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妃嫔和宫女是通过什么方式入宫的?
现代的选美,各式各样,名称不一,可谓五光十色。其实中国古代也有不同的选美活动。古代皇帝号称后宫佳丽三千,三千虽然是个夸张的数字,但是古代的妃嫔和宫女都是通过选妃或是选宫女进宫的。除了选妃古代的妃嫔和宫女还有什么方式入宫的呢?
东汉规定,每年八月要派遣内廷官(中大夫、掖庭丞)和精通相术者,到洛阳乡中阅视良家女,挑选标准是:年龄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法相。选 中者要载入后宫。唐玄宗遣使到全国各地选拔美女,号称「花鸟使」。
明代选宫女的情况,以天启大婚时为例:「天启元年,熹宗将举行大婚礼,先期选天下淑女年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银币,其父母亲送之,以正月集京师,集 者五千人。后亦被选入都。天子分遣内监选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循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之。凡遣归者千人。
明日,诸女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有一不合法相者去之。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其声之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皆去之。去者复二千 人。明日,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毕,复使周行数十步,以观其风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其留者亦仅千人,皆召入 宫,备宫人之选。分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於是入选者仅三百人,皆得为宫人之长矣。在宫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而评汇其人之刚柔 愚智贤否,於是入选者仅五十人,皆得为妃嫔矣。
清代每三年选一次秀女,入选者都是八旗少女。
清代这种作法固然是为了保持满洲血统,实行时确实不扰民,有利於广大汉民的安居乐业。以往任何朝代,每当选宫女的事情落在哪一个地区时,该地区的百姓 就人心惶惶,纷纷赶在朝臣到来之前,把女儿嫁出去。如果女儿被选为宫女,在宫中没能出人头地,那麼今生再无机会见到家人了,只能在宫中默默死去,百分之九 十以上的宫女都是这种命运。清代比较而言还算人道,宫女只有一二百人,有百人左右能够和皇帝接近,青春完全旷废的女子几乎没有,因为清代还规定,宫女未被皇帝看中的,二十四岁 (有时是二十岁、二十五岁、三十岁)时送出宫,另行择配。
清代选秀女的详细情形是这样的:各旗每年要将本旗内十四至十六岁的女子造册上报。在行选期间,各旗的参领、领催负责把候选的女子运上车,送往宫城北门 神武门。运送秀女的车队按规定要在夜间行进,到达后,候选的秀女们被领入神武门内,在顺贞门外恭候,由户部官员负责管理。至时,由太监首领主持挑选工作。
秀女们每五人为一组,引到太监面前站立,太监审视。当意者,留下姓名牌子,叫做「留牌子」,牌子上书著「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或者蒙古、汉军人), 年若干岁」。到当日中午时,初选完毕,未被选上的,由本旗的车子载还。初选通过后的女子,要入宫进行复选,「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凡不合格者被送出宫,叫做「撂牌子」。
入宫的方式足足有六种之多,不过每一个方式的把控都是很严格的。
第一个方式是普选,这个可是当时对于女子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了,普选是对于全国适龄女子进行征召,只要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并且想要进宫的人,就可以自己报名参加。当然这个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报名都可以报,但是之后还是要进行很多考核的,只有通过所以考核或者长得特别出色的人,才会被选中。
第二种是比较隐秘的一种方式。有的皇帝对于女子可能有着某方面的偏好,但是不能说出来,这时候他身边的人就会察觉到他的喜好,在民间为皇帝搜寻这样子的女子。不过因为这种符合皇帝偏好的女子比较难找所以有的贵族为了讨好皇帝,就在自己家里培养这种的女性并且之后送进宫里。
第三种是最身不由己的,宫女自己完全没有选择权。朝代因为战争而更换,但是皇帝变了,宫里的人却还是被留下来了。大部分的皇帝会把前朝宫女里面比较优秀的那些留下了,剩下来的放出宫去,不过一般大多数的前朝宫女都不会被留下的,因为这些宫女里面说不定哪一个就还有异心,想要谋杀皇帝。
第四种是最尊贵的方式,就是采选。采选非常的严格,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在为皇子挑选妃子,所以能够参加这个选拔的都是大家女子,并且还要学习各种的技能。
第五种是官员进献,有些地方上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未来,就会把自己管理地区美貌的女子挑选出来进献給皇帝,讨皇帝的欢心。一般这样子的女子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不仅长得好看而且也很有才艺,即使是做宫女也有很大的可能上位。
第六种的方式是最凄惨的,家里有人犯了罪,家中女眷就会被送到宫里做宫女,而且做得都是都是最苦的活,像是洗衣服打扫卫生之类的,而通过普选进宫的宫女只需要此后妃嫔,是不需要做这些事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