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其实质是一场政治斗争,搂草打兔子,借机拔去了张居正生前在朝廷上门生故吏的势力,换成了万历的自己人。就个人的恩怨情仇上讲,万历对张居正是痛恨的,他甚至想对张居正开棺鞭尸,这是多么深入骨髓般的血海深仇大恨啊。

冯保是太监,他虽然是宫里权力地位最大最高的太监,是大内总管,但生理上的残缺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残缺,据说他也是个风雅之人,琴棋书画颇精,这一切都不足以成就他是个真正的男人,李太后仅仅只能视之为亲人和奴才的综合体。所以,李太后只深深地爱着张居正,仰慕着他,思念着他,甚至对这点也不避讳她的儿子万历皇帝。即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能改变一切。

因为身份,因为制度,因为世俗,李太后与张居正注定修不成正果,只能是仅仅限于私情。这个让万历抓狂,他有恋母情结,人类挚深的情感都具有排他性,因为这个,他恨张居正。更何况,这个张居正一点都不拿自己当外人,占了他的母亲,还如同父亲般对他极为严苛。因为这个,万历更恨张居正。万历本不具备明君圣主的潜质,他有着骨子里的坏,为达个人目的,他不惜一切代价。于是,他倒行逆施,偏偏他在位的时间又长,这个便其害无穷其患无尽了,前期乱为后期无为,为大明帝国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对冯保而言,张居正亦师亦友亦敌亦崇拜者和依赖者,他对张居正言听计从,既有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有甘心情愿的顺从。对张居正而言,冯保既有让他看不起的地方也有让他忌惮的地方,也是亦友亦敌,但为了政治和个人的目的,张居正是尽可能地满足冯保的私欲且极力地扶植他。

对李太后母子,冯保是忠心耿耿的,他明白,因为有他们母子,才有他的一切,即使他有万般私欲,也只求能作好这对母子的奴才,但皇室是无情的,冯保还是被万历扫地出门,没杀冯保,已是万历的皇恩浩荡了。冯保应该觉得欣慰,或者是稍许心理平衡,因为与张居正相比,万历对他这个小时候到现在的玩伴已是青睐了很多。

张居正病死了,还遭到了万历对其疯狂的死后清算。冯保被逐往南京,远离了北京城。万历皇帝也大了,不再需要她这个娘了。李太后彻底孤独了,其实她何尝脱离过孤独,她一生都是孤独的,只有过与冯保和张居正辅佐万历时短暂的欢愉,如今也烟消云散了。自古无情帝王家,李太后从一脚踏入宫门始,就注定了她一生的孤独。自此以后,李太后潜心念佛,终日青灯为伴,不再过问尘世。据说,她衰老得极快,毕生心系张居正。这世间,多少的无奈,多少的悲凉,既是胸中方寸的一缕温存也是眼角滑落的一滴泪。其中滋味,非局里人,几人能懂得?

以张居正的聪明才智,他应该能预料到他的结局,事实上他也曾想过要激流勇退,但欲罢不能,直至他徒然病死,让他在布局后路的准备里戛然而止了,无可奈何悲剧启幕,三分人为七分天定,时也命也。远在南京的冯保,此时的他,心境如何呢?也许他对着盛开的春花和南飞的秋雁而伤春悲秋,慨叹富贵不过是一场梦,说烟消云散便荡然无存,转而羡凡夫俗子之平平淡淡的一生。世人都是如此,互相羡慕,都觉得幸福的是别人,而自己毕生之所求,都在别人那里。万历也是如此,此后他用毕生的精力与文官集团扯皮,跟所有的人过不去,包括对他的儿子,最后郁郁死去。

张居正明明是栋梁之才外加万历老师,万历皇帝干嘛恨他恨得牙痒痒,以至于张居正死了都不放过他呢?有人说张居正倒霉就倒霉在当万历老师这事上,生性严肃的张居正对万历这个特殊学生照样不假辞色,管起万历来比明穆宗还狠,弄得童年万历产生了心理阴影,最终在张居正死后来了个大爆发。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万历清算张居正,真的只是为了“报童年时的仇”吗?

如果说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万历的复仇,倒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万历的童年,真的过得很郁闷。万历皇帝永远不会忘记,当年九岁的他在讲筵的时候读《论语》,一时口误将“色勃如也”的“勃”误读成“背”,一旁的张居正听见后,立刻犹如陪孩子做了几个小时作业后失去耐心的家长一般,大吼一声:“这个字读勃”,吓得童年万历悚然惊起。若说张居正只是在课堂上严厉也就罢了,偏偏下课后万历依旧摆脱不了张居正的恐怖阴影。童年万历顽皮好动,浑身散发出孩子爱玩的天性,但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却是一位教子严厉的“虎妈”。只要李太后见到万历贪玩又或是犯了丝毫错误,保准把万历喊来参加长跪不起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还不忘说一句经典的台词:“这件事我得告诉你老师张居正先生!”一来二去,万历听见张居正三个字简直形成了条件反射,不由自主地便将这个名字和恐怖气氛联系在一起。而张居正则一心想要“严师出高徒”,想靠着严厉管教培养个千古明君出来,根本没意识到他和万历之间的界限。万历十七岁那年,带着青春期少年的冲动传旨宫女为他演唱新曲,谁知刚巧遇到了不会这首曲子宫女。深感扫兴的万历一怒之下对宫女实施了截发代首的惩罚,还把旁边劝谏他的随从全部拉出去一顿狠揍。这场闹剧很快就传到了李太后那里,当场就把李太后气得够呛!盛怒之下,李太后甚至一度想要废了万历这个失德天子。听说太后震怒后,万历再也顾不得皇帝的尊严,急忙赶到李太后那里长跪请罪,好不容易才换回李太后的一句:“我可以原谅你,但你要和张居正先生商量个处罚意见”。又是张居正!万历真是又怕又气又无可奈何,然而太后有命,万历不得不扭扭捏捏地跟张居正说完这事,然后一番猛烈地明示暗示,那意思分明是说:“朕都这么大了,好歹也是皇帝,张先生你多少给朕留点面子”。谁料张居正听完万历的事情后,不顾“打狗欺主”的潜规则,先把万历身边的宦官充军,近侍斥退,再以万历的名义发布了一篇“词过挹损”的罪己诏,竟是丝毫不给万历面子。如此一来,仇恨的种子就算在万历心底种下了。等到张居正死后,万历多年积攒的怒气一朝爆发,终于演变成一场声震撼朝野的“倒张运动”。

历史的人物永远不止一面,万历与张居正的私人恩怨,虽然构成了清算张居正的原动力,但真正让张居正落到被清算下场的深层因素,却是张居正多年变法在既得利益集团中拉了仇恨。比如张居正为曾推出“考成法”,目的是通过各部门间的互相监督,对具体事务进行查考,从而提升政府办事效率。由于明朝的官员们早已习惯了苟安于位的生活,因此“考成法”一经推出,就弄得“官不聊生”,但张居正不管这些,相继又推出驿站改革方案以及裁汰冗官等多项措施。那些尚且沉浸在对“考成法”严重不满的明朝官员们,瞬间又需要面对驿站改革后,再也无法因私使用驿站的惨淡现实。更为让官员们苦恼的则是裁汰冗官的政策,这项触动广大朝臣根本利益的改革,终于让张居正成为众矢之的,也为后来的“倒张运动”打下了群众基础。朝臣们的反对之声,张居正不是不知道。可问题是,早在嘉靖帝晚年时,明朝就到了“岂有异于汉唐末世”的地步。隆庆帝在位时,明朝太仓一度只有一个月钱粮。表面承平的大明朝,已经是危机四伏的时候 ,身在张居正这个位子,只要有责任心他就明白:此时再无权宜之地。为国家大局,哪怕得罪再多人,也要硬下心肠。在张居正的铁腕治理下,朝中的反对者不管是默默抵制还是公开上疏,张居正通通予以惩罚打压,发展到最后,甚至连不听从张居正的话或者是不依附张居正的人也成为处罚对象。朝中官员们被张居正的一番声势吓得不轻,以致张居正死后,明王朝依旧笼罩在他的余威之下。如此一来,张居正又无形中得罪了继任首辅张四维,因为张四维发现,如果不清理掉张居正的势力,自己这个首辅永远有名无实。在树立威望,坐稳首辅之位的利益驱使下,张四维等推动了“倒张运动”,那些张居正的反对者一看,马上大举推波助澜,令“倒张运动”愈发声势高涨。

“倒张运动”兴起后,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万历帝却对此采取了放任之态。毕竟对于万历来说,一方面“倒张运动”能够让自己压抑多年的皇权得以舒张,另一方面也可警告下任首辅,不要像张居正那样大权独揽。说到底,踩张居正越狠,万历才能放飞自我越放心。张居正倒台后,万历“尽反其政”。改革驿站变成了放宽驿站限制,裁汰冗员变成了恢复冗职,而那项让官员们苦恼不已的考成法,万历更是一废了之。这番神操作很快弄得明王朝入不敷出。宫中的钱不够用,万历就搜刮国库与州县,结果户部年收入三分之二充入内库,州县更是“尽刮库藏”,却依然无法满足万历的花销。张居正留下的家底,就这么让万历败光了。但大手大脚惯了的万历却无法停下花钱的脚步,朝廷没钱了,万历就派宦官分赴各地加征工商税,终于弄得“国与民俱贫”。“明亡于万历”的苦果,就在此时酿下了祸根。倘若张居正泉下有知,只怕也会痛哭于九泉吧。其实,古来治世的孤臣,总难免悲壮结局。聪慧如张居正,或许早在锐意改革时,便知道这是一个必死之局,但以一人兴衰换数年国富民安,张居正做了,救国图强,虽九死而不悔。若说遗憾,或许是张居正想到了全部的剧情,单单没想到这出清算大戏的终极导演,便是他最疼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