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谁说宋军遇到辽兵屡战屡败?他创造了对辽作战三千胜六万的纪录

2022-05-19

节选自《宋朝果然很有料2》,中国工人出版社


开宝三年(970年)十一月,在潘美血战南汉,正在跟大象死磕之际,辽国见宋军主力南下,北面防守空虚,他们集结了6万铁骑入侵,并偷袭了宋朝边境重镇定州城。

由于事发突然,赵匡胤只能仓促应战,他第一时间调集了3000兵马,并派当时的四方馆事田钦祚率军迎战。

田钦祚,颍州汝阴人,父田令方,汉虢州团练使。

虽然太祖信任田钦祚,也相信他的能力,但是他心里还是在不停地打鼓,毕竟敌人有6万大军,本方才区区3000人,这个实力悬殊得有点过。因此,在出征前,太祖偷偷摸摸地把田钦祚叫到了一边,并嘱咐了他十六个字:

彼众我寡,背城列阵,敌至即战,勿与追逐。

就是说,敌人很强大,咱们很弱小,你只需要城下列阵迎敌,敌至即战,如果敌人撤退了,你也不要追击。

史料记载,田钦祚很好地履行了皇帝的命令,到了定州后,他在城下列阵迎敌,等敌人到达后,他再跟敌人交战,等敌人退却后……田钦祚却率军追击了!

很显然,由于杀得兴起,田钦祚的肾上腺素已经全部涌现了出来,他把赵匡胤的嘱托全部抛在了脑后,就这么率领3000人出击,开始追着6万人砍。

区区3000人,就敢追着6万人干,契丹人出奇愤怒,他们立刻停止了撤退,重新列阵迎敌。

看见敌军重新列阵后,田钦祚不但没有停止追击的脚步,反而直接冲了进来!

铁的事实证明,只要自己不怕死,就会有怕死的人。

在目睹了这个不要命的疯子如鬼神附体一般冲入自己阵营后,辽国士兵明显被吓傻了。一时间,辽军四散奔逃,全线溃败,而田钦祚更是如入无人之境、左右厮杀,数万敌军无人敢挡,无人敢阻。

后来,由于田钦祚太过剽悍,导致他的目标过于明显,结果辽国士兵看出了端倪,他们乱箭齐射,直接射中了田钦祚的坐骑,并把他掀翻在地。

宋军将士一下子集体傻了眼,要是主帅被打死了,这场仗还怎么打?然而,仅仅过了一秒钟,田钦祚就从地上爬了起来,并再次诠释了何为“剽悍”二字。

哪怕摔得浑身是土,哪怕形象惨到极点,哪怕身上还挂了彩,这位田主帅却毫不在意,他拍拍身上的土,对着手下大喊道:“换马再战!”

男人,真是一个男人!

一看领导这么猛,小兵还能不拼命?于是宋军士气大振,他们开始了不要命的进攻,直接跟契丹人对着砍。

没有人愿意跟疯子交战,这些骁勇善战的契丹人也不例外。在目睹了宋军全部杀红了眼后,辽军立刻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撤,马上撤,我们今天只是想抢点东西,犯不着跟这些疯子开战,这笔买卖忒不划算。

至此,在田钦祚3000人马的攻击下,辽国6万大军被赶了回去,这场战役也在边境留下了一个传说:

宋军骁勇善战,能三千打六万。

假设一下,如果你是辽国的皇帝,当听说了这个传说后,你会不会大吃一惊,并重新审视这个理论上“软弱可欺”的国家,进而重新计算双方的军事实力,最后主动示好,与这个国家建交呢?

事实也是如此,辽国真的被这个传说吓住了,他们开始与宋朝建交了。

开宝七年(974年)十一月,辽国派遣使者到达雄州,他们通过雄州太守孙全兴上疏赵匡胤,表达了本方想结束战争、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心意。

对于辽国的这个请求,赵匡胤二话不说,全部同意。至此,从这一年开始,宋辽之间开始了频繁的外交联系,并签订了相应的协议。

虽然在这些合约中,最重要的燕云十六州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双方都视对方为睦邻友好的兄弟之国,并给予了对方使者极高的待遇。

要知道,自辽太宗耶律德光病死中原后(后面再说),中原人就跟契丹人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中原人看契丹人是土匪,契丹人看中原人是恶霸,且因为语言不通,双方只能拿刀互砍。结果,在这一次次深入的外交沟通后,双方都惊讶地发现,对方人品还不错。

当然了,他们的这种睦邻友好的局面,却彻底坑苦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北汉的君主——刘继元。

原来,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在与宋朝修好后,辽国第一时间派遣使者前往北汉,告诫北汉君主刘继元,说现在时代变了,你不要不识时务,动不动就想侵犯宋朝了。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当听完这封圣旨后,刘继元嚎啕大哭,他竟然要集结部队出征,却跟那个“干爹”辽国拼命!后来,在大臣们的百般劝说下,刘继元才收回成命。

可见,经过了这件事后,刘继元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结局了,而宋朝的赵匡胤,他也知道自己该下哪一步棋了。

开宝八年(975年)三月,宋朝入侵北汉,攻陷一座城池,斩杀数千人,还获得战马八百匹。当然了,这场战役真正的意义,不是这些字面上的数字,而是宋朝要通过这种试探,来看看大辽的诚意。

也就是说,经过了这么多次的交流后,双方都保留了一个不便明说的默契。辽国保留后晋时期的领土格局,对于其他的问题,只要宋朝别太过分,我们也就意思意思,至于北汉的问题,呵呵……

从这一刻起,对于辽国而言,为了能与宋朝交好,北汉已经被辽国彻底抛弃了。

于是,第二年八月,即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宋朝分兵五路讨伐北汉,捷报频传。

虽然在历史的文献中,对于北宋的这场大规模入侵,作为北汉盟国的大辽,是派遣了部队进行支援的。但是,在宋朝的历史文献里,却没有任何记载,也没有任何辽国出兵的蛛丝马迹。

换句话说,即使辽国出兵援助北汉了,但是在宋朝人的眼中,这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援助,根本不足为据。因此,如果宋太祖没有在“斧声烛影”下稀里糊涂地死去,那么北汉的历史很可能早就戛然而止了。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死了,那些出征北汉的大宋皇家禁军们,也只能悻悻而归,回来拥立新君了。

同一时间,那位北汉的君主刘继元,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说到这里,真有点同情这位刘继元了。

要知道,这位仁兄穷:北汉幅员狭小,土地贫瘠,开销甚多,收入却很少。这位仁兄还怕:刘继元怕宋朝,他怕宋朝随时会兴兵讨伐,结束自己的这一切;刘继元也怕大辽,他怕大辽保持沉默,甚至纵容宋朝收拾自己。

总之一句话,在这种“既穷又怕”的局面下,刘继元只能在这种双重煎熬中等待,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等待着那个人来结束这一切。

这一年,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在处理完了内政、平定了南方所有诸侯后,在一次朝会之中,赵光义终于对着一位将领,吐出了自己一生的抱负:“朕要出兵北汉,是否可行?”

这个被询问的将领,就是宋朝国防部部长(枢密使),大宋第一良将——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